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觀摩公開課,提升課堂教學質態,已成為老師專業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訪談參與公開課聽課的教師,發現他們有三種追求:一是追求好課教法與模式,二是追求有效教學設計與理念,三是追求本原思想與探索。

  一、 追求好課教法與模式

  有一部分教師觀摩公開課時往往聚焦于上課教師如何教、如何導入,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何開展小組合作……不一而足。他們參加觀摩活動,最迫切的就是習得“教”的策略與技巧。觀摩時,他們會認真地、詳細地記錄授課教師富有藝術的提問、精美的課件演示、有效的小組活動等,以便回去消化、吸收、模仿。評議公開課時,他們時常談教師的駕馭能力強、設計新穎。在關注課堂教學細節處理的同時,他們會對有效的教學模式感興趣,并努力地移植到自己的課堂中。他們更多關注公開課的表面,較少關注課堂設計與教學的理念、處理教學環節的合理性,以及站在學生角度生成教學的智慧等。

  教師都希望上好每節課,讓學生能愉快地、輕松地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從公開課上學習好課的教法與模式,成為教師練好課堂教學基本功的一個重要路徑。教師通過學習與模仿名師或優秀教師的課堂,提升了自身的課堂教學效果,專業上得到了發展。教師訪談也讓我們注意到,有“模仿”、“遷移”等追求的老師很少閱讀理論書籍,喜愛閱讀教學設計與案例文章,在課堂教學評價時能知“其然”,卻說不出“其所以然”。他們可以使用名師的教學方案上出一節自我感覺良好的課,但很少能解釋“為什么這樣教”,也難以注意到名師課堂中的學生與自己課堂中的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收獲其實是有差異的。這部分老師在追求公開課好的教法與模式的同時,如果再拓展一下學習的范圍和內容,他們的專業成長將快得多。如經驗豐富的同行研討、閱讀專業書籍、聆聽教學講座、參加網絡教研等。多元的、較為正式的教研方式會幫助教師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通道,對好課的認識會更上一層樓。

  二、 追求有效教學設計與理念

  擁有這一價值追求的老師已不再將目光緊盯在授課教師的表演上,他們會關注“教”的另一面,即教什么的問題。他們會從整體上分析課堂教學設計,揣摩授課者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巧妙地增加內容,使教學更加充實、扎實、有效。自己教學設計中想不到的,別人能恰到好處地引入課堂;自己設計時不敢想的思路,別人能大膽植入教學活動中。另外,他們多注意從細節處理上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理念,例如通過對“冷場”問題的處理,可以看出不同授課教師的教育理念。

  有這一價值取向的教師明顯地體現出研究型教師的特征。他們有一定的專業閱讀積淀,具備一定的教學素養,熱衷于不同教學理念或不同教學思想的研究,扎實實踐,并能做到專業反思。這些基本素質使其具有審視課堂的實質條件。他們一方面不僅觀察授課教師怎么教,基于怎樣的教學理念與思想,而且觀察授課教師教什么,思考創新設計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觀察學生學的過程,從中獲取學的信息。這樣的觀課明顯帶有研究的味道,聽課教師往往能從優質課中獲益良多。

  三、 追求本原思想與探索

  這些教師聽課時更多地看重對核心知識的把握,側重于教學整體設計的打量、教學實施的創新性及其效果的評判。他們一般會提前閱讀授課教師的研究成果,找準其教學理念,了解其教學風格。這樣,他們會從更開闊的視角審視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著眼全局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如擁有較深厚的專業基礎,則可以制定更高的發展目標。他們應該借鑒名師的教學思想,梳理自身的研究專長,提出教學主張。在對教學主張進行探索實踐、理論研究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逐步建構自己的教學思想。

  從審視公開課聽課時價值取向的視角,筆者提出三種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追求,以此給廣大教師提供一個鏡子,進而反觀自己課堂教學專業的現狀,為專業成長提供更多可能。教師可以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與策略來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但要取得專業突破,還要跳出模仿,理論聯系實踐,不斷反思教學問題,從教學的表面現象透視其實質,在觀念和行為上獲得提升。這就是說,可以將價值取向定得更為寬泛、成熟些,其聽課的收獲會更為多元,產生的反思會更為深刻。而一旦有了成長的成功體驗,將會更有力地促進專業發展。

  在筆者看來,這三個不同層次的追求在教師成長過程中不應該是替代關系,也就是說不是進入第二層次追求,第一層次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而是并列的關系。理想的情形是,在任何時候,我們去審視一節課都應該從這三個追求去觀摩。要學會透過細節看整體,從整體中把握每個細節的真實意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執教老師的設計理念和每個具體教學環節的意圖。

    通過訪談參與聽課的教師,我們有了這樣的認識:當聽課老師為了完成任務,以一種毫無準備、聽之任之的姿態去聽課,則公開課就形同虛設,偏離了公開課的實際價值。與之相對的是,教師只有做好了心理與知識準備,帶著追求走進公開課堂,才是一種理性的聽課方式,才有利于專業成長。不同層次的聽課價值追求將決定觀摩公開課的收獲。為此,執著不懈地追求下去,不僅僅是聽課,還包括上課、教研等方方面面,都會給老師的教學能力帶來質的提升。

 (中國論文網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218/73732.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