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處方藥營銷會變成什么樣?下面引用的一段文字如實地描述了兩個事實:1、藥占比由2014年的38%降至2016年的29.4%;2、無論是中成藥大品種,輔助藥大品種、
處方藥營銷會變成什么樣?下面引用的一段文字如實地描述了兩個事實:
1、藥占比由2014年的38%降至2016年的29.4%;
2、無論是中成藥大品種,輔助藥大品種、抗生素大品種,只有一個結果:嚴控。這是醫院精益管理的結果。
以下引用的是《牛!為了推動醫改,深圳寶安這家醫院不惜“自爆黑幕”》
以藥養醫體制導致藥品利益鏈條上的貪腐不斷。醫院濫用藥問題一度成為社會詬病的亂象。2012年,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在藥事管理方面也出現過問題,教訓深刻。當時,濫用抗生素、輔助用藥、中成藥口服劑及針劑的情況十分嚴重。
比如:
有的醫生為預防感染,給患者聯用兩種抗生素長達2周以上;
給患者用氨基糖甙類藥物預防皮膚感染;
用喹諾酮類藥物、抗真菌藥及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一起給兒童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01 一名醫生給住院患者開具醫囑,以8種中藥針劑同時靜脈滴注。
02 一位37歲男性患者,因頻發短暫腦缺血就診,醫生給他開了3種中成藥治療,10余天過去了,病情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這樣下去真的要發生偏癱了。
另一名醫生為他開了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還有一位醫生,在門診工作1天,他給那天就診的所有患者都開了同一種中成藥。
03 某臨床科室主任對停用中藥針劑極為不滿,主動找到分管藥學的寶安區人民醫院(集團)第一醫院的副院長兼ICU主任王立軍“打擂臺”。
王立軍不客氣地說:貴科的重癥患者轉ICU的不少,我們在ICU從未用過這些藥,照樣把病治好。既然重病人可以不用這些藥,為什么輕病人反而必須用?類似這樣的擂臺又打了多次。
04 濫用輔助藥物的:
把所謂的保肝、護肝藥三聯或五聯一起開給患者用,不管你有無肝臟疾病;
把所謂的保護大腦神經細胞的藥物3種、5種一起用;
某些異種生物的蛋白類制劑也濫用嚴重,常常是2種或3種此類藥物同時使用,對治療根本沒有必要。
每一名醫院管理者對藥事管理都不敢掉以輕心,因為藥事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藥品應用幾乎涉及每一位患者,事關人的健康與生命。王立軍說,藥事管理改革,除了改革者要有一身正氣加勇氣外,還要講策略。
首先是建章立制。
進一步規范及強化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職能,確立“一切權力歸藥事會”的指導原則,重申醫院藥事必須經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集體決定;對臨時采購藥物、新藥引進流程重新規范;建立和完善處方點評制度,監督指導藥品科學管理和合理使用;同時建立的還有處罰與獎勵制度。
在建章立制基礎上做好“頭、尾”“雙控”。
“頭”為“進藥源頭”,“尾”為“開藥端”。一方面,對新藥零購申請及列為常備藥申請進行嚴格控制。申請零購新藥,必須附國內外指南,注明推薦級別;申請列為常備藥,經同意上藥事會討論后,申請者須在會上答辯,接受專家質詢。源頭控制的另一重要內容為壓縮、刪除濫用嚴重的藥物。通過處方點評,監控“開藥端”,尤其對金額排名前10位的藥品進行重點監控。
鑒于當時有來自多方的反對聲音,醫院采取分門別類、“溫水煮青蛙”的策略,把規范中成藥的使用作為切入點。
為了取得成效,醫院改革實施分步走。
① 將中成藥注射劑從最初不限量-限量10萬-5萬-3萬-1萬-停用,這一過程用了1年的時間。2013年4月以前的品規共26個,至2014年4月1日全部刪除。
② 限制使用中成藥口服劑型。最初中成藥口服劑型品規共404個,2013年4月一次性刪除100個,后逐步刪除,至2016年10月減為154個。
③ 刪除輔助用藥。2013年6月,根據臨床用藥和藥品說明書,確定輔助用藥共29個品規。最初限量使用,后逐步收緊,由2013年4月以前不限量-10萬元/月-3萬元/月(2013年6月)。2014年4月,經藥事會投票表決,刪除15個品規,余14個品規,限量3萬元/月,其中3個品規降至1萬元/月。至2014年11月,輔助用藥品29個品規已全部刪除。
④ 加強抗生素管理。在門急診,把任務分解到個人;在病房,根據專業特點,設定不同的指標。2016年3月,醫院把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在國內率先停止了門診成人輸液,門診藥品管理的重點是抗生素,對門診輸液的每張處方進行點評,確需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必須規范使用。
⑤ 社康中心的藥品管理。2016年4月,下屬4家社康中心試點停止輸液;9月1日,下屬社康中心全部停止輸液。與此同時,配備社康中心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的藥品與住院部相同。重點監控中成藥,規定每位患者開1種中成藥。實施這些措施后,社康的藥品比由2016年上半年的52%降至40%左右,9月份降至34.7%。
⑥ 對治療作用不顯著、價格高、有潛在毒副作用的藥品及“類輔助用藥”嚴格限量,嚴密監控。
據介紹,實施藥事嚴格管理3年來,寶安區人民醫院(集團)第一醫院的藥品比逐年下降,由2014年的38%降至2016年的29.4%。
我的觀點:(或許已經說了幾百遍)
1、藥物經濟性良好的藥物,將成為醫院處方的主力品種。以后醫院對藥品的要求是:價格適中、療效確切、安全度高。
2、幫助醫生成長,這是受醫生歡迎的關鍵點。那些動不動就送禮和送錢的營銷行為風險度提高;只有為醫生提供有效的醫學工具和醫學進展的藥品,才能進一步拓展市場。
3、中型的學術會議可能是最好的藥品推廣手段。常見的醫學論文和學分,也是比較好的推廣手段,但醫學論文的低質量和寫手代勞,或許是下一個被爆破的醫學推廣黑洞。
4、有粘度的工具才是提升醫生忠誠度的有效工具,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移動醫療只是好看不好用。
5、對醫院管理標準的熟知,以及有效嵌入,可能是快速提升銷量的方法和手段。
有關本文的深度分析,請點擊 閱讀原文進入醫藥直播大課堂,付費后聆聽袁則紅老師的3月7日晚的語音直播。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307/11181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