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2014.09.11 , 02:20 pm

地質學者稱大壩蓄水與地震之間確有聯系
圖為溪洛渡水電站,它正好建在中國的多條斷裂線上

今年 8 月 3 日云南昭通市魯甸縣發生的里氏 6.5 級地震造成逾 600 人死亡,一些媒體和博客寫手推測地震與長江上游的兩座水庫蓄水有關。現在,一位地質學家稱他已經有了支撐該推測的數據

8 月 28 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范曉寫了一篇報告,報告中將水電站流域水庫蓄水時間和周圍地區地質活動變頻繁的時間聯系到了一起。

報告被發表在了 Probe International 網站上,該網站是一個專門報道中國大型水利工程的非營利性組織。范曉的研究所用的是原始地震數據——這也是唯一公開且可用的數據。兩者之間的關聯一開始是被“假定存在”的,但來自四川地震局的地球物理學者胡先明認為,搞清楚這種聯系是否存在十分重要,因為它可能會在未來引發更為嚴重的大地震。

長江上游縱橫交錯著很多活躍的地質斷層,地形落差大——這些對水力發電來說是優勢。但當水以高速流入到目標水庫時,可能會改變地下斷層的壓力,壓力可能來自水自身的重量和勢能,也有可能是水滲透巖層引起的。這些因素的變化可能會加速一個斷層的“地震鐘”,讓本來正在醞釀中的地震加速發生,或者直接增加地震發生幾率。

2008 年汶川地震發生時,坊間就有傳言稱地震與四川省都江堰附近的紫坪鋪水利樞紐有關。08 年時范曉是第一批提出這個可能性的人,而當時贊同他的研究者之一在一篇報告中說,紫坪鋪水庫的修建是使用可能加速了一個本該在幾百年甚至一千年后才會發生的地震(報告鏈接)。

魯甸地震發生后,爭議的中心轉移到了溪洛渡水電站和向家壩水電站,其中溪洛渡水電站離震中僅有 40 公里的距離。

地質學者稱大壩蓄水與地震之間確有聯系

根據官方地震局從 2010 年 1 月到 2014 年 7 月的地震讀數,范曉注意到自 2012 年末到這段時間結束,小型地震的發生非常頻繁。從時間上來說這和水庫蓄水的時間是相吻合的。其中地震頻發的三個區域中,有兩個都在水庫旁邊,另一個靠近斷層,而正是這個斷層的斷裂引發了前不久的地震。范曉說他們的研究雖然有一定局限性,但為這類型的地震災害也敲響了警鐘。

未來的趨勢

范曉的報告還提到了今年發生的兩次較小的地震:今年 4 月和 8 月在云南永善分別發生過一次地震,這兩次地震都是由溪洛渡水電站所處的斷裂帶活動造成的。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學者徐錫偉對范曉的看法表示贊同,認為這兩次地震“很有可能是由溪洛渡水電站所觸發”的。但要說魯甸地震和水庫蓄水之間有聯系現在可能還為時尚早,畢竟第一,水庫離震中有 40 公里的距離,第二震源在地下 12 公里,水庫的水應該很難到達這個深度。

來自紐約布朗士區 Think Geohazards 咨詢公司的 Christian Klose 曾專門研究過 08 年的汶川地震,而他認為范曉的推測是基本可信的。“引發地震并不需要水流到巖層中去,光是巨大水庫自身的重量就足以讓斷裂帶上某片脆弱的地殼發生斷裂”。

包括胡先明在內的研究者們正在呼吁水庫區的臺網提供精度更高的地震數據,但這些臺網都被水利水電公司牢牢控制。胡先明表示更加精確的數據才能保證研究工作的細致,官方地震臺網的數據不僅少,儀器精度也不夠高。

長江上游目前計劃建造的大壩還有十余座,范曉說現在的形式非常嚴峻。不論魯甸地震是不是由溪洛渡引發,都應該謹慎地做好準備,而水庫區附近的建筑必須強制要求抗震。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101/3177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