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在“官本位”的傳統中,在人人都想當官撈錢的晚清,有幾個人理解彭玉麟呢——他屢屢辭官,并非玩弄權術、以退為進。他只是秉承“以寒士始,愿以寒士歸”之理念,不愿居高位,甘愿做實事。

專欄 | 時空走廊

為官要學彭玉麟

關山遠(新華每日電訊專欄作者)

這些日子,湖南衡陽正在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先賢彭玉麟誕辰200周年。在晚清諸多名將勛臣中,彭玉麟名氣絕非最大,但絕對是一等一的人物,他一生忠廉剛直,疾惡如仇,是晚清官場中的另類。

在晚年,彭玉麟辭官回鄉,老死桑梓,湖北布政使陳寶箴送上這樣的挽聯:“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是生平得力語,萬古氣節功名都從此。”

當官,還是要學學彭玉麟,雖然他很難學。

彭玉麟在后世名氣遠不如李鴻章。但在曾國藩心中,彭排在李前面,“若論天下英雄,當數彭玉麟、李鴻章。”

其實說起彭玉麟,曾國藩是滿心感激的,他人生遇到的第一個巨大危機,就是彭玉麟替他化解的。

咸豐四年(1854年)2月25日,曾國藩發布《討粵匪檄》,意氣風發,督湘軍水師、陸師共計一萬七千余人,自衡州啟程,開始北伐。他精心練兵,信心滿滿,卻沒料到,他出山第一戰,就遭遇慘敗:他中了太平軍的計,結果在靖港一役,水陸俱敗,曾國藩崩潰了,著名作家唐浩明在《曾國藩》一書中這么寫道:

“‘活捉曾妖頭’的喊叫聲從后面鋪天蓋地奪來,似乎越來越近,越來越響了……他深知自己已與太平軍結下大仇,一旦被抓,結局只能有這樣幾種:抽筋、剝皮、點天燈、五馬分尸、剜目凌遲、梟首示眾。哪一種都令他心驚肉跳。他設想受刑時的痛苦,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不行!我堂堂朝廷二品大員,豈能受長毛的侮辱,還不如自己一死干凈。’曾國藩下定自盡的決心。他兩眼下垂,面色煞白,無神地望著窗外湍急北去的江水……船過白沙洲,曾國藩望準了艙邊有一個漩渦。他推開艙門,緊閉雙眼,縱身向漩渦跳去……眾人大驚,將他救起”。

就在曾國藩羞憤投水的當天,彭玉麟與楊載福率五營湘軍水師在湘潭大敗太平軍水營。兩天后,彭玉麟、楊載福又率水師順風縱火,將太平軍船只焚燒殆盡。湘潭之戰,以湘軍完勝而告終。

假如沒有這場勝利,曾國藩的命運還真不好說,他還是想死,連給皇帝的遺折都寫好了:“謹北向九叩首,恭折闕廷,即于今日殉難……”他正考慮是投水還是上吊時,湘潭大勝的消息傳來了,初出茅廬的曾國藩和湘軍,挺過了生死一劫。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彭玉麟打仗確實是一個高手,湘潭之役、漢陽之役、田鎮之役、湖口之役、安慶之役、蕪湖之役、九州之役……湘軍水師連場惡戰,彭玉麟無役不從,多次遇險,卻憑頑強的意志,向死而生。

他打仗是以“不怕死”著稱的,當時太平軍炮火猛烈,湘軍水師想盡各種辦法,也沒能研制出當時有效的防彈盾牌,彭玉麟說:算了,別搞這個了,我不要任何遮蔽,冒著炮火沖鋒。

結果證明:只有冒險沖鋒,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殺至敵人前面,使他們的炮火失去用武之地。于是湘軍水師漸漸以悍勇著稱,膽小怕死的人都會遭到鄙視。后人統計,湘軍水戰的勝率將近七成,多虧有了彭玉麟這樣智勇雙全的領軍人物。

那是一個亂世出英雄的年代,彭玉麟是個書生,祖籍湖南衡陽,因父親在安徽做官,他出生于安慶,16歲時又回到衡陽,應曾國藩盛情邀請加盟湘軍籌建水師之前,他是一家當鋪的管賬先生。

這位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之前甚至沒有過水戰經歷,被曾國藩委以組建水師之重任,是因為他家藏一部《公瑾水戰法》。

岳飛有名言:“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太平。”彭玉麟除了“不要錢,不怕死”之外,還多了一個“不要官”。

彭玉麟剛剛參加湘軍的時候,曾許下“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的“三不”誓言。從他一生經歷來看,確實初心不改。

他是出了名的“不要命”,上文已提到,他“不要錢”,也是相當有名的——清代官場極其腐敗,有句名言“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彭玉麟的官做得比知縣大多了,而且是拿性命搏出來的,湘軍將領普遍愛財,就是基于“這錢是用命換來的”心理,但彭玉麟不愛錢,咸豐四年(1854年)冬,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配合陸師,經浴血奮戰后,攻陷了田家鎮,取得了一場關鍵勝利。

清廷獎勵4000兩白銀,他轉而用于救濟家鄉,在給叔父的信中說:“想家鄉多苦百姓、苦親戚,正好將此銀子行些方便,亦一樂也。”還要求他叔父從中拿出一些銀兩在家鄉辦所學堂,期望為家鄉“造就幾個人才”。

彭玉麟曾言:“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以庇妻子。”他曾寫信斥責兒子在家鄉裝修老屋:“何以耗費若斯,深為駭嘆。”并稱自己一向將“起屋買田視作仕宦之惡習,己身誓不為之。不料汝并不來信告示于我,遽興土木;即興土木之后,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謂吾反常,不能實踐,則將何顏見人!”

其實,他兒子修葺后的老屋,也不過是三間土墻瓦屋而已,僅僅花費2000串銅錢。當今一些官員落馬后,屢被曝出在老家大興土木、興建豪宅,又有何顏見人?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1850年,彭玉麟在綠營軍中效力,撲滅李沅發起義,初顯軍事才能。清廷賞給他藍翎頂戴,并任命他為訓導,彭玉麟一概謝絕,回到衡陽渣江老家,奉養老母。

1861年,清廷任命彭玉麟為安徽巡撫,相當于今天的正部級,并命他迅速帶兵北上,消滅苗沛霖反叛勢力。彭玉麟以不擅長陸戰為由,加以拒絕。

1865年,清廷又任命彭玉麟代理漕運總督。漕運總督在當時是人人垂涎三尺的肥缺,無不打破腦袋去爭,但油水再多,彭玉麟依舊選擇辭去。

1872年,彭玉麟入京參加同治帝大婚典禮。在此期間,清廷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彭玉麟無意留京,再次選擇辭去官職。

1881年,清廷任命彭玉麟代理兩江總督并兼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在疆臣中的地位,僅次于直隸總督,極其顯要,然而彭玉麟依舊不感興趣,最終選擇辭去。

1883年,清廷任命彭玉麟為兵部尚書,即今天的國防部長,彭玉麟還是準備再次辭去。

但這一次,他辭官未能成功,因為法國加強侵略越南,西南邊境告急。清廷命彭玉麟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幫辦兩廣軍務,他毅然受命,這一年,他已經67歲了。在邊境,他率另一員老將馮子材抗擊法軍,大獲全勝。

他最后一次辭官,是在中法戰爭結束后,他接連四次請求辭去兵部尚書,清廷不允,后來看到他確實身體不行了,才在他73歲的時候,予以批準。彭玉麟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回到家鄉,2年后病逝,離開人世前,他將為官幾十年的官俸、養廉、經費等等加起來上百萬兩的收入,全部捐出來做了軍費。

彭玉麟也是晚清高官中少見的癡情男子,不好女色,不納姬妾。唐浩明在《曾國藩》一書中,重點寫了彭玉麟的愛情故事,亦是這部巨著中少見的溫柔之筆。

書中寫道,彭玉麟少年時代在蕪湖讀書時,曾在路上救起一個父母雙亡、餓暈在地的女孩,他把女孩救回家。女孩姓梅,叫小姑,外婆很喜歡,留下了這個女孩,收作養女。彭玉麟叫她“梅姨”,她不允,因為她只比他大兩歲,于是他叫她“小姑”。

兩人青梅竹馬,又是情竇初開,于是有了深厚感情,他一次重病,她甚至仿效古書上“割臂療夫”的故事,割下手腕一片肉煮湯喂他……書上寫道:“玉麟哪里能喝下。從這碗湯里,玉麟看到小姑那顆水晶般的心。”

梅小姑很美麗,史載彭玉麟年輕時“辭氣清雅,風采秀雋”,是一對天造地設的年輕情侶。遺憾的是,美好的愛情總是以悲劇收場。16歲時,祖母去世,彭玉麟隨父親回湖南衡陽老家奔喪,不得不與梅小姑分別,啟程前兩人私訂終身,回到老家后,又遭遇一系列變故,等他再次見到她時,已經是七年之后了。

他決心把她帶到湖南,一路上耳鬢廝磨,形影不離,但是,小姑因七年思念,心力交瘁,染上重病,離開情郎,溘然長逝,彭玉麟余生沉浸于對梅小姑的思念之中,終生未娶。

當然,這是小說家言。史載,彭玉麟在從軍前就結了婚,其妻鄒氏,但彭玉麟的夫妻生活,極不如意,“鄒夫人以樸拙失姑愛,終身無房室之歡”,也就是說,鄒氏與婆婆的關系極糟糕,而彭玉麟又是一個大孝子,母親去世后,他再也不見妻子的面。

因為這種關系,后人多次考證:是否真有梅小姑其人。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彭玉麟確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梅姑,感情極深,但因為輩分問題,未能結合,后來,在彭母的主持下,梅姑另嫁他人,四年后死于難產,彭玉麟聞訊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并發誓要用余生畫十萬梅花以紀念兩人之情。他每畫成一幅,必蓋一章曰“傷心人別有懷抱”“一生知己是梅花”。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彭玉麟一生中確實畫了無數梅花,不管是南征北戰,還是辭官賦閑,一有空,他就畫梅花,也漸成畫梅大家,被世人譽為“兵家梅花”。后人評價:彭氏畫梅,干如鐵,枝如鋼,花如淚,詩言情。

“傷心人別有懷抱”,縱然英雄如彭玉麟者,久經戰場殺戮,置生死于度外,內心依然有柔軟處。

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民國歷史作家高拜石在《古春風樓瑣記》中,有一篇寫彭玉麟,題曰《小姑吟罷英雄老——彭玉麟暮年的蕭瑟與孤憤》,“蕭瑟”與“孤憤”,對彭玉麟是很貼切的概括:他摯愛的人早已走了,而他摯愛的大好河山,卻因為清廷的腐敗無能,飽受屈辱,支離破碎。

年過七旬,彭玉麟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他沒有像以前一樣堅持辭官,因為他要抗擊法國侵略者。他在南方戰場,不住欽差大臣行轅,自己搭起帳篷,采大芭蕉葉鋪在上面,以擋雨蔽日,和士卒同甘苦。

他的部下馮子材在鎮南關、諒山一戰,痛擊法軍,消息傳至巴黎,導致茹費理內閣倒臺。但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明明掌握了主動權,清廷卻屈辱求和。

彭玉麟怒了,多次上疏主戰,反對和議,疏中有“五可戰,五不可和”之語。當時帝師翁同龢在日記中曾記:“彭電請勿撤兵,先向法索兵費一千萬。”但和議仍然完成了,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中國軍隊撤出越南,從此越南脫離中國,成為法國屬地。

這一結果,對彭玉麟的精神造成了重創,他本來已經年老力衰,這一次,他的身體徹底垮了。高拜石認為:“(彭)在草棚里,受到暑濕寒雨的蒸郁,對法和議成后,回到長江,幽憂積憤,更煎迫于胸臆,病漸沉重。”

彭玉麟又開始上疏要求辭官,清廷不允,彭玉麟只能拼著老命,繼續出巡,到安慶時,安徽巡撫陳六舟前往迎接,他以前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這次一看就傻了眼:名震中外的彭公,竟是步履蹣跚,聲微語澀,飲食起居全靠跟著他的四名護士扶持。

即便病成這樣,彭玉麟還是堅決拒絕到城里休息,堅持住在船上。他以前訓練水師時,一直住在船上,當年曾向皇帝自陳:“身受重傷,積勞多疾,未嘗請一日之假回籍調治。終年風濤矢石之中,雖其病,未嘗一日移居岸上。”

陳六舟特別難過,他給朝廷上奏,說彭玉麟確實病得很重,還是讓他回鄉養病吧。清廷這才相信:彭玉麟屢次要求辭官回鄉,確實不是出于負氣,果然是老了病了……待下一次彭的辭官要求報上來時,清廷批準了。他拖著老病之軀,滿懷孤憤之情,終于回到老家,回到那個四周栽滿梅花的“退省庵”。

光緒十六年,1890年4月24日,彭玉麟病逝于衡陽退省庵,至此,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與他,“中興四大名臣”,全部永別了歷史舞臺。5年前,中法合約簽訂之后,左宗棠憤懣病逝,如今,又一位堅定抵御外侮、正氣昂揚的湖南男人永遠走了,他被歷史學家稱為“大清帝國最后一抹斜陽”,消逝于歷史的天空。?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120/9239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