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文 | 小小老師



校園霸凌事件引起了很多父母的焦慮,最近朋友聚會,聊的最多的就是怎樣讓孩子保護自己的話題。社會“兇險”,我們究竟要怎樣教孩子保護自己?


01


一定要教孩子善良。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為什么善良會位列讓孩子保護好自己的第一條,很多人擔心的“人善被欺”,指的是怯懦,而怯懦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的善良是與人分享的快樂和智慧。


善良和豁達是永遠相隨的。一個善良的孩子對別人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不偏執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模式,不僅讓孩子在當下心情愉快,也會保證他一輩子不吃大虧。


女兒小時候和小朋友因為同一個玩具發生沖突,我既不要求她出讓,也不慫恿她搶奪,而是用另一樣東西來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讓她知道好玩的東西不止一樣,或者引導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比如玩積木,告訴她可以一個人負責找合適的圖形,一個人負責拼圖,等一會輪換一下,讓她們體會合作的愉快。


所以她性格比較溫和,和小朋友玩的時候,遇到問題很愿意想辦法解決,也很少會發生沖突。


家長經常這樣引導,每天友好對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辦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斗狠斗倔,他就容易理解他人,學會溫和地化解矛盾。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Richard Weissbourd的一個研究成果是,發現善良可以創造出一種“我也好,你也好”的互利型心智模式,而擁有這種心智模式的孩子所具有的合作能力,是適應未來社會強大而重要的競爭力。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一個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他的處事態度才會更自如,人際關系才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所以善良才是對一個人最大的保護。


 


02


不怯懦,告訴孩子在認為不舒服的情況下勇敢說“不”。

 

前一段帶女兒出去,遇到一個老朋友,非常熱情的要抱女兒。女兒禮貌的說“我不喜歡被別人抱”。朋友好一頓贊賞,大致意思是孩子能這么大方的說不,真好。

 

是的,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理念,不去培養一個完全乖乖聽話的孩子,而要引導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

 

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傷害,不管孩子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我們都要告訴并多讓孩子練習在認為不舒服的情況下勇敢說“不”。

 

我曾看過章紅老師講的一個讓孩子被欺負時表達意見的方法頗有參考意義,她說:

 

女兒上小學時經常被一個淘氣的小男孩惡作劇。有時候老師看到了批評兩句,可是老師看不見的時候那個男孩仍然不是抓她小辮子,就是畫她的衣服,怎么警告也沒用。于是我告訴女兒“下次他再欺負你的話,你就能哭多大聲就哭多大聲。”果然,女兒大聲哭了一次后這個男孩再也不敢欺負她了,因為女兒的聲嘶力竭的哭聲一是嚇住了這個男孩,不敢再欺負;二是驚動了老師,不得不管。

 

不逃避,正面反對是有力保護自己的方式。鍛煉孩子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用堅定的語氣、強烈的語言說出“我不喜歡你這樣!”“你不準這樣!”,傳遞出自己的態度,“我不好惹,我不怕事。”


 


03

 

給孩子開展性教育,并且越早越好。很多看過《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朋友都感嘆:“夏克立對夏天的教育尤其是保護隱私方面做的特別好,夏天的防范意識也相當強烈。”


看了關于夏克立的采訪,他的一個觀點,我非常贊同,就是“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后果會很嚴重,即使說的時候會有一些尷尬。性教育,尷尬比不知道好。”

 

所以家長從小就給孩子開展性教育,明確告訴孩子,內衣蓋住的地方是非常隱私的部位。

 

一定要強調,任何人包括他的小朋友都不能向他提出摸摸隱私部位的要求,誰都不能摸。如果有人要看他的隱私部位、有人主動暴露自己的隱私部位時,一定要明確拒絕對方,趕緊離開那個人,并要立即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老師。


如果有人說“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要讓你的爸媽知道”這種話的時候,先答應他,然后第一時間回家告訴父母。

 

不要因為壞人的恐嚇或者擔心被責罵而不說出來,因為,受威脅受欺負不是她的錯,她要做的就是告訴爸爸媽媽發生了什么,讓爸爸媽媽來懲罰壞人。


 


04

 

告訴孩子不要輕信別人。帶女兒的過程中雖然我一直致力于讓她感受世界是美好的,周圍的人是可愛的,但也會不失時機的告訴她生活中還會有謊言、騙子、暴力等。因為做家長的不僅僅是在培養一個孩子,而是在培養一個遲早要走到社會上的人。

 

和她一起看繪本,會告訴她,社會上除了有可愛的小白兔,還會有兇惡的大灰狼;看到媒體里提到的安全事件的報道,會講給她聽,和她一起想想要是我們碰到了怎么做,怎么防范;帶她出去旅行也會碰到一些精明的商家設置的小圈套,我也會分析給她。

 

在給孩子的安全教育上,拿捏好度,既不要讓孩子輕信,也不要讓孩子覺得外面的世界多么可怕,更不能嚇唬教育。有時候在小區里聽到一些老人對孩子說:“別亂跑,外邊都是壞人,一下就把你抓走了!”就覺得有點不舒服,這樣往往會物極必反。

 

我們在盡到對孩子的保護責任時,要是破壞了孩子對世界的信任,就得不償失了。要盡量為孩子營造一個讓他們能信任別人、信任生活、信任世界的氣氛,否則如果一個人總是感覺生活在危機中,即使他的身體是安全的,他的心會有很重的不安全感,這也是一種損失。


 


05

 

閆紅在《大家》專欄里提到:一個孩子在外邊的處境,往往是他在家中處境的延續。要想讓孩子保護好自己不受別人欺負,那么孩子在家里也應該有足夠的安全感。

 

曾有人說:對于孩子,不傷害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傷害,卻是一種氣場。而這種氣場,來源于極其穩定的安全感,對事情本能的自我解決的能力和面對外界的勇氣。

 

父母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愛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一個孩子若有著充足的安全感,那她的內心是強大的,安定的,即便孩子遇到再大的事情,也會不怵,因為她知道,無論什么時刻,父母,都是她最堅強的后盾。

 

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有質量的陪伴,給孩子傳遞一種,“不管什么情況,我都會和你站在一起的”力量和自信。

 

孩子永遠幸福快樂的成長,是我們的美好愿望。但是社會復雜,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愛和智慧讓孩子知道的多一些再多些,陪伴的用心一些再用心一些。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225/7749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