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關鍵詞]編輯;審稿;質量

  一、編輯審稿的意義
  編輯的審稿活動是整個編輯活動中的核心部分,對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及編輯自身的主體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編輯審稿活動的削弱,意味著文化傳播質量的下降;編輯審稿能力的喪失,意味著編輯主體價值的失落。從廣泛的文化活動意義上講,編輯審稿,不僅是對稿件進行價值評判,而且也是對自身的學識及文化素養的價值觀照。歸根結底,編輯審稿所體現的是編輯的文化介入精神。強烈的文化責任感、高尚的敬業精神,是提高編輯審稿質量的保障。
  二、影響編輯審稿的因素
  (一)編輯的政治敏感和依法規范的能力
  對稿件內容質量進行把關并進行評價,是編輯審稿工作最基本的內容。審讀各種稿件時,都應首先從政治性對稿件的內容質量加以衡量和評估,這就要求每一位編輯具有與時俱進的政治眼光,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熟悉時政變化,加強政治修養,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編輯活動中把握正確的政治立場,自覺遵守政治紀律,不斷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編輯對基本的國內國際形勢,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不熟悉或掌握不夠,勢必影響其對稿件政治性的判斷。編輯要注意文稿中用詞的準確性,絕不能出現因用詞不當而造成政治性失誤。
  (二)編輯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
  對稿件學術性、創新性的判斷,主要依靠編輯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審稿需要編輯綜合調動自身的各種知識和思維活動,對稿件的內容和形式(結構、表達形式、語言文字、邏輯思維)等進行評價和判斷,編輯必須嚴把質量關,從而決定稿件取舍,并能寫出具有創見的審稿意見或者審讀報告。這無疑是一項復雜的、高級的、具有相當知識含量的精神勞動,更是編輯主體和稿件客體相互作用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所以說,編輯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越強,其審閱稿件的能力就越強。就編輯自身而言,需要儲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編輯學知識,加強業務學習,從“外行”向“內行”轉變,全面提高審稿能力,力爭當好把關人,保證期刊質量。
  (三)編輯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做好審稿工作,除了應有較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編輯業務能力之外,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也是影響編輯審稿的重要因素。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編輯要明確自己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要樹立一定的職業理想,重視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有“為人作嫁”的奉獻精神,通過自身的創造性活動,向讀者奉獻好質量的書刊。在日常的編輯工作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情稿”,這就需要編輯具有公正嚴謹的職業精神。編輯在審稿中要盡量克服這種情況,統一審稿標準,嚴格以質量來評判稿件,加強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從而保證期刊的質量。
  三、提高編輯審稿能力的途徑
  (一)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可使編輯具備專業審稿特長
  編輯要做“雜家”,更要做“專家”。所謂編輯的“一專多能”,是指編輯應在具備寬厚基礎知識、能處理多學科稿件的同時,也有造詣比較深的編輯業務之外的專業特長。在專業上,編輯具備比較強的理解稿件、判斷稿件內容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編輯審稿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專業特長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編輯需要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培養新的專業特長。培養新的專業特長要從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做起,要緊跟時代步伐,了解本學科的有關新知識和發展趨勢,不斷充實和更新專業知識。只有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標準,才會在編輯審稿中游刃有余,才會獨具慧眼。
  (二)編輯學者化可全方位提高審稿能力
  編輯學者化或學者型編輯,是相對于編輯知識結構中的“專”以及編輯整體的文化知識修養而言的。在審稿過程中,編輯要對各種各樣的文稿進行辨別和鑒定,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成果及時向社會傳播,沒有眼光和素養是寸步難行的。編輯的學識水平越高,在鑒別稿件和審稿中才能游刃有余。反之,一個缺乏學者精神,沒有科研能力的編輯,便難分真偽,甚至制造學術贗品,更不要說出版高質量的學術期刊了。專業特長是編輯走向學者化的核心內容,所以編輯應有不斷加深和優化專業知識,不斷進取和拓展的學習精神,努力更新知識結構,防止知識老化,從而提高其審稿能力。
  (三)加強編輯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編輯的責任意識
  提高編輯的審稿能力要求編輯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要明確責任定位,對讀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必須保持出版物內容的純潔性;編輯還要學會獨立思考,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發揚一絲不茍、字斟句酌、作風嚴謹的精神,有反對學術腐敗的意識,防微杜漸,以高尚的人品立足于出版界。
  (四)必須重視編輯的繼續教育
  學術期刊編輯判斷學術論文是否具學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大小的重要標準是學術論文的創新性,由此可見,學術研究貴在創新。學術期刊編輯如果不加強科學文化學習,及時對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進行更新,就不能準確地對學術論文的學術價值做出較準確的判斷。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編輯的繼續教育。一是學習有關編輯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如出版法規、編輯學、版面設計、計算機編排技術等;二是參加相關的編輯學術會議;三是同行間可以定期切磋和交流審稿經驗,以求共同提高。
  (五)增強自我提升社會活動能力的意識
  編輯要積極投身于社會,參加各類學術活動,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在這些平臺上不僅可以交流經驗,互相啟迪,而且還有利于開闊視野,廣交朋友,學他人之長,避己之短,學習引進新理論,借鑒好經驗。除此之外,編輯還應具有在一定學科知識水平上與專家學者對話的能力,共同探討,解決編輯上的一些學術問題。
  (編輯/丹桔)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07/8314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