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關注文玩。年輕時曾經對這個挺感興趣,后來學佛,很多愛好都放棄了。十多年下來,再回頭一看文玩界,恍如隔世,但見云山霧罩。
文玩收藏有兩類人,一者玩,一者商。很多人亦玩,亦欲商,也就是想拿下一件東西,還想讓它增值發財,我個人的觀點:對大多數人來講,這基本不可能。玩了半天,最終只能壞了自己的心態。其實哪個界,都有一套道道兒,文玩亦復如是。

我覺得進入文玩收藏,要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好,到底是想玩,還是想商。想商的,干脆一些,就是一眼盯住錢,房子講地段,藝術講名家,該投資就大大方方投資,要有商人氣,別想發財還要做文化人,小打小鬧,總想撿漏,那樣最終怕是害了自己,數年下來,得不償失。
想玩,真喜歡一樣東西,喜歡那里面透出的文化意味,那就要有一種心態:不完美中的自在。

一者,物不必求至尊。人上有人,珍上有珍,世界的美物不可能盡收己囊。來日方長,得幾件中意物即可,我們與文玩只是一種相遇,不必定要求得至尊之物。多學多看少出手,我們要的是文玩上留下的自己的時光印記,回味的是自己的歲月滄桑,人生短促,何必為一物件自尋煩惱。
二者,工不必求至美。大家都愛手工之物,因為那里透著作者和藝人的感情、感悟。看這樣一件東西,好象看到了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然后它慢慢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這就是與眾生有緣,慈悲相護。然而手工之物常常多有缺陷,不必定求完美,一串佛珠也好,一件銅器也好,一件紫砂也好,偶有幾處不工之處,恰是天然雅趣,何不欣賞其中的生命動感和張力呢?

三者,價不必求至上。適合自己的就好,喜歡篆刻的珍藏幾方好石,喜歡喝茶的買下幾把好壺,喜歡玉石的得到幾塊掛件,錢多的時候買珍品,錢少的時候買普通之物,這些是生活的趣味,但這些東西不是人生的目標。我們與文玩的關系,也只是人生際遇的一部分,有苦有樂。何況數萬數十萬的大家作品,也未必是精品。當然你要投資的話,如開篇所言,另作別論!

現在文玩屬于戰國時期,商家推出的消費理念花樣百出。工不好的就說料好,料不好的就說工好;工料俱劣的,就說這東西別有一番趣味;工料俱佳的,定要一個高高在上的離譜價。我們要在其中擦亮眼睛,首先要擦亮自己的心:消泯這一切分別,單看那與你氣味相投之人,單看那與你有緣之物,其他一概不論!
俗話說的好:我要的是感覺!不完美是生活的真相,自在是人生的真諦,如是,不學佛,也有了禪的味道,也許這才是好境界,也許這才是文化。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07/4275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