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很難接受新鮮事物,導致和歐美的差距越來越大。當時清朝最大的缺點就是保守固執,尤其是在那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在東西方生產方式和文明方式劇烈碰撞中,也是舊時代和新時代交替最為激烈的年代里,表現得尤為突出明顯。其實在與外國的交流中,清朝還是可以接觸到一些歐美的新鮮事物,但當時清朝的統治者全都不放在心上,或者完全是否定的態度,比如說慈禧第一次見到汽車時的場景。
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而歐美列強和中國拉開差距也是在那個時期。但我國出現的第一輛汽車卻仍舊是大清國末期,當時正處于愚昧的封建社會末期。慈禧太后作為當時的統治者,由她對汽車的認知和態度就知道當時清朝為何是落后挨打的狀態。
1901年,正好是慈禧太后過66歲大壽,當時袁世凱為了討好慈禧,于是花了一萬兩白銀從國外買了一輛奔馳敞篷式小轎車,作為壽禮送給慈禧太后。這輛車設計新穎,工藝精湛。雖然慈禧太后一生享進了榮華富貴,但卻很少見到這種現金的洋玩意,心中自然是大喜。但當時中國還沒有會開汽車的人,可是慈禧太后想過一把坐汽車的癮,就下令招納司機。最后慈禧選了一個名叫孫富齡的人。這個人以前為皇家貴族趕過馬車,為人機敏,懂得察言觀色,于是慈禧就選中了他。
有一次,慈禧坐車從頤和園回紫禁城,當時的大太監李蓮英突然發現,孫富齡坐在老佛爺的前面開車,這不是不成體統嗎?于是,他暗中對慈禧太后說:“開車的就是個奴才,怎么能坐在您的前面呢?”慈禧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命令孫富齡跪著開車。可是,跪著開車無法踩剎車,很容易發生危險,孫富齡只好把車速開得極慢。
有一天,慈禧覺著車開得很慢,便問孫富齡怎么回事。但孫富齡不敢說是因為跪著開車啊,只能編了個謊話,說車子出現了問題。但后來有一次孫富齡因為沒有及時踩剎車,險些在路上出了車禍。這可嚇壞了大臣們,紛紛請求慈禧不要在做汽車,于是慈禧又換上她的十六抬大轎。而此車作為皇宮遺物在紫禁城閑置起來。
作為清朝最高的統治者,面對汽車這種先進的交通工具,她不是仔細了解學習,而是表現出昏庸無知、保守頑固的落后態度,這又一次暴露了當時中國統治者的愚昧和無知,這樣的國家怎能不落后挨打?
辛亥革命后,這輛汽車又從紫禁城轉移到頤和園至今。經專家鑒定,這是我國進口的第一輛汽車,距今已整整100年余年,成為一輛世界罕見的老爺車,受到世人矚目。此車目前仍存放在頤和園之內,也希望這輛車可以警示后人,不要再因為愚昧無知而落后挨打。
以上是用戶分享關于看慈禧第一次坐汽車的窘況 大清怎能不亡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了,感謝您對看文倉的支持!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102/8054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