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須眉,改變計算機世界的女人

來源: 《程序員》  發布時間: 2010-11-05 13:51  閱讀: 1445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2008年度圖靈獎獲得者Barbara Liskov

  文/呂娜

  她是美國第一位計算機科學女博士,是第二位獲得圖靈獎的女科學家;每一種主流匯編語言都受其深遠影響。她,就是芭芭拉·利斯科夫 (Barbara Liskov)。

  劍橋大學計算機女科學家Karen Sparck Jones的名言廣為流傳:“計算機是如此重要,因此不能把它只留給男人去做!”計算機世界如此多嬌,引無數女英雄競折腰。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曾由男性壟斷40年,今年6月,2008年度圖靈獎將第二次授予女性科學家——Barbara Liskov,以表彰她對編程語言和系統設計方面所做出的實踐與理論基礎,尤其是數據抽象、容錯和分布式計算方面的貢獻。

  Barbara Liskov,本名Barbara Jane Huberman,1939年生于加利福尼亞,是家中四個孩子的長女。1961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數學學士學位,作為班上唯一的兩名女生之一,她一直保持低調。

  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科學成為一種職業,那時的科研環境對女性來說相當寒冷。作為一個在“男人”領域工作的婦女,Liskov經歷了許多尷尬。本科畢業后她申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但獲得冰冷的回復:普林斯頓不接納女性,無論是否具有本科或研究生水平。不久后,她在Mitre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同期入職的男同事沒有更好的資格,卻具有更好的職位和工資。Liskov無視這種公開對婦女的歧視,她有一種安靜的自信,沒有她不能克服的障礙。 她認為,“發生的不公平的事情,并不與我直接相關,我想也許正是這種態度,使我已經適應這些年來此類處境。”

  1968年Liskov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導師為1971年圖靈獎得主約翰·麥卡錫。Liskov的博士論文題目是國際象棋殘局程序,這篇論文是一個里程碑,至今仍在被引用。可以說,她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與程序設計直接相關,或者說程序員出身的圖靈獎得主。

  經過多年的努力,Liskov成為男性主導的計算機科學世界里最鮮艷的一抹亮色。在鮮有女性擔任教師的1972年,她擊敗了一些強有力的男性競爭者,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二位女教師(計算機系的第一位)。2001至2004年,Liskov在麻省理工擔任了3年計算機系副主任,這是第一位擔任此職位的女性。 但與之相比,她更熱衷于研究工作,在過去的30多年中,她的研究成果給整個計算機科學帶來深遠的影響。

  Liskov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是為推動數據抽象使用所做的貢獻,她在此領域的創新使得軟件更易于編寫、修改和維護,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機軟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Liskov領導了許多的重要項目,包括設計與實現了小型、低成本、交互式的分時操作系統Venus,面向對象數據庫系統Thor,還有最近的Byzantine分布式容錯系統。從實際項目中提煉出來的數據抽象思想,已經成為軟件工程的重要精髓。

  20世紀70年代早期,Liskov發明了2種計算機語言:CLU(一種支持數據抽象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和Argus(一種分布式程序實現的高級語言)。這些研究成果成為現代編程語言的基礎,支撐起整個現代應用軟件行業,每一種主流匯編語言都受到其深遠的影響,如C++、Java、Python、Ruby、C#。她與亞裔女科學家周以真一起提出的Liskov替代原則,是程序設計中另一個廣泛應用的成就。這個原則已成為面向對象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Liskov現任麻省理工學院電子電氣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成員,三本書的作者,發表技術論文一百多篇。2004年Liskov還被授予約翰·馮諾依曼獎章,以表彰她在編程語言和系統設計方面的卓越貢獻。麻省理工官員拉斐爾·雷夫表示:“她的杰出成就已經跨越了學術界的高墻,改變世界每日的生活。你每次和朋友交換郵件,檢查銀行賬戶,或者是搜索Google,你都在利用Liskov的研究成果。”

0
0
 
標簽:圖靈獎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