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老大,必須要橫向對比,和世界同一時代的其他國家進行比較。追溯到古代,各國對世界史的分歧很大,說白了,就是各國都認為對方有很大的吹牛成分。但總體來講,中國的漢朝、唐朝、宋朝、明朝等四個帝國時期,應該是爭議較少的。也就是說,中國在歷史上,至少有四個時期做過世界老大。世界老大即頭號強國,是一個國家國力的綜合體現。能做世界老大,往往此時正是國家的最鼎盛時代。當然,做世界老大的時間有長有短,不一定會貫穿整個朝代。漢朝時期做老大的時間最長,持續了約200年,而其他時期,能有100年就很不錯了。
兩千年前,中國就是老大。此時正是西漢時期,從“漢武盛世”到“昭宣中興”,是老大最鼎盛的時期。大漢帝國對外吞并朝鮮、南越,馴服匈奴、羌 人,西域各國紛紛歸附。大漢帝國坐擁611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6000萬人口。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在此時開辟,成為促進歐亞經濟交流的重要紐帶。長安作為世界第一大都市,比同時期的羅馬城大三倍。
六百多年后,中國再次成為老大。大唐帝國再次一統中國,屹立東方。從李世民起,唐高宗、武則天,到唐玄宗早期,這段時間的大唐帝國稱雄世界,四夷來朝、萬邦來賀。尤其是大唐文化的輸出對世界影響巨大,周邊各國紛紛向大唐帝國派遣留學生,虛心學習大唐文化,尤以日本為最。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似乎也在訴說著昔日大唐帝國的繁華。
又過了三百多年,大宋帝國崛起,再一次讓中國登上了老大的寶座。這次的老大有些遺憾,更多地表現在經濟科技文化上。宋真宗時期,全國的GDP占 世界總值的五分之一還要多。人均GDP更是高居世界第一,在古代歷朝中最高。周邊各國甚至都使用宋錢代替本國貨幣。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即 誕生在此。可惜的是,如此富裕的大宋帝國重文輕武,軍事外交較弱,仿佛一個內心文弱的壯漢。
再后來,便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老大時期,即大明帝國。大明帝國的鼎盛時期,又以朱棣、明仁宗、明宣宗三朝為最。擁有雄韜大略的朱棣不僅敢于遷 都并營造紫禁城,并五次征戰蒙古,打敗強大的韃靼與瓦刺,還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永樂大典》。大明帝國時,鄭和七下西洋,一邊宣示德威,一邊接受各國朝臣納貢,最遠甚至到達非洲的索馬里。
其實,類似這種世界老大的爭議還是有很多的,比如更早的周朝時期的中國,也有人認為是世界老大,還有面積更為遼闊的元朝。與此相同的,還有隋 朝、秦朝等,雖然他們都對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貢獻,一樣很好很強大,但由于種種原因,始終無法得到世界的普遍認可。比如大隋帝國、大秦帝國都影響深遠,但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也僅僅屬于曇花一現。一個沒有強盛生命力的國家,縱然無法稱為世界頭號強國。
一路走來的中國,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居于世界強國之列的。除了以上至少四次位居世界老大外,還多次做過老二、老三。如四百年的大漢帝國就一直是世界強國,不是老大,就是老二,與羅馬帝國不相上下。大唐帝國、大明帝國也都是如此,基本都在世界強國前列。當然,還有一些不管怎么努力,始終也沒能坐上老 大位置的,如大晉帝國、大清帝國。
有意思的是,筆者發現,中國做老大的時候,大多在疆域上都不是最大的,人口與GDP卻往往高居第一。如大漢帝國的面積不如羅馬帝國、大唐帝國不如阿拉伯帝國、大宋帝國不如塞爾柱帝國,唯獨只有大明帝國勝于奧斯曼帝國。如今的中國,依然不是疆域最大的,而人口卻高居第一,GDP也即將超越美國,這是否預示著,未來100年,中國將再次成為老大呢?
中國不做老大好多年。自大明帝國15世紀到今天的21世紀,中國在六百年的時間里,一直無法登臨世界之巔。雖然大清帝國也曾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至1820年,人口更是高達近4億,占全球人口的36.6%,但一直無法與西方工業文明發達的法蘭西、英國等國家抗衡。小農經濟主導的大清帝國與同時期的 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恍如隔世。從這個時間起,中國運勢一路走低,甚至淪為二三流國家,還不如日本。此時的中國飽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那些康乾盛世的謊言也 無法掩蓋國運急速衰落的命運。大清帝國GDP占據世界三分之一強的說法更是成為千古笑談。
相關閱讀:
楊念群:生活在哪個朝代最郁悶?
但是明末也是思想相對自由解放的時候,出了我心目中最大的英雄之一王陽明,那是一個非常自由的時代,自由結社、自由講會。...
重建“斯文”:大國崛起的當務之急
大國崛起已成定論而不再成為“議題”。可是,中國真的“崛起”為一個“大國”了嗎?我們究竟應當怎樣理解“大國”之為“大”呢?...
“中華民族”:從自在到自覺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余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
六百年的時間,中國不曾嘗到世界老大的滋味,國人心里更不是滋味。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中國無法實現登頂呢?筆者以為,基本可以概括為三個原因。
一是游牧民族的局限性。大明帝國晚期,雖然政治腐敗,但海洋實力與世界大航海時代的發展是同步的。大明一朝的海軍所向披靡,無論是英國、還是葡萄牙,從鄱陽湖到明鄭末期,大明水師的戰績斐然。然而,到滿清時期,徹底閉關鎖國,海洋大門長期封閉,隔絕了與世界海洋文明的對話,與世界潮流相背。無論是蒙元,還是滿清,游牧民族似乎只擅長騎射,而在其他方面卻建樹頗少。
二是盲目自大并拒絕與世界接軌。大清帝國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是清朝最為勵精圖治的皇帝,甚至開創了康乾盛世,雖說未能登頂世界老大,但也算是第一集團的世界強國。然而,也就在此時,大清帝國的領導者開始以“天朝上國”自居,拒絕了西方工業文明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中國仍然以小農經濟自得 其樂,熟不知,此時的大英帝國正在利用工業革命迅速崛起,直至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必須要說的是,慈禧的“五不議”影響尤為惡劣。
三是封建專制扼殺創新。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有松有嚴。大明帝國末年,思想非常活躍,涌現出了黃宗羲、顧炎武等思想大家。不僅如此,此時,資本 主義萌芽已經開始出現。然而,這一切都被滿清硬生生切斷。滿清皇帝不僅閉關鎖國,還大興文字獄,鉗制思想言論自由,康熙如此、雍正、乾隆都是如此。同時,還將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徹底扼殺。到了晚清時期,縱然想洋務運動,但都為時已晚。
六百年不嘗老大滋味,該打誰的屁股?李世民你造嗎,朱棣你造嗎?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13/4877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