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從事前端開發到目前為止已經有4年多的時間了,從一個小菜鳥一路依靠自學,到目前總算一個老菜鳥了。當然了,從事前端的工作,是免不了要對產品以及用戶體驗有些許了解的。最近談論起這方面的內容,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對UX相關的內容做個總結。大家可多多評論一起探討。

先說一下幾個概念(職位):

PM:Product Manager 的簡寫,即產品經理,就是企業中專門負責產品管理的職位,產品經理負責調查并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何種技術、商業模式等。并推動相應產品的開發組織,他還要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協調研發、營銷、運營等,確定和組織實施相應的產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關的產品管理活動。

UX :User Experience 的簡寫,即用戶體驗,更貼切的解釋應該為使用者對于產品的體驗,而對于 UX designer 來說,其主要的工作是研究用戶對產品使用的體驗,研究用戶的習慣,研究用戶的心理模型,從而使產品能夠更好的適合用戶的使用,適用于用戶的體驗,甚至引導用戶的體驗與習慣。那么其目標即為使用戶對產品的綜合體驗達到一個比較高比較好的層次。

所以,由此來看,UX 應該包含有更多的概念,因此下面的概念應該都是為UX來服務的。

ID:Interaction Design 的簡寫,即交互設計,這個職位更多的著眼于如何將自己的工作體現在用戶界面(UI)的信息表現中,體現在用戶操作的流程上,體現在用戶如何與網站、app 等產品的交互上。使用戶和網站等的交互上有一個流程,有一個明確的可視化的流程,從而使開發人員之間,開發人員和產品之間能夠有更有效的交流。也使得 PM UX 能夠從更清晰的角度來把控用戶的體驗。即在 PM 看來,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會有一個明確的使用流程和交互流程。也更利于整個網站、App,甚至整個公司產品的體驗的統一。從而能夠更好地從更高的角度來改善產品的交互以及體驗。

UI : User Interface 的簡寫,即用戶界面,其實就是設計漂亮的界面嘛,用戶喜歡就好了,當然是要在上面幾個工作的基礎之上才可以。

其余的還包括,用戶研究員,視覺設計等,對于不同的公司,可能有不同的職位,即便相同的職位,也可能偏重的有所不同,例如UX ,在有些公司可能一個人兼任ID UI 甚至還要用戶研究,但是有些公司各種職位可能就分的比較細了,但是總的來說,這些職位可能沒有,但是工作都仍舊要做。

那么下面我就再將自己對于這些職位的工作流程的理解,簡單的總結下。

1. 老板或者公司層面有一個點子,我們要做一個產品 A。

2. PM 在老板的這個思路下,開始做一些具體產品的考慮,例如有哪些模塊,為什么有這么些模塊,這些模塊為什么而服務。某個模塊中的一些內容是大概用什么樣子的展現方式來展現的。同時,要考慮使用某種商業模式,未來盈利方式如何,以及市場上如何推廣等。

3. 對于展現方式,可能有A/B/C等各種展現方式,那么用哪種展現方式更合適呢?

4. 用戶研究員 開始出現了,利用已有的用戶研究的數據,或者自己設計使用場景,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對潛在的用戶群體進行使用行為以及使用心理進行研究,形成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報表,什么情況下使用A方案更好,具體比例高多少,在調整到某個方案后,這個方案能帶來更好的方面是什么,影響的方面是什么。

5. 在用戶研究員確定了使用某種更好的方案之后,此時 “交互設計師” 該上場了。

6. 由于一個頁面并不是靜態的,需要用戶和頁面進行交互才能完成整個過程,那么通過哪種交互方式對用戶來說是更容易接受,且接受后有更正面的體驗呢?這就是交互設計師應該做的工作。例如,注冊表單頁面,有最少三個輸入框,當然了,在目前這種用戶體驗下,輸入內容,點擊提交,頁面刷新,通過服務器驗證此表單填寫的內容是否合法,這種方式已經是老古董了,應該被丟進博物館了。但是,都是前端驗證并提示,也有各種不同的交互方式。例如輸入錯誤,提示用戶,在一個地方統一提示?還是在每個輸入框的下面或者右邊提示;提示的時候,在錯誤的輸入框聚焦時是否提示信息要消失?是否所有信息都填寫正確時確定按鈕才可點擊,還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點擊?點擊之后是刷新頁面之后給提示,還是直接進入,還是不刷新登錄成功直接跳轉呢?等等這些,都應該算作交互設計師的工作范疇。

7. 等這些所有的工作都確定了,視覺設計師開始出場了。此時,需要通過視覺設計師來完成最終的和用戶直接接觸的頁面的效果圖了,但是美不美,丑不丑這種跟個人有關的主觀性的東西,只能靠設計師個人對設計趨勢,流行設計風格的把握以及自己的能力來體現了。當然了,決策者喜歡的風格也是對結果有很大的影響的。

8. 此時,所有工作都結束了,就開始進入到實際的開發工作中了,但是在實際的開發工作中,上面這一系列步驟,還會不斷重復,但是這種重復越少越好,誰都不愿返工,不是嗎?

9. 看了這個流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想法,交互設計師和用戶研究都是在 A/B 這種選擇的情況下才出現的,那么這種選擇從哪里來呢?PM。來源都是PM,此時可以不用考慮老板或者公司和PM之間的溝通。那么PM 是否可以一人兼職這么多呢,回答是當然可以,如果公司有力量,有資源,那么更細分的工作,可以帶來更好的效果,如果公司資源不允許,那么一個人完全可以兼職這么幾個 title,只不過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成本來試錯了。

10. 各個流程都有了,那么是否有什么標準來判斷工作做得好壞呢?那最好就是各個人員的產出物了,例如PM應該是PRD,產品需求文檔,當然,在這之前還應該有 商業需求文檔(BRD)和市場需求文檔(MRD),所以PM不僅要關注產品本身,還要關注商業以及市場,因為這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都應該PM負責,而不僅僅是開發的部分。而用戶體驗和用戶研究,就應該使用各種方式來研究用戶最終形成一個類似于一個研究報告,要有實際的數據來指導開發以及PM做決策,而交互設計師應該和PM一起,產出一個交互原型,如果是高保真的最好啦。 那UI/視覺設計,就應該產出效果圖了。

11 最終,到開發之前,需要有 草圖/線框圖,交互原型,視覺效果圖以及其他的很多輔助的文檔。

12. 當然了,上面所說的所有的產出物以及開發前需要的產出物都是不固定的。都要結合自己公司以及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取舍,但是不要為了取舍找借口,該取得取,該舍棄的舍棄。

這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可能很多理解不到位甚至錯誤的地方。請大家不吝指出。

最后,再貼一張 UX 和 UI 的對比圖

clip_image001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