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名為“早知道財經”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標題為《一年100億?揭秘“攜程”坑人“陷阱”》的文章,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解讀了攜程的坑人招數,接下來,我們不妨圍繞這篇文章所揭露的陷阱來深入分析一下,攜程為什么敢這樣做?誰來拯救攜程?誰又能顛覆攜程?
攜程的陷阱:巧立名目、暗地加價
將攜程的陷阱簡單總結,就是巧立名目、暗地加價。根據這篇文章描述,投行老范預訂一張4月7日深圳到石家莊的機票,在航班選擇界面,顯示價格為1037元,如圖1所示,然而進入付款頁面時,價格卻變成了1152元,多出來的一百多元是怎么回事兒?如圖3所示,除50的機場建設費之外,還包括了36元的“酒店優惠券”和29元的“機場貴賓休息室”,加起來,美其名曰“成人套餐”。
如果用戶發現了其中的貓膩,要取消36元的酒店優惠券,又會被推銷40元的“航空險”、38元的“接機服務”等等,如圖4所示。而且,在用戶取消的操作中,稍不留神又會遭遇陷阱,如圖5所示,橘紅色標識的“需要”很容易誤導用戶,讓用戶以為白色的“不需要”已經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飛機票,價格相對便宜的高鐵票同樣存在陷阱,從投行老范的操作來看,攜程為石家莊到漢口的高鐵票增加了30元的“VIP優先出票”的服務,如圖6所示。由此不難看出,攜程的陷阱幾乎是“無處不在”。
攜程為何敢明目張膽“坑害”消費者?
那么攜程為何敢明目張膽的“坑害”消費者?首先,這背后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根據投行老范的估算,通過這種方式攜程一年大約會坑掉消費者100億,如果按照10%的提成比例計算,攜程從中將得到10億的收入,在巨大的經濟利益的誘惑之下,攜程敢于“鋌而走險”也就不難理解。而且,攜程畢竟是上市公司,收入的增加也會帶動股價的上漲,一舉兩得。
其次,絕大多數消費者很難注意到攜程的消費陷阱,就以訂機票為例,很多人潛意識中認為增加的費用就是機場建設費,而不會去詳細了解具體的收費細則,加上攜程對操作的設置存在巨大的迷惑性,導致用戶很容易誤操作,從整體上看,用戶的中招概率非常大,很多人甚至已經習以為常。
第三,即便有用戶向相關部門投訴,也很難對攜程進行“定罪”。畢竟單個用戶的金額并不大,同時,考慮到服務的特性,攜程還可以將責任完全推給消費者,認為消費者沒有仔細了解攜程的服務結構和產品功能。換言之,攜程不僅不會反思,還會倒打一耙,從這個角度而言,用戶很難獲得滿意的答復。
在我看來,攜程的這種做法,和之前屢屢曝光的話費陷阱、旅游陷阱如出一轍。本質都是企業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巧立名目,將不合理的消費強加于消費者,由于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便很難維權。類似的問題,雖然之前很多媒體,甚至是央視315晚會也進行過曝光,但由于執法不力,對相關企業的處罰并不到位,很難從源頭徹底杜絕。
誰來拯救攜程?誰能顛覆攜程?
對攜程而言,雖然通過這些陷阱可以增加收入,但對企業的品牌、口碑無疑是巨大的傷害,因此,攜程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短期內雖然攜程的業績會有所提升,但長期來看,攜程必然反受其害。
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如果攜程的服務跟不上,甚至陷阱重重,自然沒有理由再繼續選擇它。市場競爭一向是圍繞著殘酷的“優勝劣汰”展開,雖然攜程是老牌巨頭,但面對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