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Jizhong Zhushu
竹書


中國歷史上最早一次大批出土的戰國時代簡牘資料。西晉咸寧五年 (279)汲郡(今河南汲縣)一個名叫不準的人盜掘了一座戰國晚期的魏王墓,獲得寫在竹簡上的各種書籍數十車。這些簡書被后人稱為“汲書”或“汲竹書”。
由于盜墓人曾燃燒竹簡用以照明取寶,不少竹書被燒毀,還有許多被拆散折斷,使所書古籍遭到嚴重破壞。太康初,汲竹書為官府收得,晉武帝令秘書監負責整理,“校綴次第,尋考指歸”,并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把竹簡上的“科斗文” (即“古文”──戰國時三晉使用的文字 )過錄轉寫下來。經過茍、束皙、衛恒、王庭堅、和嶠、王接等學者的整理和考證研究,得到古書凡75篇。據《晉書·束皙傳》記載,計有:
《紀年》13篇。大約為魏國的史書,上記三皇五帝及夏以來至周幽王為犬戎所滅等三代史事,下記晉史,用晉紀年;三家分晉后用魏紀年,直至魏“今王二十年”。大略與《春秋》相應,但也有不少史事與《春秋》所記不同。《易經》 2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 2篇。與《周易》略同。但卦辭不同。或為《連山》、《歸藏》之類。《卦下易經》1篇。類似《周易》中的 《說卦》。 《公孫段》 2篇。記公孫段與邵陟論《易》。《國語》3 篇。記晉、楚之事。《國名》 3篇。有些內容與《禮記》相似。又有些與《爾雅》《論語》相似。《師春》1篇。集解《左傳》卜筮之事。“師春”可能是著書人的姓名。《瑣語》11篇。是各國占夢、卜妖怪吉兇書及相書。《梁丘藏》 1篇。先敘魏國的世系,次記丘藏金玉之事。《繳書》 2篇。論弋射之事。《生封》1篇。記帝王所封之地。《大歷》2篇。與鄒衍論說天文的著述相似。《穆天子傳》 5篇。記周穆王巡游四海,見帝臺、西王母的經歷。
《圖詩》 1篇,圖畫配贊詩。又有雜書19篇,包括《周食田法》、《周書》、《論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另有 7篇嚴重殘損,已無法識別篇題內容。
竹書史稱“漆書”,實為好墨寫成。《穆天子傳》一書,簡長為晉古尺二尺四寸(約合今55厘米),一簡寫40字,用素色絲繩將竹簡編聯成冊。其他各書形制情況不明。據考,《紀年》之“今王二十年”是魏襄王二十年 (299)。因此,該墓墓主應是魏襄王。竹書也應是同時的文物。以上就是網友分享的關于"汲竹書"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看文倉的支持!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217/72648.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