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由中國鐵建牽頭、中國南車參與的財團作為唯一競標者中標墨西哥高鐵項目。消息公布后,中國國內媒體十分興奮,稱贊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又一勝利。然而11月7日風云突變,墨西哥交通部長埃斯帕薩表示,總統涅托撤消了投標結果,項目將重新招標。
埃斯帕薩宣布這個消息前,剛剛參加了墨西哥參議院關于高鐵項目的聽證會。在聽證會上,來自反對黨國家行動黨的議員對招標過程提出了質疑,稱在這樣一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中不應該僅有一家競標者,這樣無法保證技術和價格的最優化。要求重啟招標程序,并給予競標企業更多的準備技術和財政方案的時間。議員還質問交通部長,是否透過向財團透露中標條件或資料,協助財團取得高鐵合約,懷疑過程中偏幫中國企業。
議員背后有民意,這是促使墨西哥總統發布取消令的根本原因墨西哥國家行動黨雖然是很有實力的反對黨(曾在2000-2012年連續執政12年),但并不占據參議院多數席位,總統涅托本有條件堅持招標結果。但是現實情況使得涅托必須重視反對黨意見。
首先,涅托雖然贏得了2012年的總統選舉,卻也只得到38.21%的選票,民眾基礎并不穩固。這意味著他沒有一意孤行的本錢。其次,近日涅托正在遭受上臺以來最大的執政危機。墨西哥43名學生失蹤案引發民眾抗議示威活動不斷升級,自11月5日起,墨西哥已有100多所大學罷課示威;民眾聚集在憲法廣場,擺上43把空椅子向政府施壓。這次危機已經促使涅托縮短即將出席APEC會議、以及訪問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行程。最后,涅托競選時即以“自由、民主、透明”為口號,在受到“不透明”的指控時當然該重視。

所以,涅托聽取反對黨的意見,迅即取消了招標結果,這是在向國民展現開明姿態,有撫慰民意的效果。
一些中國媒體猜測墨西哥這次變卦背后有“陰謀”。但這種猜測沒有道理——在墨西哥這種多黨制民主國家,議會和民意阻撓或者改變政府決策實屬尋常。
中國國內難道就不該質疑下投標的透明性?把“海外中標”等同于“揚威海外”,有些天真在一篇《中國高鐵莫因墨西哥變卦而灰心》的社論中,寫道“其他投標方是否也對墨政府施加了影響,它們顯然都不愿意中國公司得到這一項目。中國向外推銷高鐵技術的努力受到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有人夸張地形容中國要打造一個全球性‘高鐵帝國’,并宣稱這將改寫很多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輿論的這一傾向契合了那些同中國高鐵存在競爭關系老牌公司的利益。”
這段話反映了中國國內一種很主流的聲音:中國高鐵崛起了,有了自主技術了,開始向外輸出了,德日等老牌高鐵強國要被打得灰頭土臉了。
這種聲音有一定道理,但以為中國高鐵從此要掀開在海外“揚威立萬”的新篇章未免天真了。正如我們曾指出的:中國高鐵技術雖然不能說是抄自國外,但可以說是買自國外,買來的技術用起來是受約束的。賣家不是傻子,它會不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道理?所以簽交易合同的時候早就有防競爭條款。以德國西門子為例,中國高鐵普遍采用西門子Velaro專利技術,因此中國人不得不從德國人手里購買組件,盡管表面上看不到西門子的參與,它卻暗含其中。當包含德國技術的中國高鐵要向外輸出時,還要征得西門子的同意。作為高鐵列車電路板元件的主供應商,西門子公司還有資格收取許可費用。

因此,海外中標的雖然是中國企業,但最后賺到的錢是中國企業拿大頭,還是“老牌公司”拿大頭,還要兩說(中國南車前董事長趙小剛就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與西門子合作開發的城市軌道車輛一度占據了中國A型車市場份額的近60%,但10年的時間里南車集團沒有賺到一分錢”)。現在談中國高鐵打翻老牌強國飯碗,還為時尚早。
更該注意的,是國企海外投標的透明性正如一些中國網友已經指出的,“其它國家不去投標肯定是有不去投標的道理”。的確,墨西哥高鐵項目從發標到截標有兩個月的時間,其它國家的企業都嫌這個期限太短,不夠準備,還寫信要求墨西哥延長時間。為何中國企業不嫌短?是因為中國企業準備充分效率高,還是為了搶單不惜倉促上陣?
其它國家的企業最終都放棄了競標,它們有什么顧慮?中國企業是如何克服這些顧慮的?
以上問題中國的國民應該知道,至少人大有必要過問。墨西哥民眾需要透明,中國民眾同樣需要。因為招投標涉及到民眾的利益,對墨西哥民眾來說,他們擔心本國出價過高;對中國民眾來說,則害怕國企做虧本買賣,最終由國民埋單。
何況國企“走出去”還受到頗多政策支持,更應受到國民監督中國高鐵企業有一個公認的優勢,就是受到中國政策性金融支持。據埃斯帕薩透露,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項目提供的融資額達到了合同標準額度的85%,且利率非常優惠,可以為墨西哥政府節省26億比索約合1.9億美元的開支。
對墨西哥是節省,反過來對中國而言就是消耗。這種消耗是否值得,也該受到國內的監督。
墨西哥的變卦也給我們一個反思機會 搶得海外“鐵路大單”卻最終吞下苦果,有前車之鑒這次中標墨西哥項目的中國鐵建,也曾在2009搶得沙特輕軌項目合同。當時皆大歡喜(海外大單一向是央企炫耀的資本),中國鐵建在年報中稱這是“中沙兩國的標志性項目”。
然而到正式開工中國鐵建卻傻了眼,沒想到困難重重。等到2010年10月,中國鐵建突然發了一則公告,顯示沙特輕軌項目可能有高達41.53億元的巨額虧損。其實這樣的折戟在投標時就埋下隱患:1、沙特輕軌項目招標時,沙特本地企業都報價27億美元,但中國鐵建卻算出來17.7億美元就能建,實在匪夷所思。2、這樣的工程工期應該不低于兩年,可是中鐵建的時間卻只有16個月(這一點和本次墨西哥高鐵項目招標很像,據報道,墨西哥要求2017年就投入運營,如此短的工期讓很多公司望而卻步)。

中國鐵建失敗的前車之鑒,讓我們認識到監督這些國企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即便國企“走出去”順風順水,也不代表國企就可以自行其是。理論上,國企的股東是國民,國民對國企有監督權、質詢權、決策權。不能什么事都由國企高管和相關政府部門暗自商量了就算數,完全把國民撇在一邊。這就好比再優秀的企業管理層,也不能剝奪股東大會的權力。
墨西哥所發生的事情也在說明這個道理:其高鐵招標很可能占了便宜,但還是讓位給了“合法性和透明性”。
結語“走出去”重要,透明更重要。如果墨西哥這次變卦能警醒中國各方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871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