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Nikon 自1945年才開始涉及相機制造業,1946年,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決定將研發的 35mm 小型照相機命名為 尼康(Nikon),而 Nikon I 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 Nikon 相機(不包括原型機),Nikon I 于1946年9月完成設計,從1948年3月開始組裝。其實原本就叫 Nikon,只是后來為了區分后續版本,加上了 I 變成了 Nikon I。
Nikon I(編號60922)
Nikon I(編號60922)
本次將在 Westlicht 拍賣的這臺相機是1948年4月生產的2臺相機的其中之一,編號60922,也是所有 Nikon 相機生產歷史中的第3臺。這臺Nikon旁軸相機搭配 Tokyo Nikkor-H.C 2/5cm(編號70811)鏡頭,是 Nikon 鏡頭生產歷史中的第11支,經過近70年的洗禮,依然保存完好,狀態極佳。
這臺相機由著名收藏夾 Tad Sato 擁有,起拍價為9萬歐元(約 66.26萬人民幣),估價:16 -18萬歐元(113.8萬-132.5萬人民幣)。
到1949年8月停產,Nikon I 只生產了738臺,這臺相機的原型是參照 Contax 的旁軸相機制造,基本上保留了 Contax 的全部特征,包括測距器、鏡頭卡口、可分拆的一體化后背底盤、對焦系統等等,只有上下行走式的金屬快門,可能當時的日本人覺得太過復雜且不可靠,所以換成了較為可靠的水平行走式的布簾快門。
Nikon I 的原型機 Contax II
Nikon I 的主要缺點是采用 24*32mm 的片幅,這個所謂的“日本片幅”起初是為了節約資源,用這個尺寸能更好的利用 35mm 膠片,每卷能夠曝光40張左右,因此日本政府曾經極力推廣這種尺寸。
但是這個尺寸卻不能夠適用于標準的 Kodak Chrome 彩色膠卷上的卡口,因此受到了美國進口商的抵制,限制了這款全新相機出口美國的勢頭,于是,Nikon I 不得不在上市幾個月后就做出改進。
與 Kiev 100%的嚴格復制 Contax 的做法相反,Nikon 在復制的過程中做了很多變通,不僅吸取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Leica 和 Contax 等德系相機的諸多優點,還在設計上有很多創新。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抄作業的時候總要故意抄錯幾題以免露餡)
相機編號60924,所有 Nikon 相機生產歷史中的第3臺。
Tokyo Nikkor-H.C 2/5cm(編號70811)鏡頭,Nikon 鏡頭生產歷史中的第11支鏡頭。
原裝鏡頭蓋。
完整的飾皮,原裝快門仍然健在。
干凈的片倉。
相機底部刻著“MADE IN OCCUPIED JAPAN”,因為生產這臺相機時,日本戰敗不久,那時的日本還屬于美軍的占領地,被美軍看管。這一標記一直延續到1951年。
由于這一時期的相機目前存世較少,所以更加有收藏意義。
拍賣品中還包含了一個及其罕見的原裝 Nikon 雙皮帶相機包。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13/5315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