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周鴻祎:從程序員創業談起
離開雅虎中國后的周鴻祎現在的身份是IDGVC的投資合伙人,做風險投資的他自然對創業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由于周鴻祎出身程序員,也一直是本刊的忠實讀者,他希望一方面站在投資商的角度,同時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來探討“程序員創業”這個話題。
一個周五的傍晚,在北京光華路的一個酒吧中,本刊約到周鴻祎進行這次對話。從昌平遠道趕來的周鴻祎由于塞車而晚到了半個小時。由于開會講了一天的話,他的聲音有些嘶啞。不過在草草的吃了晚飯后,周鴻祎仍然用其快速的語調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記者:我已經看到您在其它的媒體上接受了一些采訪,也談到了很多關于創業的話題。面對程序員這個群體,講創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周鴻祎:的確如此,最近由于我的身份,只接受創業方面的話題。關于程序員創業,我之所以愿意談我的觀點,是因為我是程序員出身,也是從小公司做起來的,看到他們,就好像看到當年的我,我非常關心程序員個人包括共享軟件作者和一些小網站。我希望能和他們分享一些經驗和體會。
首先,我想說的是聰明人不一定能成功,程序員多半很優秀、很聰明,但是聰明人不一定都能成功。我希望程序員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希望我的觀點能夠給程序員一些幫助,哪怕只是對我的某一句話有了感覺,對他以后的成長產生了幫助,這就足夠了。
中國的程序員群體有兩類特征比較明顯,這在CSDN的論壇就能夠感覺到:一群人是自我感覺良好,以專家自居,另一群是軟件藍領埋怨公司和社會環境不行,待遇不好。
應該說,中國的商業環境確實不是很成熟,因此中國程序員創業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放眼望去,中國互聯網成功的人士出身于程序員的并不多。
我想說,在這里,我談論的是程序員創業而不是程序員掙錢。掙錢很容易,寫一個共享軟件,一年可以掙幾百萬。但我希望談的不是告訴程序員如何掙錢,而是要告訴程序員如何去創業。比如現在很多的共享軟件的作者收入很高,衣食無憂,但從創業的角度看,它并沒有以商業公司的方式創業成功。
記者:那根據您的觀察,中國的程序員在創業方面欠缺哪些?
周鴻祎:首先是合作心態,這是程序員普遍缺乏的,當然這也是這個特殊群體的特殊原因決定的。
程序員的個性多半是傲氣的、固執的,這些特點在寫程序的時候都是優點。你必須要自信,必須要執著,你才能把程序寫好。但是反過來說,這些特點在做商業的時候卻是致命的缺點。大家經常說這句話:態度決定一切。程序員往往會覺得自己在做世界上一件十分偉大的事情,這就是驅動機器,修改一行代碼,機器就能夠工作,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行為。這很容易會讓程序員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可以Control Everything。程序員的自信在編程上是非常需要的,但不是適合一切場合。如果我們不說這些,可能很多程序員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仍然認為自己是King of the World。
事實上,程序員的能力只是控制了一個機器。但創業僅僅具備了和機器打交道這一種能力是絕對不夠的,他還需要和合作伙伴、競爭對手、投資人、員工甚至整個社會環境打交道。很多程序員因為已經習慣了和機器打交道,不善于也不愿意做其它的工作。很多程序員內心會認為“營銷不是很簡單嘛,市場很簡單啊,管理也很簡單啊。”我認為這種心態是非常害人的。
程序員很固執,他覺得自己是機器的統帥,因此不會靈活,不會妥協。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當年的我就是這樣的個性,越是優秀的程序員這些特征就越明顯,但是我后來意識到這些問題,我就逼著自己改變角色。
記者:在做公司的過程中,您應該也經常和不同層次的程序員打交道吧?有什么深刻的故事和印象?
周鴻祎:這兩天,我收到幾封程序員的來信。有一封信中大意說“我是個如此優秀的程序員,為什么我就不能成功呢,請你指點。這里有我的Blog地址,看完你就會了解我了。”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希望別人幫忙,就要把情況真實的說出來,而不是上來就說自己很優秀,這種語言就會讓別人覺得很不舒服,不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我還真看了那個Blog,但看完之后,覺得這個程序員就是一個空想狂。
可以說,很多程序員實際上是優秀帶來了自負,這種自負使得其不要說創業,可能在在公司中工作也會遇到問題。所以,我甚至認為程序員在創業方面遇到的困難比其它類型的人員更大。如果程序員希望主導一個創業,可能首先就要逼自己不是一個程序員。
記者:所以我們不能只單純談程序員創業,而是要從程序員創業談起。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要做哪些轉變呢?
周鴻祎:是的,要從創業談起。程序員首先要學會和別人合作。提到這點,很多程序員都會說“我正在帶著其他程序員寫程序啊,我會合作啊。”但這種合作是片面的,我所談的不僅僅是程序員和程序員之間的合作,而是包括了程序員和其它各種角色之間的合作。程序員之間相互的語言比較能夠容易理解。但作為一個程序員,你能不能和商業人員、銷售人員很好的合作呢。
我這些年還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程序員動不動就把目標定為比爾·蓋茨。其實,比爾·蓋茨不應該成為程序員崇拜的目標對象,這會讓程序員迷失方向,因為微軟另外一個創始人保羅·艾倫才是真正的程序員,蓋茨已經成為一個管理者。再看其它一些例子,Adobe公司兩個創始人也是一個精通技術,一個對商業精通,這樣的搭配才更利于成功。因此,對于很多程序員來說,一定要找準真正的榜樣,不要被外界的故事迷惑了頭腦。如果剖開一些故事的外表,你會發現國外很多成功的程序員,背后一定有一個很強大的商業感覺的人或者一個團隊。
記者:那也就是說,程序員應該作為一種創業的參與者,而不一定要做主導者了?
周鴻祎:程序員的商業感覺其實并不是很好。即便有商業感覺,其實這只是一個靈感,一個創意,但要做成、做大還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市場、運營,這些對于程序員是不可想象的。程序員要明白,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找到一個可以彌補自己缺陷的合作團隊才是出路。加入一個創業團隊,可能個人占10%,但因為更容易成功,而且團隊可以做100分的事情。而如果只是一個人做,很可能就失敗了。例如:Google的第20名程序員都可以獲得五億美元,這也是一種成功。
這方面,國外的程序員對自己的長短比較清楚。在硅谷,很多程序員技術上都很牛,但他們都非常明了自己只是在技術這個領域水平比較高,出了這個領域,自己什么都不是。正因為有了這種心態,他們特別懂得與人合作。我認為國外的程序員已經普遍意識到了這點,他們很愿意成為創業團隊中的一員而并非自己創業。
因此,程序員需要調整心態,不要把自己當作精英人物,要承認自己在編程方面是優秀的,但永遠有人比自己更優秀,對于其它的領域,很可能自己很無知。要知道,其實程序員的選擇是最少的,因此抱有開放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記者:你認為國內的程序員在哪些地方還與創業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周鴻祎:我認為現在的很多程序員經驗過于不足,他沒有認真踏實做過很多工作就奢談創業。如果一個程序員沒有在編程方面深入過,沒有積累,也就是半瓶子醋。這樣的程序員我接觸過很多,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問題出在哪里,讓人感覺又愛又恨。我認為程序員既然要憑借自己的技術,那就一定要踏實,要能夠實記者/閆輝
離開雅虎中國后的周鴻祎現在的身份是IDGVC的投資合伙人,做風險投資的他自然對創業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由于周鴻祎出身程序員,也一直是本刊的忠實讀者,他希望一方面站在投資商的角度,同時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來探討“程序員創業”這個話題。
一個周五的傍晚,在北京光華路的一個酒吧中,本刊約到周鴻祎進行這次對話。從昌平遠道趕來的周鴻祎由于塞車而晚到了半個小時。由于開會講了一天的話,他的聲音有些嘶啞。不過在草草的吃了晚飯后,周鴻祎仍然用其快速的語調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記者:您是否認為國內的環境是造成程序員浮躁的因素呢?周鴻祎:這個倒問住我了,我以前沒有仔細考慮過這點。但我想,不管怎樣,程序員需要先從自身找問題,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了。我承認一個現實:程序員生存狀態并不是很好,但程序員很多報怨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值和自身的缺陷產生的反差。
首先,產品沒有大小,只有市場的大小。很多人總是覺得這也小,那也看不上,認為公司做的產品很無聊,要做就要像CSDN論壇中某些人宣揚那樣:做游戲一定要做3D引擎,好像只有這樣才夠牛。這其實就是一種浮躁。很多程序員寫軟件總是很多bug,基礎知識也不牢固,沒有參加幾個項目,沒有寫過十萬行代碼,就奢談做大項目,這有價值嗎?
而且我還發現有些程序員特別憤青,罵環境,罵老板,其實這只能把自己的心態搞的很壞。很多人剛進公司時做的很差,雖然工資少,但他沒有想到給公司增加了很多bug,公司實際上是在給他出學費。論壇上大家都在討論哪里活干得少錢拿的多。甚至還有人列了一些黑名單。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程序員自己將周圍環境搞的烏煙瘴氣了。
有的程序員還非常喜歡指點江山,指點公司。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不可以,但指責別的公司對個人沒有什么好處,因為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看不到,恰恰證明是自己不懂。我看到很多程序員也寫Blog,技術交流的我認為非常好,但有些人是寫評論。我是覺得程序員不要做評論家,中國不缺評論家,最缺的是實干家。
總之,程序員一般過于自我。總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世界是什么。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努力的去克服。我的經驗就是看別人如何做的好,為什么能夠做的好,什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程序員要學會慢慢站在別人立場上看問題。
記者:您對希望創業的程序員有哪些建議呢?
周鴻祎:對程序員來說,現在要做的也很簡單,這就是需要大量的實踐,要慢慢培養對產品,對商業的感覺。我的建議說出來可能有些忠言逆耳,但是絕對都是肺腑之言。對絕大多數程序員來說,自己一個人成功的機率是很小的,所以我認為加入一個創業的團隊可能更為合適。現在有很多初期創業的公司,也需要很多優秀的程序員加盟。如果有理想,可以選擇加入一個團隊,也有相應的股份,這方面我可以充當一個橋梁。
對于本文的觀點可以直接寫信給周鴻祎:Zhou_hong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