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毛筍:外形短粗,毛筍的前身是冬筍,特指立秋時生長,冬至之前成熟,立春前后破土而出的嫩筍叫毛筍(沒有破土的時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冬筍)。如果是冬至之后成熟的筍,那就不會再铇出來食用,而是留著成長成竹子了。

三聯閱讀配圖

外形:盡量找外形短而粗,但是不要太大的毛筍。從根部到尖部不超過30公分最好。筍太大,根部纖維會變粗而老化,料理的時候筍的根部必須切掉很多才能使用,且筍的口感也不好了。

顏色:根部偏黃白色,中部到尖部棕黃色而又光澤是比較新鮮的筍。如果中部到尖部發暗褐色,新鮮度就會差很多。

其他:觀察筍節也就是根部,筍節緊密,而且筍節上沒有铇刀的刮痕,說明筍嫩而且里面沒有壞。如果筍節分的很開,筍節很長,根部有刮痕,那么筍會比較老不好咬,而且里面還有可能已經壞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027/419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