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華丨廣州向日葵心理咨詢中心
君不見,某種人在某種特定的關系中采用的溝通模式是其溝通對象相當反感的;但同樣的人,換到其它的關系中,其采用的溝通模式又是其溝通對象很是喜歡的。
這里把前者的溝通模式稱為“溝通中的惡性循環”,把后者的溝通模式稱為“溝通中的良性循環”。
所謂循環,就是像陀螺一樣轉圈圈。只要是運動的物體,就是有慣性的,溝通模式也一樣。
如果你在與人溝通中用到的一直是良性循環,那么恭喜你,無論工作生活中與人交往,你及你的溝通對象都會很舒適愜意,你做起事來也是事半功倍,工作順利得很,生活快樂得不得了。
如果不幸,你與人溝通中存在惡性循環,那我遺憾的告訴你,無論哪一次,只要溝通中沾染上惡性循環,那你就有得難受了。順字,與你無關;快樂,不見蹤影;緊張焦躁在你四周散步,還不時向你做鬼臉。
各位讀到這里,筆者要提醒一下,無論良性還是惡性循環的溝通,涉及到的的人數最少時,僅為一人。對,就你一人。當然,大部分時候,你會覺得“溝通”這種字眼,怎么著也得倆人,或倆人以上吧。
極端主觀的講,溝通這種高級活動,其實一個人就可以是全部了,沒配角。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時間,人是在不斷的與自己溝通:自責、自喜、自負、自悲、自傷、自憐、自省......在我們對別人說什么做什么采用什么溝通模式的時候,我們在內在用不到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已經做了自我的溝通,然后用這個自我溝通的結果去進行與他人的溝通。
你可能覺得,誰誰的溝通模式就是惡性循環的,每次和我談事,都是那么不讓人輕松; 你可能還覺得,某某的溝通模式就是良性循環的,我特喜歡他和我談事聊天一起玩...... 如果你真的這么想的,那你有沒有發現,你是配角思維,你忽視了你的主觀意識,你以為你只是純凈水,甜水來了你變甜,苦水來了你變苦。你沒有想過你能主導溝通?你沒想過不管對方是良性惡性,統統給他弄成快快樂樂順順利利的?
筆者例示以下幾點供參考,爭取人人在溝通中都是良性循環:
§ 幽默
心理學上講的其中一個成熟的防御機制:幽默。與幽默類似,筆者要講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其實如果真有持惡性溝通的人與你過招,你會做出什么反應,他可能已經想好了。
路上滿臉橫肉莫名其妙向你豎中指的人,他預估你的反應肯定不會好。
----你向對方豎大拇指。這就是不按常理出牌,這比你上去踢對方一腳還來得震撼。
§ 體恤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給以同情,照顧或者幫助。有詞典解釋這個詞用于尊長對低下者,其實不然。子女也可以體恤父輩,員工可以體恤老板,屬下可以體恤上級。
----言之,理之,行之,救贖于惡性溝通中的父輩、老板、上級。
§ 平等
不求高人一等,但求人人平等。隨時把握平等相待于內心,隨時體察對方言語。如果發現對方陷入其固有的溝通惡性模式,當即提醒他。
----比如:我相信你是位正直的人,但我不喜歡你剛才的態度。
§ 存疑
在溝通中,對溝通內容的存疑是避免自己陷入惡性循環的萬靈丹。存疑不是“懷疑”,是為了給對方以澄清的機會。存疑的時間越短越好,條件允許最好是請對方馬上把事解釋清楚。
----存疑的時間不能太長,太長勢必會影響溝通的節奏,也失去了存疑的意義。
預約壹心理認證咨詢師陳麗華
陳麗華: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指導師,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成員。致力于個案的人格完善,內心成長,關系和美。提供心理咨詢師自我體驗、個案督導,歡迎預約。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07/4242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