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解題步驟
1. 審題 認真審讀原理,弄清文意和圖意,理出題給條件,深挖細找,反復推敲。
2. 分析抓住關鍵,找準解題的突破口,并從突破口出發,探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應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嚴密的分析和邏輯推理,推出符合題意的結果。
3. 解答 根據題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結果,認真而全面地解答。
4. 檢驗得出結論后切勿忘記驗證。其方法是將所得答案放回原題中檢驗,若完全符合,則說明答案正確。若出現不符,則說明答案有誤,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確答案。
解題秘訣
1.對于重點學習研究的物質,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初中化學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中考試卷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內容都涵蓋,所以出題者要考查的也就是那些重點的內容,即一些在初中化學里重點學習的物質。比如,我們重點學習的單質有:O2、H2、C、Fe;重點學習的氧化物有:H2O CO2 CO Fe2O3 CaO CuO;重點學習的酸是鹽酸和硫酸;重點學習的堿是NaOH和 Ca(OH) 2 ;重點學習的鹽是NaCl、Na2CO3、CaCO3 、NaHCO3 ;有機物是CH4 、C2H5OH。
2.要善于從題干中找到“題眼”
(1)以物質的顏色為“題眼”
①常見固體顏色:黃色──硫磺(S)暗紫色──高錳酸鉀(KMnO4) 紅色──Cu 黑色──Fe3O4、CuO、MnO2、C粉、Fe粉
②沉淀的顏色: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BaSO4、AgCl
③溶液的顏色:藍色──(含Cu2+的溶液)如:CuSO4、Cu(NO3)2等。 淺綠色──(含Fe2+的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等。 黃色──(含Fe3+的溶液)如:FeCl3、Fe2(SO4)3、Fe(NO3)3等。
④火焰的顏色:S在O2中燃燒(藍紫色);S、H2在空氣中燃燒(淺藍色); CO、CH4在空氣中燃燒(藍色)。
(2)以反應條件為“題眼”,如:點燃、通電、催化劑、高溫、加熱等。
(3)以個性現象為“題眼”,如: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是O2 ;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CO2; 常溫下為液態的物質最常見的是H2O;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CH4 ; 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常用的食品干燥劑是生石灰CaO等。
(4)以元素或物質之最為“題眼”,如:
①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
②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③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⑤相對分子質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⑥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⑦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剛石。
⑧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⑨最常用的溶劑是H2O。
⑩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H2O。
(5)以物質特征反映為“題眼”, 如:單質A+化合物B→單質C+化合物D
3.敢于大膽去猜測
如果實在找不到突破口,在大致范圍確定的情況下,同學們要敢于大膽去猜測一把。因為大致的范圍確定了,就可以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猜出幾個可能的、常見的、常用的物質,然后再用排除法找到正確答案。
初中化學框圖式推斷題解題三大秘訣
1.對于重點學習研究的物質,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初中化學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中考試卷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內容都涵蓋,所以出題者要考查的也就是那些重點的內容,即一些在初中化學里重點學習的物質。
2.要善于從題干中找到“題眼”
(1)以物質的顏色為“題眼”
①常見固體顏色
②沉淀的顏色
③溶液的顏色
④火焰的顏色
(2)以反應條件為“題眼”,如:點燃、通電、催化劑、高溫、加熱等。 (3)以個性現象為“題眼”,如:
使帶火星木條復燃; 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常溫下為液態的物質最常見等。
(4)以元素或物質之最為“題眼”,如:
①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
②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③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 。
⑤相對分子質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氣體 。
⑥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 。
⑦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
⑧最簡單的有機物。
⑨最常用的溶劑。
⑩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
(5)以物質特征反映為“題眼”, 如:單質A+化合物B→單質C+化合物D 3.敢于大膽去猜測如果實在找不到突破口,在大致范圍確定的情況下,同學們要敢于大膽去猜測一把。因為大致的范圍確定了,就可以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猜出幾個可能的、常見的、常用的物質,然后再用排除法找到正確答案。
例題:
如圖所示,其中X、Y、Z、R、E分別是氧化銅、稀硫酸、氫氧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種。圖中相連的物質間均能相互發生反應,已知X和R反應有氣泡出現。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是稀硫酸 B.X和Z反應無明顯現象
C.R和E反應有藍色沉淀生成 D.E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生成Y
解析:多數對號入座類推斷鑒別題給出解題信息的形式是列表法,將物質兩兩混合產生的現象部分或全部羅列出來,以供解題。這類題目是框圖式,不注重現象的描述,反而注重每種物質所能發生反應的個數(或次數),所以解答方式也必須隨之調整,但是基本方法卻是一致的,那就是迅速找出突破口。
我們先將題目中隱晦的物質名稱,轉化為化學信息更加直白的化學式:
CuO、 H2SO4、 Ba(OH)2、 Na2CO3、 CO2
迅速寫出它們兩兩混合所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考試時不必寫出,只要能確定發生的個數就行了):
CuO+ H2SO4=CuSO4+H2O
H2SO4+Ba(OH)2=BaSO4↓+2 H2O
H2SO4+Na2CO3=Na2SO4+ H2O+CO2↑
Ba(OH)2+Na2CO3= BaCO3↓++2NaOH
Ba(OH)2+ CO2 =BaCO3↓+H2O
可見,根據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及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推得它們兩兩混合所能發生的化學反應只有這五個。為了解題方便我們不妨將每種物質與其余物質混合時所能發生反應的個數列表如下:
物質CuOH2SO4Ba(OH)2Na2CO3CO2反應個數13321
再在原題框圖中標注每種物質與其余物質兩兩混合所能發生化學反應的個數(數數短線條數而已):
將上述兩幅圖(表)進行對照分析,顯然,“2”只出現過一次,這是該題的最為重要的突破口,“2”對應的分別是“Na2CO3”和“X”,所以X是Na2CO3,由另一個突破口“X和R反應有氣泡”知,R只能是H2SO4 ;由此作為出發點,只有硫酸才能與之反應的物質只有CuO,所以E是CuO, 此為其中的一個“1”, 另一個“1”只能對應CO2 ,即Y是CO2,Z只能是 Ba(OH)2。
可見,解這類題目的關鍵也是兩表對照;解答這類題目的基礎是酸堿鹽的性質,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常見物質的性質等等;解答這類題目的突破口,是特征現象、特殊數字、物質用途、化學之最等等,總之這類題目的綜合性強,考察的知識點多,我們必須夯實基礎,注重平日化學知識點的積累,再靈活運用,解答該類題目就不在話下,當然了,推斷題的形式可謂五花八門,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牢記——找好突破口,選準突破口,再行正推或逆推之法是解答所有推斷題的關鍵。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08/9880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