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漢朝名人故事

蕭何(?-前193),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杰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并知民間疾苦,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陸賈

漢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早年隨劉邦平定天下,口才極佳,常出使諸侯。劉邦即帝位后,他受命出使南越,說服尉佗接受漢朝賜予的南越王印,稱臣奉漢約,被任為太中大夫。劉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輕詩書,以“居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議重視儒學,“行仁義,法先圣”,提出“逆取順守,文武并用”的統治方略,遂受命總結秦朝滅亡及歷史上國家成敗的經驗教訓,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無不稱善,故名其書為《新語》。

哲學上提出宇宙萬物都是“天地相承,氣感相應而成者”,反對神仙迷信思想,但也有圣人“承天誅惡”和天人感應的神秘思想。后人稱《新語》開啟賈誼、董仲舒的思想,成為漢代確立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先聲。劉邦死后,呂氏稱制,大封諸呂為王,他乃稱病免職家居。后勸說丞相陳平結交太尉周勃,聯絡漢代大臣和宗室王侯,對誅殺諸呂、迎立文帝起了很大作用。孝文帝時,再使南越,使尉佗去帝制,歸附漢朝。著有《楚漢春秋》和《新語》等。 張騫,漢族,字子文,漢中郡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并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后,就被占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并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于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干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饑挨餓,干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饑,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于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一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系。但苦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

樂業,不愿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后又設計逃出,終于歷盡千辛萬苦,于13年后回到長安。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公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并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但由于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并獲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帶回長安。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東方朔

(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羌次(今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辭賦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志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 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封泰山》、《責和氏壁》、《試子詩》等, 后人匯為《東方太中集》。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 “滑稽之雄”,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 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睿智詼諧, 備加稱頌,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縣。

李廣

(?—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治平鄉人),西漢著名軍事家。做過騎郎將、驍騎都尉、未央衛尉、郡太守,鎮守邊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稱為“飛將軍”。 相傳,漢代右北平一帶有老虎出沒,時常傷人,民皆懼之。李廣在此任太守時,經常出行圍獵。一次,李廣率眾出獵夜歸,乘著朦朧月色,從一山莊外經過。這里山谷縱橫,草木叢生,正是老虎出沒處。李廣與隨從正在叢林行走,忽見一懸崖旁草叢中臥一個龐然大物,定目視之,正是一只大老虎。李廣忙張弓搭箭,雙臂使出千均之力,猛射之,只聽“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虎。隨從忙跑過去一看,中箭的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其狀如虎的巨石,橫臥草叢,其狀類虎。再看那只箭,早已連同羽毛一起,沒進堅石。連李廣也懷疑自己竟有這般臂力,便復歸原處,又張弓搭箭,照此巨石連射三箭,然而,箭觸頑石,火星迸濺,箭折羽飛,竟無一支再入堅石。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于長途奔襲。經典之戰:決戰漠北。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于騎射,雖然年少,卻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031/30022.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