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對我國母語教授以及我國文化的傳承和教授的一門學科,一直以來在我國的教育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習興趣
不管什么科目的教學都離不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即使是語文這種弘揚母體文化,進行母語教學的科目,也切不可認為學生會天生對其充滿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作為首要任務。
(一)重視文化教育
我國的語文教育,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教育,如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代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杜甫的《登岳陽樓》,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劉禹錫的《陋室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古詩詞以及《水滸傳》等四大名著的章節節選。以及對于我國現代文學作品的賞析,如魯迅、巴金、冰心、朱自清等人的散文名作,毛澤東的詩詞歌賦等。還有不少外國的經典名著,如泰戈爾的詩集,雨果的《“諾曼底”號遇難記》,列夫・托爾斯泰的《七顆鉆石》,安徒生童話里的《皇帝的新裝》,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等。因此,根據現今語文教材的特點,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當有意識的主動引導學生去了解并學習我國的以及外國的歷史文化,為學生講解一部文學作品的時代背景,務必使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時能有一個縱向和橫向的深度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抓住一篇課文的主要思想,對其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并通過這篇課文對我國淵博的歷史傳統文化以及外國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從而激發他們對于祖國文化的自豪情緒和對于外國文化的好奇心,讓他們心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外國文化的探索感,進而激發出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開展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是指老師和同學二者產生的一切的相互影響和作用。而語文教學的真諦也是旨在借助師生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從而讓師生達成一致,最終促成師生共同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就應該嚴格遵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不僅在教學時要注重開放式的教學,和學生進行雙邊互動,還要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主設計并實踐綜合性學習活動。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很少的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還能讓學生的身體和思想都融入到對語文知識的追求中。每個學生的先天素質以及個人需求都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不是抹殺這種差異,而是尊重并保持這種差異。有的學生擅長口頭表達,那就要給他提供表現的平臺;有的學生喜歡作深入的思考,那就需要對其作出點評;有的學生擅長文學寫作,那么就要鼓勵并評價其創作。由于不同學生的情況都會各有不同,因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有必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對教學方式進行必要的調整。不僅要明確學生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還要對實際能力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業任務,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那個層次上獲得提高,學懂學會。
二、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工作學習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學好語文不僅能幫助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情,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語文還能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實現自我心靈的升華。良好的語文基礎會為學生未來的獨立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的培養。要讓他們在每篇課文中都得到聽說讀寫的鍛煉,讓學生掌握到正確學習語文的方法,并在實際運用中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感悟。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直備受我國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知識技能,還要教導他們學習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再有效率終究也只有四十分鐘,而一個學生課下的學習時間往往才真正決定了他們的個人發展和成就。因此,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就需要格外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嘗試自發的去主動學習語文,才能在不斷的自主學習中體驗到其樂趣,才能心生興趣,才能真正駕馭語文這門學科。如,某位教師在講解《桃花源記》時,不僅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而且還讓學生自主翻譯課文,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以及翻譯能力,并指導學生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技巧。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在日后的文言文學習中就事半功倍了,甚至可以在沒有老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學習完一篇文言文課文。
四、建立新的評價體系,關愛全體學生的發展
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應當注意對學生的個人評價。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因為個體的差異以及其他因素而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不同情況。因此,教師的評價標準應該多樣化,要針對各個學生各自的有點進行表揚,針對其缺點提出適當批評。切不可僅以考試成績來統一評定,從而抹殺個性差異。即使是學習上的“尖子生”也不見得就樣樣比學習上的“后進生”優秀。所以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表揚,要表揚大于批評,多表揚集體少表揚個人,多表揚過程少表揚結果,多表揚“后進生”,適當表揚“尖子生”。教育的最大化便是集體的發展,所以教師一定要避免學生之間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況。而且要多針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表揚,要讓他們懂得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學習認真做事的習慣。決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才能點燃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027/13255.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15 Fri 2017 05:55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