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頭痛大學問
子曰:兩側頭痛歸膽經管,頭頂痛歸肝經管,前額痛歸胃經管,左側偏頭痛歸肝經管,右側偏頭痛歸肺經管。
弄懵了吧?小小的頭,可是一個重要的經絡集中地。江湖水太深,不同部位的頭痛,如果不經辯證就隨便吃點止痛藥,又是招招皆錯。
很多人會經常發生頭痛,可是到醫院各項檢查都做了,什么問題都沒有,最后只得買點止疼片兒,發作了就吃著。其實經絡有熱或者淤堵才是造成頭痛常見的原因。

頭痛也分好幾類
兩側頭痛:病在膽經。
左側偏頭痛、頭頂痛:病在肝經。
右側偏頭痛:病在肺經。
前額痛:病在胃經。
后腦勺痛:病在膀胱經。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來就是一句諷刺語。通則不痛,頭上不同部位的痛,就是它經過的經絡出了問題。
如果你現在僅僅是后腦勺痛,可能還不會重視。但如果繼續發展,也是會發生質變的。 經絡像公路一樣,與其它公路相連接。因此一個臟器的疾病會沿著經絡侵犯到鄰近的臟器。所以即使發現這條經絡的報警,也是一件好事。
兩側頭痛:病在膽經
從夜里11點到次日凌晨1點,膽經當令。如果發覺此時頭兩側痛,說明膽出了問題。腦袋兩側是膽經的暴走圖,膽經在頭部來回繞了三趟。所以兩側頭痛,疏通膽經是必須的
這類頭痛臨床表現還有:痛在兩耳,胸脅苦滿,心煩欲嘔,咽干目眩。可能會伴有外眼角痛、腋下有腫塊
解決方法:
1、 晚上11點到夜里1點是膽經運行時,在此之前睡著,膽經可進行膽汁的新陳代謝外,還會做點其他的自我保健工作。這時,逆沖的膽火會被收斂起來。
2、關鍵還是要疏通膽經,可以選取選取率谷、太陽、俠溪進行艾灸。太陽穴是經外奇穴,主治頭痛、偏頭痛
俠溪穴:

率谷穴:

右側偏頭痛 :病在肺經
從半夜3點到凌晨5點是肺經當令的時候。肺在此時重新分配全身氣血。
肺經起于右肩胛部,肺經沒有上達于腦,但是中醫認為右側屬肺、左側屬肝,所以把右側頭痛歸咎于肺經的問題。
肺功能失調還會有其它癥狀:睡覺輕,凌晨易醒、肩胛酸痛、胸悶、胸滿、心煩、語低、食少、尿頻、體虛、喘不上氣
解決方法:
1、多按揉艾灸肺經上的穴位,如尺澤、孔最穴、列缺穴

2、靈芝入肺經,喝靈芝茶一、二個月可以緩解胸悶、情緒不高、身體怠倦等氣虛癥狀
3、要少言語,語多耗氣。
頭頂痛和右側頭痛:病在肝經
從半夜1點到3點的兩個小時中,肝經當令。如果在此時頭痛醒來,發現是左側頭痛,或頭頂痛、或中空痛(民間說法是腦瓤子痛),說明肝經出了問題.。
肝經的一個分支,正好直達頭頂。中醫里“左肝右肺”,故“肝生于左”,肝氣從左向上升也。左邊頭痛多是肝氣上升。現在大家知道,為啥生氣的時候會頭痛,“怒發沖冠”是咋來的吧。
伴隨著頭頂痛常見的其他癥狀還有:眼睛疼痛、眼睛紅、口腔潰瘍等
解決方法:
1、 不熬夜。在肝經當令的時辰,一定要臥床、閉目養神。因為臥姿能使肝血回流。
2、艾灸內關穴、太沖穴、行間穴。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可以治療頭痛、眼睛充血等。太沖穴為肝經原穴,行間穴為肝經滎穴,治療足厥陰肝經的頭痛都很有效果。

前額痛找胃經
早上7點到9點,胃經當令。這時頭前額痛,表明胃經出了問題。而且胃經沿著頭角至額頭,前額頭痛就是這一支經絡發出的警告。如果胃不好,胃有積熱或者胃氣上逆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引發眼睛痛或者前額痛。
伴隨著這種頭痛的,還有口氣熱臭,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這時候如果光治療頭部是沒用的,因為病根兒在胃火。
解決方法:
1、早飯吃飽、吃好。早餐能被脾胃最大程度地吸收。。
2. 常灸“足三里”穴。這是胃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是長壽穴。
3. 艾灸合谷、上星穴、頭維。合谷穴是一個止痛的要穴,如頭痛、牙痛,都可以按壓這個穴位。頭維穴為足陽明胃經在頭角部的腧穴,主治頭目病證。上星穴主治頭痛,目眩
頭維穴:

合谷穴:

上星穴:

后腦痛:病在膀胱經
下午3點到5點這兩個小時叫申時,膀胱經當令。此時感到后腦勺隱隱作痛,表明膀胱經出了問題。膀胱經是人體經脈中最長的一條,經過后腦下行,沿著頸椎、脊椎、大小腿后側、腳外側一直到小趾。
解決方法:
后腦勺痛的時候可以按揉或者艾灸昆侖穴、天柱穴、后項,艾條灸5-10分鐘就能緩解。昆侖穴、天柱穴都屬于膀胱經的穴位。是治后腦勺痛的主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221/10488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