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誠君
【藿香基本介紹】
藿香,中藥名。為唇形科草本植物廣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份。前者習稱“廣藿香”主產于廣東、臺灣等地。后者習稱“土藿香”,全國各地均產。
廣藿香中,產于廣州郊區者名“石牌藿香”,產于廣東高要地區者稱“高要藿香”,產于廣東湛江者稱“湛江藿香”,這些品種高約30~90厘米,以莖堅實、葉少、氣味香濃者為佳。
藿香屬于芳香化濕藥,中醫理論中又有寒濕、濕熱之分,因此,在使用芳香化濕藥時要合理配伍。寒濕者配伍溫里藥,濕熱者配伍清熱燥濕藥,這就是中醫強調的“辨證用藥”。由于芳香化濕藥多屬辛溫香燥之品,容易耗氣傷陰,因此陰虛、氣虛體質者要慎用。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
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相關配伍】
1.《和局方劑》:藿香、厚樸、陳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蘇葉、甘草。治外感不正之氣,內傷飲食,頭痛發熱,或霍亂吐瀉,或發瘧疾。
2.《本草綱目》:霍亂腹痛垂死,同橘皮煎服;暑月,同丁香、滑石末服。
3.《普濟方》:玉液散,用桂府滑石(燒)四兩,藿香一錢,丁香一錢。為末,米湯服二錢。用于伏暑吐泄,或吐,或泄,或瘧,小便赤,煩渴。
4.《經效濟世方》升降諸氣∶藿香一兩,香附(炒)五兩,為末,每以白湯點服一錢。
5.《百一選方》: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相關論述】
1.《本草正義》:清芬微溫,善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外胃,振動清陽妙品……霍亂心腹痛者,濕濁阻滯,傷及脾土清陽之氣則猝然撩亂,而吐瀉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氣,勝濕辟穢,故為暑濕時令要藥。
2.《藥品化義》:其氣方香,善行胃氣,以此調中,治嘔吐霍亂,以此快氣,除穢惡痞悶。且香能和合五臟,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進飲食,有醒脾開胃之功。
3.《本草綱目》:升降諸氣,脾胃吐逆為要藥。
4.《別錄》: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
【用藥禁忌】
暑熱及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實用簡方】
1.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
若濕阻中焦、脘悶納呆者,與佩蘭等同用;若濕溫出起,可配薄荷、茵陳、黃芩等同用。
2.用于嘔吐、泄瀉等。
若感受穢濁、嘔吐泄瀉之癥,可配蘇葉、半夏、厚樸、陳皮等同用;若胃寒嘔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濕熱者,可配黃蓮、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黨參、甘草;妊娠嘔吐,可配砂仁同用。
3.用于暑濕癥。
其治暑濕,不論偏寒、偏熱,都可應用,臨床經常與佩蘭配伍同用。
4.用于發熱惡寒、惡寒發熱、胸脘滿悶。
配伍紫蘇、陳皮。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荊楚春播人。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微信所發布內容的版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10/8483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