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人俞性佑是個標準的“80后”——今年已經82歲的他,不僅年齡上“積極靠攏”80后,心態上也完全不輸年輕人,不僅手機電腦玩的溜,甚至還動起了“云計算”的心思,把自家的族譜搬上了阿里云。
俞性佑對科技的熱情并不是心血來潮。“我年輕時候是鹽廠的工程師,曾經是川大材料學教授,從小就對科技非常感興趣,80年代我就是成都最早開始接觸電腦編程的人之一,這些年光電腦就用了8個。”
老先生去續網費的路上
接觸云計算,純屬偶然。2016年5月,俞性佑正在家玩手機,無意中看到了成都媒體關于即將在成都召開的“云棲大會”的報道,從報道中他得知,這是一個“非常高科技,有很多年輕人去的大會”,雖然并不知道什么是云計算,但他還是興致勃勃的挎上了小包,帶著相機,想去“看個新奇”。
通過這一次參會,這位“80后”老人對云計算的分布式協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接下來的故事,則讓他產生了把“族譜”搬到云上的念頭。今年初,俞性佑帶著孫女去杭州旅游,順便走親戚,在親戚家,他遇到了一個沒想到的人——堂哥的孫子。
“我活了80多歲,第一次知道自己有堂哥。” 俞性佑回憶,自己這一生經歷過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各種社會變革和巨大的歷史動蕩,“我是寧波人,51年我去上海讀書,55年高中畢業回家發現家里搬家了,族譜也弄丟了,很多親戚就這樣失散了。”高中畢業后,他來到成都上大學,就此在成都成家立業。遺憾的是,他的堂哥早已因為年事過高去世了,為了不再留下這樣的遺憾,俞性佑走上了“寫族譜”的尋親路。
“我一個人也沒有辦法完成這么龐大的族譜修訂,云計算既然能實現分布式的協作,能不能用這種方法讓失散到全球的‘俞氏’族人一起來完成這項工作呢?”2017年5月,俞性佑再一次參加了在成都召開的云棲大會成都峰會,這一次他是帶著“修族譜”的心愿來的。在現場,他找到了一名阿里云工程師,提出了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俞性佑的堂侄孫則表示“老爺子太厲害了,20后打敗了我這個90后,希望我80多歲的時候,也能保持這樣年輕的心態。”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