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中國學生大都在中學學習過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吶喊·自序》和《藤野先生》,里面記載了魯迅在日本學醫期間,因為看到日軍屠殺中國人,而周圍卻有許多中國人麻木圍觀的圖片,就決心棄醫從文,走上了救國救民的文學道路。這張改變了魯迅命運,乃至改變中國文學史、中國歷史的照片到底是什么樣的,許多人并沒有見過。

魯迅13歲那年,父親因長期患病去世,導致家境敗落,這對魯迅的志向產生了重大影響。之前,家境好時,周圍人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但自他家變窮后,周圍人的話語變得冰冰的,眼光變得冷冷的。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讓魯迅倍感世態炎涼,在他心靈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1898年,18歲的魯迅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后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由于成績優異,他在畢業后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1904年到1906年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學習,而這也正好是發生日俄戰爭的時期(1904年2月-1905年9月)。

魯迅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誤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他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然而,一件小事卻改變了魯迅的思想和觀念。1906年,魯迅在仙臺上細菌學課,當時課堂上用幻燈來顯示細菌的形狀和活動情況,有一次教師講完后還沒到下課時間,便放了幾段反映時事的片子,映出的是日俄戰爭的故事:日軍抓了一個中國人要處決,說他做了俄國間諜,刑場四周有很多身強力壯的中國人正津津有味地圍觀,表情不無好奇嬉笑的樣子。看到這一幕,日本學生拍手歡呼,聲震屋瓦,有的斜著眼睛看著魯迅,議論說:“看看中國人這樣子,中國一定會滅亡。”

 

揭秘使魯迅棄醫從文的歷史照片

 

魯迅被這件事深深觸動了。他認為,日俄兩國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骯臟的戰爭,是對中國主權的蹂躪,腐敗的清王朝喪權辱國,人民又不覺醒,是中國落后的根源,看來,醫學并非一件緊要的事情,主要的在于改變人們的精神,要喚醒人們,中國才能有希望。因此在《吶喊·自序》里,魯迅這樣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這就是魯迅棄醫從文的經過。他離開仙臺去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其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要用“砸”文把中國人的劣根性砸個稀里嘩啦。

據悉,目前在魯迅當年就讀的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當時放映的那組幻燈片已經找到,奇怪的是,卻失落了魯迅所描述的那一張。盡管有日本學者考證魯迅所說的那張幻燈片根本不存在,甚至被當作“第一大神話”,但經過許多學者進一步考證,確認魯迅當時看到的幻燈圖片就是在現遼寧開原拍攝的反映日俄戰爭的圖片。

筆者收藏的這組圖片共有18張,整裝成冊,沒有具體名稱,均反映日軍在東北屠殺中國人的場面,還有囚犯生存狀況等內容。封面上用毛筆寫著“八幡市東鐵町”字樣的地址,還有用毛筆寫下的“波多野幸”字樣。據分析,“波多野幸”可能是這本系列圖片冊的最初收藏者。其中一張圖片反映的是,在開原的日本憲兵隊長對充當俄國密探的中國人進行審訊。這個中國人扎著辮子,背對鏡頭跪在地上;日軍共5個人,有站崗的,也有記錄的,也不排除有翻譯。

另一張是反映下一幕的,一名日本軍人揮起戰刀,地上跪著這個中國人,現場至少有11名日本軍人,他們身后站著數量更多的中國人,都是很好奇地圍觀這一血腥屠殺的場面。據考證,也就是這一幕讓魯迅心靈受到刺痛。

還有一張是砍頭瞬間畫面,下面文字清晰介紹地點是“開原東門外”。根據推理,當時俄國密探和圍觀的群眾應該是居住在遼寧鐵嶺開原一帶的中國人,拍攝時間應該在1905年前后。此外,這組系列圖片中還有兩張長春馬賊被日本人斬首的畫面,馬賊身首分離,畫面慘不忍睹,而圍觀這一幕的中國人更達到了數十人之多。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029/1824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