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作者:薛守維來源:健識局(ID:jianshiju01)全文1555字,圍觀中藥改名“風波”在戶籍科,熙熙攘攘的擠了一堆中成藥,前面的風油精嚷嚷著:“先讓我來改

作者:薛守維

來源:健識局(ID:jianshiju01)

全文1555圍觀中藥改名“風波”

  

  在戶籍科,熙熙攘攘的擠了一堆中成藥,前面的風油精嚷嚷著:“先讓我來改!后面的別擠!都說了別擠!鎖陽固精丸!你個低俗不雅的玩意兒!”

  鎖陽固精丸被罵的張不開嘴,憋出來一句,“你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固精的事怎么低俗啦!哪里有傷風化了?總比那些帶淫的強吧!”

  

  剛說完,復方淫羊藿口服液一個巴掌打了過來,“我去年買了個登山包!老子招你惹你了!真是躺槍啊!我只是說明下自己原料而已怎么啦!又不黃?!真是淫者見淫!”

  復方淫羊藿口服液話音未落,就被當歸黃精膏、益元黃精糖漿、黃精養陰糖漿、黃精丸、十一味黃精顆粒圍起來群毆了,“讓你丫的捎帶說我黃!”

  

  最后還是中藥黃精出來解得圍,“各位,不好意思,都怪當初爹媽起名的時候沒考慮科學發展觀!”“老爺子!這次跟您沒關系啊!是中成藥,不是中藥飲片啊!”

  大家都圍過來勸說,“哎,這次是你們這些徒子徒孫,下次估計就是我們這些老東西了!帶著黃,低俗,帶著精,這是自詡啊!”

  

  “老爺子啊!您這還好說點,最起碼您在這呢!看字面也知道是您。可我們這些咋辦啊?去哪找龍?這就封建迷信了?”說這話的是九龍解毒膠囊,身后緊跟著的是紅龍鎮痛片、龍虎人丹、龍掌口含液、黃龍咳喘膠囊、龍鹿丸、生龍驅風藥酒、銀龍清肝片、金龍膠囊、金黃抱龍丸、牛黃抱龍丸、海龍膠口服液、飛龍奪命丸、龜龍中風丸......

  黃精睜大老眼看了一圈,目光落在飛龍奪命丸上,“你呀,當初咋起了個這么叛逆的名字啊!還奪命!?自己名兒還守不住,奪哪門子命啊?得改啦!”

  

  “老爺子,您看我們這咋辦?這可是帶人名的!”回頭看去,原來是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馬應龍八寶眼膏,“哎,我哪知道你咋辦啊?改名吧!”

  “咱國家不是保護民族品牌嗎?我這名聲才剛打響,就得改名?我虧死了!”“又不是虧你一個人!我云南白藥就不虧了!?”“對啊,我桂林西瓜霜也是改名范圍吧?我改名了,誰還認得我啊!”

  黃精走出人群,遠遠的看到了靈芝,“老夫人,您咋也來啦?”“不來哪能行啊?我的孩子靈芝口服液靈芝顆粒也牽涉進去啦,估計遠房親戚人參靈芝膠囊、靈芝北芪片也躲不開了。”

  從門外擠進來一位,邊走邊抽自己嘴巴子,黃精拉住他的手才發現是御制平安丸,“干嘛打自己啊?”“還不是因為這名字嗎!?帶著御制呢!”御制平安丸哭了起來。

  “別哭了,我們也來了。”再看,原來是秘制舒肝丸帶著精制冠心顆粒、精制冠心片、精制海馬追風膏、精制五加皮酒、精制銀翹解毒片、精制銀翹解毒膠囊拿著身份證過來了。

  

  工作人員帶了牌子出來,“別著急啊,今天先統計下各位的數量!從左往右排隊,第一隊,帶消炎的!”蓮膽消炎膠囊、穿王消炎片、四季消炎喉片、消炎退熱顆粒、猴耳環消炎顆粒、消炎利膽片......,一共245位。

  接著,帶降糖的80個,帶降脂的78個,帶癌的33個,帶降壓的86個。一字排開,反正上面說了,這次名字的問題是征求意見稿,大家還可以提意見。

  正在大家填寫意見的時候,有個家伙探頭探腦的看了下里面,轉身就跑,幾個人費力拉住,隱約間看到身上名片是“xxx龍xx”,“嗨,跑啥?你也帶龍呢,過來填資料!”

  只見這位緩緩抬起了臉,正了正西裝和領帶,“不好意思,這事和我沒關系,我是硫酸巴龍霉素,老子是西藥!”

  

  上面故事純屬杜撰,這次《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個人覺得非常欠妥,“不應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語”,哪些是封建迷信?哪些是低俗不雅?現在都2017年了,文化普及度很高,雖然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但真沒多少人會覺得自己DNA里有騰云駕霧的基因,改藥名來普及科學?還沒到那個程度。

  其次,對于一些OTC類中成藥,普通百姓好不容易記住了一些常用藥的用途和注意事項,現在又要改名,會不會對用藥指導產生不良后果?

  一談中藥,就會談到傳承,談到商標保護,現在好不容易打響了名聲的藥品,一改名,前期的推廣還有何用?無形資產的損失誰來承擔?望相關部門三思。

  以下為征求意見稿全文:

  

  附件

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

(征求意見稿)

  一、概述

  為加強注冊管理,進一步規范中成藥的命名,體現中醫藥特色,尊重文化,繼承傳統,特制定本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是在既往中藥通用名命名的技術要求、原則的基礎上,根據中成藥命名現狀,結合近年來有關中成藥命名的研究新進展而制定。

  本指導原則不僅適用于中藥新藥的命名,也適用于對原有中成藥不規范命名的規范。對于沿用已久的藥名,如必須改動,可列出其曾用名作為過渡。過渡時間應按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基本原則

  (一)“科學簡明,避免重名”原則

  1.中成藥通用名稱應科學、明確、簡短、不易產生歧義和誤導,避免使用生澀用語。一般字數不超過8個字。

  2.不應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語。

  3.名稱中應明確劑型,且劑型應放在名稱最后。

  4.名稱中除劑型外,不應與已有中成藥通用名重復,避免同名異方、同方異名的產生。

  (二)“必要、合理”原則

  1.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業名稱命名,也不應用代號命名。如:名稱中含“X0X”等字樣。

  2.不應采用固有特定含義名詞的諧音。如:名人名字的諧音等。

  3.一般不應含有瀕危受保護動、植物名稱。

  (三)“避免暗示、夸大療效”原則

  1.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如:名稱中含“降糖、降壓、降脂、消炎、癌”等字樣。

  2.不應采用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

  “強力”“速效”等;名稱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

  (四)“體現傳統文化特色”原則

  將傳統文化特色賦予中藥方劑命名是中醫藥的文化特色之一,因此,中成藥命名可借鑒古方命名充分結合美學觀念的優點,使中成藥的名稱既科學規范,又體現一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但是,名稱中所采用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用語應當具有明確的文獻依據或公認的文化淵源,并避免暗示、夸大療效。

  三、單味制劑命名

  1.一般應采用中藥材、中藥飲片、中藥有效成份、中藥有效部位加劑型命名。如:花蕊石散、丹參口服液、巴戟天寡糖膠囊等。

  2.可采用中藥有效成份、中藥有效部位與功能結合劑型命名。

  3.中藥材人工制成品的名稱應與天然品的名稱有所區別,一般不應以“人工XX”命名。

  四、復方制劑命名

  中成藥復方制劑根據處方組成的不同情況可酌情采用下列方法命名。

  1.采用處方主要藥材名稱的縮寫并結合劑型命名,但其縮寫不能組合成違反其他命名要求的含義。如:香連丸,由木香、黃連二味藥材組成;桂附地黃丸由肉桂、附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八味藥組成;葛根芩連片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四味藥材組成。

  2.可采用主要功能加劑型命名。該類型命名中,可直接以功能命名,如:補中益氣合劑、除痰止嗽丸、補心丹、定志丸等;也可采用比喻、雙關、借代、對偶等各種修辭手法來表示方劑功效,如:交泰丸、玉女煎、月華丸、玉屏風散等。示例如下:

  (1)采用比喻修辭命名,即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的修辭手法。如:玉屏風散、月華丸等。

  玉屏風散:“屏風”二字,取其固衛肌表,抵御外邪(風)之義。“玉屏風”之名,以屏風指代人體抵御外界的屏障,形象地詮釋了此方治療表虛自汗的特殊功用,且兼具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體現了中醫形象思維的特質。

  月華丸:“月華”,古人指月亮或月亮周圍的光環。本方能滋陰潤肺,治療肺癆之病。因肺屬陰,為五藏之華蓋,猶如月亮之光彩華美,故名“月華丸”。

  (2)采用雙關修辭命名,即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抵當湯等。

  抵當湯,由水蛭、虻蟲、桃仁、大黃四味藥物組成。用于下焦蓄血所致之少腹滿痛,小便自利,身黃如疸,精神發狂等癥。有攻逐蓄血之功。“抵當”可能是主藥水蛭之別名,但更多意義上是通“滌蕩”,意指此方具有滌蕩攻逐瘀血之力,對于下焦蓄血具有很好的效用。

  (3)采用借代修辭命名,即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如:更衣丸等。

  更衣丸,由朱砂、蘆薈兩味藥物組成,取酒和丸,用黃酒沖服,有瀉火通便之功,用于治療腸胃燥結,大便不通,心煩易怒,睡眠不安諸證。“更衣”,古時稱大、小便之婉辭,方名更衣,喻服藥后可在短時間內大便通暢,諸癥消失。以更衣代如廁,既不失文雅,又明了方義。

  (4)采用對偶修辭,即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如:瀉心導赤散等。

  瀉心導赤散,功能瀉心脾積熱,臨床常用于治療心脾積熱的口舌生瘡。“瀉心”與“導赤”是屬于對偶中的“正對偶”,也就是說前后表達的意思同類的或相近的,互為補充。

  3.采用藥物味數加劑型命名。如:四物湯等。

  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組成,為補血劑的代表方。

  4.采用劑量(入藥劑量、方中藥物劑量比例、單次劑量)加劑型命名。如:七厘散、六一散等。

  七厘散,具有散瘀消腫,定痛止血的功效,對于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有很好的療效。本方過服易耗傷正氣,不宜大量久服,一般每次只服“七厘”,即以每次用量來命名。

  六一散,則由滑石粉、甘草組成,兩藥劑量比例為6:1,故名。

  5.以藥物顏色加劑型命名。以顏色來命名的方劑大多因成品顏色有一定的特征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故據此命名,便于推廣與應用,如:桃花湯等。

  桃花湯,方中藥物組成為赤石脂一斤,干姜一兩,粳米一斤,因赤石脂色赤白相間,別名桃花石,煎煮成湯后,其色淡紅,鮮艷猶若桃花,故稱桃花湯。

  6.以服用時間結合劑型命名。如:雞鳴散等。

  雞鳴散,所謂“雞鳴”,是指雞鳴時分,此方須在清晨空腹時服下藥效最佳,故名“雞鳴散”。

  7.可采用君藥或主要藥材名稱與功能并結合劑型命名。如:龍膽瀉肝丸、當歸補血湯等。

  龍膽瀉肝丸,具有瀉肝膽經實火,除下焦濕熱之功效。方中君藥龍膽草,有瀉肝膽實火作用。

  當歸補血湯,具有補氣生血之功效。方中主藥當歸,有益血和營作用。

  8.可采用藥味數與主要藥材名稱或藥味數與功能或用法結合劑型命名。如:五苓散、三生飲等。

  五苓散,方中有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五味藥物,同時含兩個“苓”,故名。

  三生飲,方中草烏、厚樸、甘草均生用,不需炮制,甘草生用較為常見,但草烏多炮制后入藥,有別于其他方,強調諸藥生用,是其特征。

  9.可采用處方來源與功效或藥名結合劑型命名。如:指迷茯苓丸等。

  指迷茯苓丸,是指來自于《全生指迷方》的茯苓丸,茯苓丸在中國方劑數據庫中檢索結果有119個,綴以“指迷”意在從方劑來源區分之。

  10.可采用作用部位(中醫術語)與主要藥物或功能結合劑型命名。如:溫膽湯、養陰清肺丸、清熱瀉脾散、清胃散、通竅活血湯、少腹逐瘀湯、化滯柔肝膠囊等。

  11.可采用主要藥材和藥引結合并加劑型命名。如:川芎茶調散,以茶水調服,故名。

  12.兒科用藥可加該藥臨床所用的科名,如:小兒消食片等。

  13.可在命名中加該藥的用法,如:小兒敷臍止瀉散、含化上清片、外用紫金錠、注射用丹參多酚酸等。

  14.在遵照命名原則條件下,命名可體現陰陽五行、古代學術派別思想(如道家、法家等)、古代物品的名稱等,以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如:左金丸、玉泉丸等。

  左金丸,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之功。心屬火,肝屬木,肺屬金,肝位于右而行氣于左,肝木得肺金所制則生化正常。清心火以佐肺金而制肝于左,所以名曰“左金丸”。

  玉泉丸,有益氣養陰,清熱生津之效。“玉泉”為泉水之美稱,道家亦指口中舌下兩脈之津液。用數味滋陰潤燥、益氣生津之品組方,服之可使陰津得充,津液自回,口中津津常潤,猶如玉泉之水,源源不斷,故名“玉泉丸”。

  編輯:Shirley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13/86429.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