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0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一篇古文穿越近千年的時空,深入到我們的內心,給人洗禮般的感受。


曾讀到過一段關于閱讀的經典片段,今天用來評價東坡作品應是恰到好處。


偉大的思想能掙脫時光的束縛,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見,時至今日仍新穎如故,熠熠生輝。那些已經被閱讀了千百年的經典,依然將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領到同樣的精神時空,在那里,歷代圣人賢士群聚,仿佛與我們同處一堂,讓我們親聆所言,親見所行。他們的言行,使我們變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聵,深刻而非膚淺,讓我們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著名作家林語堂說:


“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蘇東坡集儒釋道于一身,醫學飲食天文地理皆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全能,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能冠軍。



東坡居士笠屐圖

 

有網絡作家這樣寫道:


“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卻是北宋文學界第一大V,粉絲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隨便發個表情符號,都有上百萬的轉發量,甚至連高麗、遼國、西夏這些國家的粉絲都來為他點贊。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屢屢把他發配到遠離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處,皆有鮮花為他盛開、清風為他送來。他的微信簽名是:我絕不茍且地生活,我要用我的雙腳去實現‘詩和遠方’的夢想。”


這樣的蘇東坡人人都愛,以至于網友們認為,如果時光真的可以穿越,找出一名堪稱“國民老公”的宋朝男子,那個人只能是蘇東坡。


正所謂“來生便嫁蘇東坡,哪怕歷盡千年劫”!



02


回顧自己一生,蘇東坡寫過一首詩《自題金山畫像》

蘇東坡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黃州成全了蘇東坡,蘇東坡也成全了黃州”,正是在黃州,他起了“東坡居士”的別號;正是在黃州,他發明了膾炙人口的名菜——東坡肉;也正是在黃州,蘇東坡“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北宋神宗元豐三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他在黃州工作生活了四年零四個月,寫下了753篇作品,其中詩歌214首,詞79首,散文457篇,賦3篇,平均每兩天就有一篇作品問世。


在黃州創作的“一詞二賦”(《念奴嬌·大江東去》《赤壁賦》《后赤壁賦》),成為千古絕唱,使其成為中國文壇的一座高峰,登上了北宋文壇之巔。這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是少有的奇跡!



東坡赤壁在古城黃州西北,蘇軾因謫居黃州常游此,并寫下一詞兩賦。 袁宏建攝


書法上的代表作《寒食帖》也作于黃州,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03


如今的黃岡(古黃州)處處留下了蘇東坡的足跡,彌漫著蘇東坡的氣息。城中心的文化地標遺愛湖公園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點亮了這座千年古城。



蘇軾的精神遺產以不同形式得以展示,黃岡的精神燈塔“日月同輝”,以倒掛弦月之形呈現于遺愛湖畔。

 

因與杭州西湖有著相同的東坡文化基因,黃岡遺愛湖也被稱之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

姊妹湖相同的文化基因——蘇東坡



杭州西湖

黃岡遺愛湖

面積 km2

6.39

5.03

岸線總長 km

11.5

29




景觀

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鐘。

遺愛湖十二景:遺愛清風、臨皋春曉、東坡問稼、一蓑煙雨、琴島望月、紅梅傲雪、江柳搖村、幽蘭芳徑、水韻荷香、大洲竹影、霜葉松風、平湖歸雁。

特色名菜

東坡肉

東坡肉

工作生活時長

4年零4個月

4年零4個月


遺愛湖得名于蘇東坡的《遺愛亭記》。公元1083年,黃州太守徐君猷“交流”到湖南任職。應安國寺和尚繼連的請求,蘇東坡將該寺的竹間亭取名為“遺愛亭”,并代同鄉好友巢元修作《遺愛亭記》。


何謂“遺愛”?“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人走了,老百姓還懷念你,這就叫遺愛。“遺愛”就是“留下仁愛”,這是蘇東坡對官員的最高評價,蘇東坡贊美另一位清正賢能的太守朱壽昌,“君是南山遺愛守”,標準同樣是遺愛。


遺愛湖十二景區名稱集蘇東坡詩詞賦之佳句、采遺愛湖形景物之靈氣,融匯組合而成。



遺愛湖十二景詮釋


文/危闌獨倚



浪淘沙·遺愛清風


竹石比華容,雅意朦朧,

半湖碧水蕩幽慵。

欄外浮光亭外影,沉醉春濃。

芳苑錦玲瓏,遺愛蒼穹,

一詞兩賦喚清風。

底蘊黃州增厚重,景記蘇翁。




遺愛清風    這是遺愛湖公園的主景區,有三大內涵:一是地理特征。遺愛亭建于此,是公園的最高點。登高遠望感覺微風拂面,心曠神怡。這里也是游人最集中的地方。二是文化內涵。蘇東坡《赤壁賦》中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句子。三是紀念意義。《遺愛亭記》是蘇東坡為紀念徐君猷任黃州知府而作的。徐君猷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去而人思之,此之為遺愛”。“清風”表達了“遺愛”的主題。 



西江月·臨皋春曉


月過臨皋春曉,云飛遺愛霞晴。

綠楊橋上賞荷婷,且共湖光酩酊。

雨灑金波碧浪,風搖水秀山明。

輕舟一葉蕩空靈,信步幽欄曲徑。




臨皋春曉    皋乃水邊高地。此處原為部隊靶場,是湖邊的一處高地,現建成市民文化廣場。三面環水,亭臺樓榭,樹影婆娑。每當春暖花開,市民在這里感受鳥語花香、和諧氛圍。蘇東坡寫有“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的詞句。



臨江仙·東坡問稼


廢壘當年生草棘,移來百卉揚菁。

海棠園里泛芳馨。

風吹花有影,雨潤蕊無聲。

遙憶東坡曾問稼,文豪屈駕躬耕。

辛勞桑果漸盈盈。

悠游觀好景,駐足嘆伶仃。




東坡問稼    地處湖邊坡地,區內建有茶園、海棠園、百草園、五谷園、果蔬園等多種植物園,再現當年蘇東坡日以困匱、躬耕東坡、以苦為樂的情景以及《東坡八首》的意境。



南歌子·一蓑煙雨


喜上蕓香閣,欣觀寒食林。

滿園風雅共行吟。

更有景蘇別苑夢猶尋。

蕩漾西湖水,悠閑北島琴。

一蓑煙雨釋儒心。

此去快哉亭里酒相斟。




一蓑煙雨    這個景區是一座伸向湖中間的半島,常常煙雨濛濛。區內建有“寒食林”生態碑林(中國當代66位著名書法家書寫蘇東坡詩詞碑刻)、蕓香閣、景蘇苑、清風會等主要建筑和景觀,集中展示蘇東坡的文化品格和藝術成就。蘇東坡所作《定風波》中“一蓑煙雨任平生”就是其人生和藝術歷程的概括和總結。



清平樂·琴島望月


通幽琴島,隔世塵囂杳。

掠影浮光湖鏡照,淺唱低吟韻妙。

云霞月色柔儀,清荷碧水漣漪。

最是瑤音悅耳,縈縈裊裊誰知?




琴島望月    此島延伸于湖中,酷似一把小提琴。每至“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站在琴島之上,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云影融為一片,祈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境悠遠,韻味無窮。 


憶秦娥·紅梅傲雪


菱湖雪,洪灣一苑梅花疊。

梅花疊,潺潺幽谷,羽仙班列。

東坡遺愛千秋越,黃州此處儒風洌。

儒風洌,馨香撲鼻,寄詩饕餮。



趙祝萱


紅梅傲雪    這個景區以梅為主題,種植4000余株梅花,建有“梅花館”。蘇東坡酷愛梅花,在黃州寫過《紅梅三首》,其一寫道:“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紅梅傲雪是蘇東坡文化品格的寫照。


采桑子·幽蘭芳徑


蘭芽蔥郁清溪浸,芬馥通幽。

芳徑通幽,好景無邊醉不休。

子規啼盡瀟煙雨,碧水春秋。

遺愛春秋,歲月匆匆韻尚留。



袁宏建


幽蘭芳徑    這是一座以兩橋與陸地連接的孤島,以蘭花為主題。廣植各類蘭花,建有“幽蘭館”、“宜蘭居”、“君子渡”等建筑。展現蘇東坡在黃州所作《浣溪沙》中“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的意境。


卜算子·江柳搖村


詩客訪幽園,江柳搖村落。

滿面春風笑語盈,芳境飛歡樂。

時憶謫東坡,靜佇湖西角。

歸去來兮倦影留,尚記期相諾。




江柳搖村    這個景區以柳樹和古村落為特征。這里現在都是一些村莊,將建成成片的柳樹林及仿古村落。蘇東坡在黃州寫有“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的詩句。他在離開黃州時,寫下了著名的《滿庭芳》,其中有“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翦柔柯”的佳句,描述依依不舍,難舍難分的心情。


菩薩蠻·大洲竹影


大洲久共西湖水,細嘗或有東坡淚?

四載謫黃州,千年仙骨留。

秋風搖竹影,誤了芳華景。

月色正欣然,爭將詩賦傳。




大洲竹影    此地原名“大洲島”,建成大別山專類竹園,布置珍貴竹類專區、經濟竹類專區、竹林幽徑、紫竹館等景觀。蘇東坡喜竹,初到黃州,便覺得黃州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之美。《記承天寺夜游》中也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佳句。



訴衷情·水韻荷香


荷心禪韻妙無窮,碧葉襯花紅。

一湖瀲滟嬌翠,水乳正交融。

周茂叔,愛妖蓉,獨情衷。

八風吹動,修煉東坡,未坐蓮中。


袁宏建


水韻荷香    這是一個以荷花為特征的景區。湖中廣植荷花,湖邊建有“愛蓮館”。通過“蓮心禪韻”展現蘇東坡在黃州洗心禮佛、以求自新的心路歷程。



鷓鴣天·霜葉松風


濕地森林茂且濃,湖光山色意朦朧。

菊香散盡松風醉,竹影橫斜霜葉紅。

茅舍結,景軒融,寒秋獨立駐飛鴻。

東坡遺愛詩銘記,漫步幽園覓謫蹤。


趙祝萱


霜葉松風    這是一片原生態自然保護區,有生態濕地和茂密的森林,尤以松樹為主。蘇東坡寫有“自知醉耳愛松風,會揀霜林結茅舍”的詩句。獨立寒秋,感受松風陣陣,觀賞層林盡染,物我皆忘。



踏莎行·平湖歸雁


激水飛鷗,平湖歸雁。

凝情望斷江南岸。

噴泉音樂意朦朧,迷宮方格眸絲亂。

散步游園,休閑消遣。

景觀一片驅塵霰。

悠然綠色健身營,更將遺愛雄姿展。



袁宏建



平湖歸雁    這里是一片開闊平野的湖面。徜徉于湖邊樹下,忽見天空飛來一群雁陣,體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感受大雁歸來的喜悅,實為人生樂事。蘇東坡《西江月》中有“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調笑令》中有“歸雁,歸雁。飲啄江南南岸”的詞句。





遺愛湖十橋


這里選擇了有代表性的10座橋。從蘇公堤開始,順時針繞湖一圏,依次是蘇公堤、徐公堤、綠楊橋圓木橋九曲橋連心橋湖心橋君子橋荷香橋和雙虹橋。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袁建宏攝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118/8915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