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巔 第十章 短暫的春秋——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四)
第二節 Novell 公司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很多都沒有聽說過 Novell 公司,但是它曾經和太陽公司一樣,一度有希望在操作系統方面和微軟抗衡,但是終因時運不濟,敗在了微軟手下。
2.1 局域網的微軟
要談 Novell 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先介紹 3COM 公司。
在微機出現的前幾年,用戶大多是對立用戶——彼此的計算機互不通消息。個人微機只不過是為了滿足個人娛樂(比如游戲)、學習、文字處理、日常管理和簡單的工業控制等需求。在商業企業中(比如銀行)使用的聯網的計算機系統幾乎無一例外是由中央主機(Main Frame)加外圍終端構成——所有計算都是由中央主機完成,而外圍終端不過是輸入和顯示設備。中央主機采用分時的操作系統,同時為眾多終端用戶服務。在八十年代初期以前,沒有人打算用微機取代大型計算機系統。
但是,就在 1979 年,發生了一件當時沒有引起人們關注,但對今后計算機發展有深遠影響的事。那一年,施樂公司舉世聞名的帕洛阿圖實驗室(Xerox PARC)的幾個發明了以太網(Ethernet)的科學家創辦了 3Com 公司,開發出以太網的適配器(Adaptor),俗稱網卡。雖然 3COM 最早是為 IBM 和 DEC 等公司的大小型中央主機設計網絡適配器,但是,隨著微機的普及,3COM 公司很快就將生意擴展到主機領域。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IBM-PC/AT 及其兼容的個人微機在很多任務中已經能取代原有 DEC PDP 和 VAX 等小型機的地位,而且微機的性價比比小型機高一個數量級以上。如果能將微機聯網,共享數據和硬件資源,它們就可以取代小型機系統。遺憾的是,微機最初設計時根本沒有考慮資源共享,網絡功能是零。3COM 公司的以太網服務器和適配器彌補了微機的這個不足,解決了微機的聯網問題。以前的 VAX 或者 HP 小型機系統基本上是下圖的架構:
資源和數據是集中管理,所有的計算、存儲和打印由小型機完成。它的好處是信息是共享的,但是成本非常高,對于一個幾十人的小型企業,基本上用不起 VAX 小型機加終端的計算機系統。我記得在八十年代中期,一個 20~40 個用戶的 VAX 系統需要花費近二百萬人民幣。除了硬件的投入,小型機系統還需要專門的機房和管理人員,這些管理人員必須經過硬件公司的培訓。雖然小型機速度不慢,但是它的計算速度攤到每個用戶上并不快。小型機是整個系統的中心,如果它出現了任何問題,這個系統都無法工作。微機聯網后,在很多時候可以代替小型機,它的架構是這樣的:
在這樣一個被稱為微機局域網(PC LAN)的系統中,有一臺網絡服務器,它通常是一臺高性能的微機,當然也可以是小型機和工作站,它主要是用來管理網絡和存儲共享的數據并為微機之間交換數據作為橋梁。計算基本上是在微機上完成,部分不愿意共享的文件也可以保存在本地微機上。由于每臺微機有自己的獨立性,網絡服務器即使出了問題,微機也可以單機工作。雖然每臺微機不如小型機快,但幾十臺微機的總計算能力超過小型機。而且,能夠完成同樣功能的系統,微機局域網相比之下要便宜得多,在八十年代中期,這樣一個 40 臺微機的系統硬件投入只有六七十萬人民幣。而且,微機系統不需要專門的管理員,運營成本也低。總的來講這種基于微機局域網的計算機系統相比小型機來說,在大多數應用中優點多于缺點。所以,從八十年代中期起,微機局域網代替小型機系統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也是 DEC 公司后來關門的原因。)
3COM 公司雖然搞出了微機局域網,但是該公司目標不明確,它從網絡適配器、網絡服務器到網絡操作系統都做。這也許是因為它創立于八十年代初,那時 IT 行業最掙錢的還是硬件,所以 3COM 公司實際是以硬件為主,軟件為輔。即使當它在網絡上失敗以后,它仍然習慣性地以硬件為主,買下了生產掌上個人助理系統 Palm Pilot 的母公司 US Robotics。由于以太網的標準是公開的,它的適配器沒有什么難做的,誰都可以做。而以太網的網絡服務器實際上就是一個高端 PC,任何 PC 廠商都可以做,因此,在 3COM 公司出現后,各種兼容的網卡和網絡服務器就出現了,這個時候微機局域網市場像微機市場一樣混亂而且競爭激烈。其實,微機局域網中最關鍵的技術是網絡操作系統。在這方面也需要一個類似微軟的公司來統一它,Novell 公司便應運而生了。
Novell 公司也是誕生于 1979 年。但是它成為網絡公司并且改名為 Novell 是 1983 年的事,這時,3COM 已經是局域網方面的大哥大了。Novell 公司進入網絡領域后目標一直很明確——專攻操作系統。如果說 3COM 在微機局域網領域的地位有點像蘋果在微機領域中的地位,那么可以把Novell 對應于微軟。
Novell 公司搞了一個叫 NO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的操作系統,對應于微軟的 DOS。它采用和微軟 MSDOS 同源的 DRDOS,因此它的網絡操作系統實際上可以完全獨立于微軟的軟件運行,同時又和微軟的 DOS 兼容。雖然 Novell 后來買了一家網卡公司也做點硬件,但是它的精力一直放在網絡操作系統上。隨著 Novell 的網絡操作系統在微機局域網上越來越流行,它處在了一個和微軟同樣的有利位置:不管用戶使用哪一個牌子的 PC 和網絡硬件,都可以使用 Novell 的操作系統。Novell 網絡操作系統不僅自己安裝十分容易,而且建立一個局域網的工程也簡單到非專業人員看看說明書也可以做。一個沒學過計算機的人看著別人干兩次就會了。讀者如果曾在九十年代初在中關村轉過一兩圈,就能記起當時任何一家兩三人的小公司都會在自己的業務上寫上“網絡安裝”等字樣。很快,Novell 的操作系統在局域網上就像 DOS 在微機上一樣普及。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Novell 公司成長得一番風順,不僅很快超過了 3COM 公司,到 1990 年,它幾乎壟斷了整個微機局域網操作系統的市場,營業額接近微軟(九億美元對微軟的十一億美元)。因為微機聯網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且微機的局域網比基于Unix服務器、工作站和 TCP/IP 協議的網絡在中小企業中更有前途,Novell 公司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微軟——它可能壟斷企業級的操作系統。在接下來的五年中,Novell 仍然靠著浪潮的慣性,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長到 1995 年。那一年 Novell 的營業額超過二十億美元,相當于微軟同年 40% 的水平。現在回過頭來看,Novell 這五年的業務雖然不斷增長,但是,它的進步還是遠遠落后于微軟。
2.2 操作系統之敗
顯然,微軟不可能看著 Novell 做大,但是,直到 1994 年以前,它們的競爭并不引人注意。由于微軟當時的核心業務還是以個人微機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為主,它和 Novell 的業務不是太重合,它們之間的共同利益甚至大于它們的矛盾。在當時,一個企業在安裝網絡時有兩個主要選擇,基于各個版本的 UNIX 和 TCP/IP 協議的局域網,或者基于 Novell 的 NOS 的局域網。前者在用戶看來是 UNIX,后者是 DOS。雖然 Novell 采用的是 DRDOS,但是用戶使用起來和微軟的 MSDOS 一模一樣,對程序開發者來講也是一樣。Novell 無疑是在幫助微軟和 UNIX 爭奪企業級的市場。當時,微軟在網絡操作系統上毫無可圈點之處,它甚至臨時性地選擇了 IBM 的 OS/2 LAN Server 來抵消 Novell 在網絡上的優勢,但是 OS/2 LAN Server 從來就沒有成為過一種主流的網絡操作系統。
1993 年和 1994 年,正如日中天的 Novell 進行了兩次對公司業務頗有影響的并購。第一次是從 AT&T 購買了 UNIX 的版權,顯示 Novell 進軍 UNIX 企業市場的決心,從那以后直到今天, Novell 的網絡操作系統有了服務于 UNIX 工作站的版本。但是,Novell 沒有直接推 UNIX,說明 Novell 的技術路線方向明確,并沒有像一些失敗的公司那樣左右搖擺;第二件事是收購被微軟打垮的字處理軟件 Word Perfect,和 Borland 公司的一個制表軟件,表明了 Novell 進軍辦公軟件市場的決心。后一次收購后來一直有爭議,很多人認為 Novell 不務正業(網絡操作系統),胡亂擴張,導致它在網絡操作系統上失去了對微軟的優勢。我個人倒覺得 Novell 的做法并沒有大錯。當年,Novell 在微機局域網操作系統市場上已經占了百分之七十幾的份額,按照諾威格宿命的講法,無法再讓市場占有率翻番了,必須開拓新的成長點。從企業級操作系統進入企業級辦公軟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事實上,微軟的 Office 辦公軟件從企業中掙的錢一直比從個人身上掙的錢多,這證明 Novell 的切入點是對的。今天的 Google 也是由在線服務進而進入在線辦公軟件市場。只是,當微軟有了字處理軟件 Words 和制表軟件 Excel 以后,市場上很難再容納第二家辦公軟件。不僅是 Novell,太陽公司和IBM都試圖進入企業的辦公軟件市場,但都被微軟擋在了門外。
從 1995 年起,微軟和 Novell 之爭起了質的變化。微軟一年前推出的 Windows NT 對 Novell 的影響開始顯現出來了。用戶已經從 DOS 轉向了 Windows,Novell 的操作系統對微軟的 Windows NT 幾乎沒有優勢可言。很難想象一個局域網在其網絡服務器上安裝 Novell 的操作系統,同時在聯網的微機上使用 Windows 。顯然從服務器到微機一律采用微軟的 Windows 是更好的辦法,這時勝利的天平開始向微軟傾斜,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1995 年以后,Novell 仍然不斷在提升自己的產品,并且在技術上做得很好。它的網絡操作系統支持所有主要的計算機(運行 Windows 的 PC、UNIX 工作站和蘋果的 PC 以及 IBM 的大型機),為采用多個廠家計算機的復雜的網絡系統提供了高性能的統一的平臺。Novell 的操作系統既可以用專用服務器,也可以用任何一種PC機作為服務器,而且它支持無盤工作站(和微機),適合經費不寬裕的學校的教學實驗室和小企業。但是這些特色都無法抵消微軟在微機操作系統上的優勢。事實上,沒有多少企業需要將五花八門的計算機連起來,因為大部分企業在建立自己網絡時都會有一個規劃。無盤工作站隨著硬件價錢的降低變得越來越沒有人要。微軟只是老老實實地將微機聯好,這就解決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問題,微軟吃住了這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場就能統治企業級網絡操作系統了。
與其它和微軟競爭的失敗者相比,Novell 在和微軟的競爭中幾乎沒有犯錯誤。如果說它有什么不足的話,可能在執行力上比蓋茨領導的微軟有所欠缺。但是,勝利者只能有一個,只要微軟壟斷微機操作系統,Novell 在操作系統上輸給微軟便是注定了的。Novell 無疑知道微軟的壟斷是阻礙它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 2000 年美國司法部對微軟反壟斷的官司中,它是最重要的證人。 2000 年初審判決決定將微軟一拆為二,Novell 原本可以喘口氣,但是,2001 布什上臺后為微軟翻了案,Novell 從此掉進了永無天日的深淵。雖然后來 Novell 把 Linux 介紹給了它 NetWare 的用戶,并把 NetWare 與 Linux 結合起來,總算活了下來,但是已經在網絡市場上降到二流的地位。NetWare 從企業的視野中消失,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