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玉竹,學名: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橫走,肉質黃白色,密生多數須根。葉面綠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產中國西南地區,但野生分布很廣。耐寒,亦耐陰,喜潮濕環境,適宜生長于含腐殖質豐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經集注》云“莖干強直,似竹箭桿,有節。”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莖可供藥用,中藥名亦為玉竹,秋季采挖,洗凈,曬至柔軟后,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曬干,切厚片或段用。

55.jpg

玉竹的簡介

【名稱】:玉竹

【別名】:熒、委萎、女萎、萎yi、葳蕤、王馬、節地、蟲蟬、烏萎、青粘、黃芝、地節、萎蕤、馬熏、葳參、玉術、山玉竹、筆管子、十樣錯、竹七根、竹節黃、黃腳雞、百解藥、山姜、黃蔓菁、尾參、連竹、西竹

【藥材類別】:根莖類

【性味】:甘,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吳普本草》:神農:苦;桐君、雷公、扁鵲:甘,無毒;黃帝: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溫。

④《藥材學》:味甘,性微寒。

【歸經】:入肺、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

②《本草通玄》:入腎。

【入藥部分】: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

【產地和分布】:生于林下及山坡陰濕處。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林下或山野陰坡,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廣布。國內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陜西、甘肅、青海、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形態特征】:根狀莖圓柱形,直徑5-14毫米。莖高20-50厘米,具7 12葉。葉互生,橢圓形至卵狀矩圓形,長5-12厘米,寬3-16厘米,先端尖,下面帶灰白色,下面脈上平滑至呈乳頭狀粗糙。花序具1-4花(在栽培情況下,可多至8朵),總花梗(單花時為花梗)長1-1.5厘米,無苞片或有條狀披針形苞片;花被黃綠色至白色,全長13-20毫米,花被筒較直,裂片長約3-4毫米;花絲絲狀,近平滑至具乳頭狀突起,花藥長約4毫米;子房長3-4毫米,花柱長10-14毫米。漿果藍黑色,直徑7-10毫米,具7-9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7-9月。

玉竹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熬膏涂。陰虛有熱宜生用,熱不甚者宜制用。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

①《本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顏色,潤澤。

②《別錄》:主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眥爛淚出。

③《藥性論》: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

④《本草拾遺》:主聰明,調血氣,令人強壯。

⑤《四聲本草》:補中益氣。

⑥《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

⑦李杲:潤肝,除熱。主風淫四末。

⑧《滇南本草》:補氣血,補中健脾。

⑨《綱目》:主風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脾胃虛乏,男子小便頻數,失精,一切虛損。

⑩《廣西中藥志》:養陰清肺潤燥。治陰虛,多汗,燥咳,肺痿。

玉竹的附方

①治發熱口干,小便澀:萎蕤五兩。煮汁飲之。(《外臺》)

②治秋燥傷胃陰:玉竹三錢,麥冬三錢,沙參二錢,生甘草一錢。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溫病條辨》玉竹麥門冬湯)

③治陽明溫病,下后汗出,當復其陰:沙參三錢,麥門冬五錢,冰糖一錢,細生地五錢,玉竹一錢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溫病條辨》益胃湯)

④治陰虛體感冒風溫,及冬溫咳嗽,咽干痰結:生萎蕤二至三錢,生蔥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錢至錢半,東白禳五分至一錢,淡豆豉三至四錢,蘇薄荷一錢至錢半,炙草五分,紅棗兩枚。煎服。(《通俗傷寒論》加減萎蕤湯)

⑤治卒小便淋澀痛:芭蕉根四兩(切),萎蕤一兩(銼)。上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錢,攪令勻。食前分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⑥治男婦虛癥,肢體酸軟,自汗,盜汗:葳參五錢,丹參二錢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治赤眼澀痛:萎蕤、赤芍藥、當歸、黃連等分。煎湯熏洗。(《衛生家寶方》)

⑧治眼見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四兩。為粗末,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入薄荷二葉,生姜一片,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臨臥服。(《圣濟總錄》甘露湯)

⑨治虛咳:玉竹五錢至一兩。與豬肉同煮服。(《湖南藥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沖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飯前服,可治小便不暢,小便疼痛。

⑾玉竹、黨參、丹參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治心悸,口干,氣短,胸痛或心絞痛。

⑿玉竹、北沙參各15克,麥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貝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癥。

⒀玉竹、北沙參、石斛、麥冬各15克,烏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適量代茶飲用,可治熱病傷陰,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飲,大便干燥。

⒁玉竹20~50克,豬瘦肉250克,同煮湯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氣虛乏力等癥。

⒂玉竹、首烏、黃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貧血萎黃,氣陰兩傷,病后體弱等癥。

擴展閱讀:注意事項

痰濕氣滯者禁服,脾虛便溏者慎服。

①《本草崇原》:陰病內寒,此為大忌。

②《本草備要》:畏咸鹵。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61027/14775604081140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