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攝影新手來說,總會遇到很多問題,有些問題是理論上的,而有些問題需要進行一些“量化”才能更好理解,今天筆者就列舉了12個攝影新手最需要的常識性表格,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攝影的基本理論,同時拍攝出更出彩的照片。
·焦距畫幅 讓相機選購不迷茫
今天這篇文章,筆者主要面向一些入門用戶和剛接觸相機的用戶,文章一開始我們先來看一下最常見的知識儲備類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幫大家解決剛入門時候的一些嘗試困擾。
常見畫幅尺寸
畫幅尺寸是大家最長摸不到頭腦的東西,這里我們列舉了各類相機的畫幅尺寸,包括手機和常見卡片機。用戶在剛開始選擇相機的時候,對畫幅全然沒有概念,例如筆者當年就對于D7000與D700毫無概念。這里大家需要知道,簡單來說一句話,畫幅越大畫質越好!而不同傳感器對于鏡頭焦距會有所影像,小底相機上焦距會更長,而且也會影響光圈和虛化,這個我們后面會講到。
表1:主要傳感器尺寸與等效焦距轉換倍率
了解不同畫幅的關系對于相機選購和鏡頭選購更有幫助
視角與焦距
畫幅之外的問題自然就是鏡頭的焦距問題。大家都知道焦距越長,視角越窄,具體的視角對應我們還是來看這個圖,這張圖來源比較多,筆者選擇的是佳能官方數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焦距是等效焦距,如果使用M43畫幅搭配25mm的鏡頭,那么等效焦距應該乘以上一段的轉換倍率,也就是50mm。
表2:焦距與視角的關系
廣角更適合拍攝風光,而長焦會壓縮空間,適合曠野的風光,人像則是50-105mm更合適
對于這一頁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基礎的參數內容,但是對于剛開始接觸相機的用戶,認知這兩個表格可以更好的選購自己的器材,不管是購買相機的時候還是新購入鏡頭,都是很好的參考。下一頁我們開始進入實際拍攝內容的講解。
·拍攝基礎 了解拍攝的基本參數
下面我們來看下關于實際拍攝中的一些重要參數和數據內容,在這一頁我們會看到關于基本曝光設置,快門速度選擇和白平衡的相關內容。
拍攝模式
相對應的模式雖然非常簡單,但各個廠商的編號標識有所區別,而且有些朋友對于不同檔位的課概念有所誤區。對于所有檔位來說,白平衡都是可以自由調整的選項,但是對于曝光補償,在M檔也就是手動曝光時,曝光補償是無效的。
表3:相機檔位和介紹
快門速度與拍攝題材
快門速度選擇是非常基礎的一個拍攝基本功,基本上來說,我們風光拍攝需要更慢的速度,但是運動拍攝時,并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因為越快就需要更大光圈和更高ISO,有時不一定是好事。所以筆者列舉一下快門速度和大致的題材。
表4:快門速度與拍攝題材
夜景需要長曝大家都知道,汽車或者飛機上拍攝,則需要更高的速度(圖二)
色溫數值
下面我們要說的是色溫和白平衡的關系。色溫和白平衡其實是兩碼事,調節相機白平衡是通過更改相機內的圖片色溫值來實現的。下面筆者列舉了日常常見的白平衡設置對應的色溫,另外和不同場景需要的色溫。
表5:白平衡和對應色溫
日出時提高色溫,可以增加溫暖的效果
日出時降低色溫可以營造冷峻的效果
對于色溫來說,我們可以利用色溫營造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簡單來說,我們設置的色溫值高于場景實際色溫時,畫面會變暖;而設置的色溫低于環境色溫時,就會變得冷峻。例如我們在日出日落時,色溫一般在4000-4500K,如果我們提高到6000K,就會營造出溫暖而偏紅黃色的效果。而我們如果把日出日落時設置為3000K,就會讓畫面整體偏藍,在倒影等場景中就可以營造出冷峻的效果。
·風光攝影 夜晚如何找尋銀河
下面我們看一下進階拍攝內容,看一下風光拍攝時有什么特別的參數需要記住。在這一頁,我們會著重介紹星空拍攝的相關內容。
ND鏡指數
拍攝風光的時候,ND鏡是非常必不可少的,但是ND鏡使用時有兩種表示習慣,一種是點數表示,例如0.3,0.6;另外一種是國內常用的ND指數,例如ND8,ND4。其實,國內表示相當好理解,只需要將快門速度乘以ND指數,例如使用ND濾鏡前快門速度是1s,那么使用ND1.2,也就是ND16之后,快門速度就是1×16=16s。
表6:ND鏡轉換指數
使用ND鏡降低快門速度,可以凝固水面,同時讓云朵變成流云
月相規律
月相是影響星空拍攝的重要內容,只有在無月或者月亮剛升起的時候才能拍攝出清晰的銀河。但是我們有時又可以利用月亮剛落山的時候拍攝出清晰的前景,因此把我月升月落時間非常重要。雖然我們可以通過例如Star Walk之類軟件進行查看,但是還是需要對月升月落有所了解。
表7:月相規律
銀河方位
銀河的出現時間和方向是很多剛入門用戶難以掌握的,銀河是自東向西橫貫天空的巨大星帶,銀河的核心一般出現在天空的南方偏西,在銀河剛升起的時候,角度一般比較低可以拼接拍攝銀河的全景,也就是銀拱。一年中何時能拍銀河,銀河何時出現,筆者為大家準備了表格。
表8:銀河核心出現時間
當然,從表格可以看到,一年中2-9月可以拍攝出銀河核心,在高原或者其他一些高緯度地區,10月份天黑較早,天黑之后還有拍攝銀河核心的機會。當然,一年中最合適拍攝的月份是4-9月,其中,4-6月是拍攝銀河全景的最佳時機。
星空拍攝時,把握好時間,即便拍攝窗口期很短,也能完成拍攝(9月底的銀河)
曝光時長
另外一個關于風光拍攝的內容就是曝光時間的選擇。通常,焦距越長,拍攝時星空越容易拉成線。對于拍攝銀河,我們可以適用500原則,也就是焦距×曝光時間
表9:星空拍攝時間
長焦下,短時間就能拍出星軌
對于星空拍攝,時間越長,拉線越長,星星會以北極星為軸心,每小時旋轉15度,當轉動幅度為15度時,就能形成比較明顯的星軌,因此拍攝時間也因此而來。當然,如果使用長焦鏡頭,即使時間很短,也能形成很明顯的拉線。
·人像拍攝 布光方法與等效光圈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人像拍攝時的相關內容,我們會介紹一些關于布光和虛化的內容,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拍攝。
布光方式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人像拍攝時最常用到的四種布光方法,人像拍攝的核心就是對光線的運用,因此補光的方法非常多,而且方式也非常靈活,需要細致的學習。但是一開始入門學習時有簡單的布光方式可以遵循。
表10:最常見的四種布光
布光時更為重要的是注意光比,一般情況下主光輔光比為1:1或者1:1.5比較合適
相機虛化與等效光圈
相信對于所有剛接觸攝影的朋友,光圈絕對是最先了解的概念之一。通常,我們使用光圈值表示光圈大小,光圈值=焦距/通光孔徑,但是實際使用中,我們對于很多尺寸相機來說,標稱的光圈和實際的虛化展現并不一樣,這主要是相機傳感器尺寸不同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傳感器尺寸和等效光圈的關系。
表11:根據蔡司數據數據整理的等效焦距
另外關于虛化,筆者想要說一件事,虛化效果其實和拍攝距離,焦距,和光圈都有關系,但是相對之下,拍攝距離最容易被忽略。但是拍攝距離是決定虛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虛化距離也是決定畫面透視的重要內容,廣角由于離得更僅,所以會顯得臉大,所以最合適的較短是85mm或者105mm。更多內容可以參考:《相機大亂逗 拍妹子選長焦還是大光圈?》
不同焦距下的透視效果
沖印尺寸
最后,對于人像拍攝來說,照片拍攝完少不了進行沖印,沖印照片時,不同照片的比例并相同,因此直接沖印難免會影響構圖,所以今天的最后,筆者就把照片的沖印尺寸列出來,方便大家輸出照片時進行對比。
表12:照片打印尺寸與所需像素
今天的十二個表格,筆者把一些可以細化的數據列成了表格,希望能對剛接觸攝影的朋友有所幫助。我們會一直創作更好的攝影教程,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頻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214/10132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