譯者:Ivy_邱| 壹心理 X 譯言
作者:Stanford GSB Staff
情緒會使一般人在做財政決策時變得謹慎。這是從斯坦福大學一位市場教授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這份研究(Shiv, 2005)發現,有特定種類的腦部損傷的人投資時賺的錢比對照研究組賺得多。
這份研究是由來自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愛荷華大學的研究者組成的團隊總結出來的。這份報告分析了因為病變而不能感受到情緒的人的投資決策。這些研究對象的智商是正常的,大腦負責邏輯、認知推理那部分并沒有受到影響。
實驗是這樣的。參與者最開始被分得二十美金,然后開始參與二十輪的博彩游戲。每輪游戲開始,參與者就被問及是否想花一美元來賭 “擲硬幣” 。那些說不的人可以繼續拿著他們的錢,而那些同意參加 “擲硬幣” 的人,如果贏了就能賺得二點五美元,但如果輸了就必須放棄那一美元。然后所有的人都進入到下一輪,下一輪則重復著同樣的步驟(直到20輪全部結束,再看輸贏多少)。
盡管參與者可以完全不參與每輪的賭博比賽,但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每次都投錢是最好的策略,因為收獲的潛在回報(贏1.5美元)比潛在的失去(輸1美元)大得多。
“從邏輯角度來說,正確的選擇是每輪都投。”希夫·巴巴(Baba Shiv)說道。他是斯坦福研究所的市場部教授也是這份研究的合著者。“輸贏的機會都是百分之五十,所以每輪玩的預期值是一點五美元,然而不玩的預期值只有一美元。”
在這份研究的四十一個參與者中,有十五個人的大腦情緒區域是受損的,但這些人卻在比賽中獲利最多 —— 他們在84%的回合中投錢,平均賺了 $25.7 美元。相反地,一般的投資者只在 54% 的回合中投錢,平均賺 $22.8 美元。為了確保這份研究不只分析了普通人和腦部受損的人的區別,研究者還研究了對照組 —— 比如,腦部受傷但不是影響情緒區域的人。對照組在實驗中的表現和普通的參與者相似。
恐懼在普通參與者避免風險的行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希夫說,更有趣的是,所有的參與者在開始時都一樣:選擇投資一美元而不是留著它。但是過一段時間后,普通的參與者(和對照組)變得更謹慎了,減少玩這個游戲也減少冒險投資的意愿。“通過另外的分析,我們還發現,普通的參與者對于之前游戲回合的反應更情緒化。” “如同他們丟了錢,他們就會害怕,有可能會放棄,減少玩的次數。”
這份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股權溢價之謎(Equity Premium Puzzle)”這個概念困擾已經經濟學家很久了。這個名詞指很多人寧愿投資證券而不是股票,盡管根據歷史事實,股票的回報幾率更大。
希夫透露,廣泛的證據顯示:當股票市場開始衰退,人們便開始轉移他們的退休儲蓄 —— 把他們長期的,而不是短期的投資 —— 從股票轉向了證券。“然而所有的研究組都說,即使在考慮到市場的波動后,長期來說,所有人不投資股票,生活反而會更美好。投資者并沒有最好地獲得他們的經濟效益。一些事情是不能用邏輯來解釋的。”
這份研究的合著者之一,愛荷華大學大學的神經學副教授,安東尼·貝查拉大膽提出了一個理論:股票市場的成功投資者也許可以被稱為“功能性精神病病人”。這些人不能很好地感受他們的情緒,也許他們沒有體驗過和其他人相同的緊張感。希夫說,“很多首席執行官和頂尖的律師可能也會有這種特性。不那么情緒化可能會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中幫助你。”
希夫強調,這并不是說情緒完全是一樣壞的東西。當人們被敲擊而致使腦部受損,影響了大腦控制情緒的那部分時,它能通過很多方式對他們的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比如典型地,他們可能會失去工作和朋友,他們通常也會經歷破產。一般來說,他們會停止社交和經濟決策,這是非常不利的。
“確實,這份研究的結果對于像退休儲蓄的投資一類的事情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那些事情對我們的生活是至關重要的。”希夫說,“同時,我們希望使我們的發現更有價值,因為總體而言,如果你回顧我們在生活中做出的大部分決定,你會發現情緒是讓我們成功的鑰匙。”
轉載須注明譯者、譯言以及 原文鏈接。商務合作請聯系:biz@yeeyan.com
原文:Baba Shiv: Emotions Can Negatively Impact Investment Decisions
來源:gsb.stanford.edu
歡迎加入 | 心理學與生活:專注翻譯趣味實用心理學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07/4236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