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核心提示:會議期間,葉劍英找華國鋒談話,第四次提出讓鄧小平出來工作。陳云、王震、李先念也都發表了與葉劍英同一意思的意見。大勢所趨,華國鋒不能不開始讓步,他在總結講話中,一方面說:如果我們急急忙忙讓鄧小平出來工作,就可能上階級敵人的當,可能把揭批“四人幫”的斗爭大局搞亂,就可能把我們推向亂的地步。另一方面又說:鄧小平出來工作,要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具備一定條件。

鄧小平與華國鋒、葉劍英合影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袁小倫,原題:沒有葉劍英的毛澤東、鄧小平會是什么樣子?節選

粉碎江青集團后,葉劍英第一個提出請鄧小平出來工作

作為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過渡到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關鍵人物,葉劍英高瞻遠矚,以博大的胸襟和高超的藝術,十分妥善地處理了評價毛澤東的問題、自己與華國鋒的關系問題并最終實現鄧小平的復出。這里僅僅簡單敘述葉在鄧小平復出中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所起的關鍵作用。

粉碎江青集團后,葉劍英第一個向黨中央提出請鄧小平出來工作。1976年10月8日,在華國鋒召開的中央打招呼會議上,葉劍英向華國鋒說:“小平同志具有治黨治國的豐富經驗,是我們黨內難得的人才,毛主席和周總理曾多次贊揚過他。黨內軍內多數同志和全國人民都強烈要求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我們應該盡快請他出來。”盡管這一提議遭到華國鋒拒絕,盡管華國鋒依舊堅持批鄧和反擊“右傾翻案風”,葉劍英仍采取實際措施為鄧小平的復出做準備,如前面提到的安排鄧小平住進西山。葉劍英對他的辦公室主任說:“凡是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給小平同志,讓他看,熟悉情況。”

不久,中央政治局開會,葉劍英第二次向華國鋒提出讓鄧小平出來工作。針對有人提出“你們能保證鄧小平同志站出來以后絕對地支持我們嗎?你們能保證他出來以后和我們好好地團結在一起再不搞分裂嗎?你們能相信他出來以后不會使全黨發生分裂嗎?”葉劍英首先說明鄧小平才能卓越和善于團結同志,然后用反問的形式說:“我建議小平同志出來工作,我們在座的同志總不會害怕吧?恢復工作參加了政治局總不會跟我們挑剔吧?”對此華國鋒保持沉默。1977年3月中央召開工作會議前,華國鋒將其在會議上的講話稿拿來征求葉劍英的意見。葉劍英借此第三次向華國鋒提出讓鄧小平復出,他提出兩點意見:一是天安門事件是冤案,要平反;二是對鄧小平同志的評價,應把提法改變一下,為鄧小平同志重新出來工作,創造有利條件。講話稿起草人把葉劍英的意見寫上去,但華國鋒仍沒有接受。會議期間,葉劍英找華國鋒談話,第四次提出讓鄧小平出來工作。陳云、王震、李先念也都發表了與葉劍英同一意思的意見。大勢所趨,華國鋒不能不開始讓步,他在總結講話中,一方面說:如果我們急急忙忙讓鄧小平出來工作,就可能上階級敵人的當,可能把揭批“四人幫”的斗爭大局搞亂,就可能把我們推向亂的地步。另一方面又說:鄧小平出來工作,要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具備一定條件。

4月10日,鄧小平又向黨中央寫了第二封信。葉劍英和華國鋒商量了鄧小平的第二封信的問題,就“反擊右傾翻案風”、天安門事件的后臺和鄧小平的復出等問題進行了長談。葉劍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1975年的整頓,鄧和自己的觀點一致,這些整頓是完全正確的,而將其看成是“右傾翻案風”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葉劍英還以工作人員和子女抄錄的詩詞,特別是四五前夕自己親自到天安門廣場觀察的事實,說明天安門事件是懷念周恩來、反對“四人幫”的革命群眾運動。而鄧小平當時受軟禁,根本不可能成為總后臺。如果硬說有后臺的話,那我也算一個。葉劍英同意由黨中央轉發鄧小平的信,華國鋒也接受了。兩人還向鄧小平提出對信的修改意見。

5月3日,中共中央將鄧小平1976年10月10日和1977年4月10日兩封信轉發至縣團級。7月16日至21日,中共中央召開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鄧小平終于第三次復出。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

葉劍英和鄧小平又在一起并肩戰斗了。到了1978年下半年,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已成為歷史發展的一種迫切要求。粉碎江青集團快兩年了,在恢復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方面雖有所好轉,但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左”的思想仍然在政治上、經濟工作中起著指導作用,尤其是在經濟工作中急于求成和一些“左”的政策還在發展。面對粉碎“四人幫”后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和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鄧小平和葉劍英都堅定地認為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排除現代教條主義的束縛,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提出符合中國實際情況、有自己特色的新的發展道路,向著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前進。這就迫切需要召開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消除對黨和人民事業極其有害的“左”的指導思想,制定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方針政策,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經過鄧小平和葉劍英磋商,向華國鋒提出的召開中央工作會議并在此基礎上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建議,得到華國鋒的同意。

11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葉劍英在閉幕會上做了重要講話。他著重強調要順利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首先,要有好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中央要有好的領導班子。他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一條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講話與鄧小平在會上的講話精神一致,實際上成為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指導思想。

關于葉劍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作用,于光遠在1998年很有感觸地回顧說:“中央工作會議的成功,葉劍英功不可沒。他提出‘擺開來講,免得背后講’,他對小平的鼎力支持,以及在會上提出要培養接班人的建議,與會者都能理解他的用意。他關于民主與法制的許多精辟論斷,即使今天也很有價值。”于光遠還指出:“在紀念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的時候,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人和科學工作者,我感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把歷史的真實寫出來。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這重要的一頁上應寫下‘葉劍英功不可沒’這幾個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2月18日至22日舉行。葉劍英同華國鋒、鄧小平、李先念等人一起主持了這次全會。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做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在中央領導機構的人事安排上也做了重要變動;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面地恢復和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時華國鋒雖仍擔任黨中央主席,但就體現黨的正確指導思想和決定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方針政策來說,鄧小平實際上已成為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

1980年底,葉劍英于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會議上,在堅決推辭華國鋒提議他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并再次向黨中央提出離休的同時,又一次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小平同志在歷史上對黨做出過杰出的貢獻。粉碎‘四人幫’以后,在每一個重要關頭,他都敏銳、果敢地提出一些正確的決策和主張。在我看來,小平同志具有安邦治國的卓越才能,他當全黨的‘軍師’和全軍的統帥,是當之無愧的。”

王恩茂是這樣從毛澤東到鄧小平看葉劍英的特殊功勛的:葉帥“在粉碎‘四人幫’的斗爭中起了主要作用。我們取得粉碎‘四人幫’斗爭的勝利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但是葉帥起了主要的作用,事實上,葉帥是粉碎‘四人幫’的主要領導,是粉碎‘四人幫’的總指揮”。“粉碎‘四人幫’,結束了災難深重的‘文化大革命’,挽救了我們黨,挽救了我們國家,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又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點”。“在粉碎‘四人幫’后,他大力支持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出來領導,成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粉碎‘四人幫’后,小平同志之所以能成為黨中央第二代領導核心是由各種因素形成的,但是葉帥起了主要的作用。粉碎‘四人幫’后,全黨、全國的形勢,葉帥的歷史功績、地位、身份、威望、影響、作用等等,都是大大不同于一般,他對小平同志的支持是舉足輕重的,他有馬克思主義的遠大戰略眼光,胸懷大略,特別顧全大局,他從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支持小平同志。”“逐步形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實現從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到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過渡,開創了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新局面。正因為有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才又逐步形成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完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過渡……”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308/11524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