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軍武次位面

  美軍日后開展的很多經典的空中特種作戰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以色列這次的戰例,可以說在這方面以色列小弟教會了美國大哥。

  【軍武次位面】作者:三無青年

  長期以來,以色列的軍事實力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短小精悍。作為目前中東地區的第一軍事強國,以色列常被冠以最小超級大國的稱號。在山姆大叔的溺愛下,以色列軍隊無論是武器裝備水平還是訓練水平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而善于創造奇跡的以色列人更是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來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戰例。6日戰爭的空中閃電戰,戈蘭高地坦克會戰以一擋百,貝卡谷地82比0的神話戰績,千里奔襲電閃烏干達,這些到現在都是世界各國軍隊研究的經典案例。而1981年以色列空軍突襲伊拉克核反應堆堪稱是世界軍事史上“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先例,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探討這一經典的空中特種戰。

  長期以來,以色列在中東一直處于強敵環繞的地緣政治環境中。自建國伊始以色列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一直處于軍事敵對狀態。因此在核武器的問題上以色列一直奉行對內對外的雙重標準。對內自己大力發展核武器,確保對阿拉伯國家的絕對核優勢。對外絕對不允許阿拉伯國家擁有核武器,不擇手段的破壞對方的核計劃,將威脅扼殺在萌芽中。

  ▲險惡的周邊環境迫使以色列采取雙重核標準

  ▲以色列是國際公認的有核國家之一,盡管以色列從未承認過

  而20世紀70年代中期伊拉克的核計劃極大的觸動了以色列敏感的神經。長期以來伊拉克和以色列積怨甚深,雙方在數次中東戰爭中大打出手。自從薩達姆上臺后,對外更加敵對以色列,對內不斷加強自身軍事實力,要將伊拉克變成阿拉伯世界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此伊拉克20年如一日的推行自己的核計劃。從1975年開始,伊拉克在核技術上逐漸開始與法國展開合作。1979年在法國的協助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建起了一座40兆千瓦的輕水式核反應堆和一座小型實驗性質核反應爐,這就是奧西拉克核反應堆。

  ▲伊拉克在70年代試圖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有核國家

  而以色列也一直密切關注伊拉克的核計劃,根據以色列情報部門的估計。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從1981年就能投入運行,當年年底或者下年初就能生產出核武器。得知這個消息后,以色列大為震驚,對于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必欲除之而后快,為此以色列軍方制定了一個代號為“巴比侖行動”的軍事打擊計劃,旨在用空襲摧毀伊拉克的核反應堆。

  可是當時擺在以色列面前的現實確是困難重重。對外,當時兩伊戰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美國為了打擊伊朗暗中支持伊拉克,對于以色列打擊伊拉克核反應堆的計劃,美國一開始就不支持。對內,伊拉克與以色列并不接壤,要想打擊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必須跨越多個阿拉伯國家的領空長途奔襲1200公里,而當時以色列手中并沒有能夠執行這樣任務的飛機。

  ▲F-16的小身板擁有超遠的航程

  而就在此時轉機出現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曾與伊朗簽訂了一筆關于F-16戰機,而伊朗爆發革命后,美伊關系迅速惡化,這筆軍售合同也就不了了之。而當時美國已經根據合同生產了8架F-16,為了將手頭這批多余的飛機處理掉,美國低賣給了以色列。而這8架意外到手的F-16戰機則為以色列的空襲計劃掃除了最大的現實障礙。盡管是輕型戰機,但F-16卻有著極大的航程,經過改裝后可以加掛2個1300升的機翼副油箱和一個800升的機腹副油箱。并且可以攜帶2枚1000公斤的炸彈,這樣的航程和打擊能力已經基本滿足了這次行動的戰術要求。

  ▲滿油滿彈的F-16

  ▲ F-15將為F-16全程護航

  隨后以色列就開始為行動計劃開始進行細致嚴密的準備工作。事實上自從伊拉克的核反應堆開始建設以來,以色列的情報部門就一直關注著它的情況。從歐洲到中東,神通廣大的摩薩德的情報網將任何關于伊拉克核反應堆的消息都囊括其中。經過長期細致的情報工作,以色列在戰前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和反應堆的大體情況。包括核反應堆的大體外形尺寸、內部結構、伊拉克周邊的防空力量部署、反應堆工作人員的情況等,可以說已經做到了如指掌的程度。

  ▲以色列的摩薩德是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

  另一方面以色列選拔經驗飛行員,針對這次行動開始長期封閉的訓練。空軍司令艾弗里親自選拔24名飛行精英作為這次行動的候選人,又經過嚴格的選拔與淘汰,最終確定了14名參加此次任務的飛行員。隨后在沙漠中進行模擬的飛行訓練。針對這次任務的特殊要求,飛行員要在沒有地面引導的情況下駕駛飛機在干燥炎熱的沙漠上空進行長時間的密集編隊飛行,飛行過程中必須保持無線的靜默。這種飛行對于飛行員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極大的考驗。在到達目標上空后還必須準確投彈命中,因為參加轟炸任務的實際上只有8架F-16飛機,其余6架F-15負責空中掩護。而每架F-16只攜帶2枚炸彈,也就是說必須依靠這16枚炸彈徹摧毀核反應堆。為了確保空襲的準確性以色列專門在沙漠里建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反應堆模型,讓飛行員反復練習空投動作以確保百分之百命中。經過長期的嚴格訓練,執行任務的以色列飛行員基本上掌握了行動中的各個環節,從而確保了行動的成功。

  ▲參加巴比倫行動的以色列飛行員

  就在飛行員進行嚴格的訓練的同時,以色列的摩薩德和美國中情局達成一筆秘密交易。從中情局手中獲得了一卷關于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微縮膠卷。進過技術處理后,膠卷上顯示了關于反應堆的各種關鍵設備的布置情況。連反應堆外圍的水泥成分,薄弱位置,防衛力量的作戰實力等都弄的一清二楚。這些情報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執行任務的飛行員,每個飛行員對于反應堆的情況都做到了如指掌。

  經過以上這些長期周到細致的準備工作后,以色列開始了籌劃已久的巴比侖行動。1981年6月7日,14架涂裝著約旦空軍標志的飛機從以色列南部的埃齊翁空軍基地起飛。沿著約旦和沙特阿拉伯交接的地方按照逆時針的方向飛向伊拉克的核反應堆。之所以選擇兩國的交接地帶飛行,是因為兩國交接地帶雙方的防空偵查力量都比較薄弱,即使被發現了也可以冒充是對方的飛機。14架飛機保持了非常密集的編隊飛行,從雷達屏幕上看上去就是一架大型的民航客機。

  ▲采用密集編隊飛行的F-16完全可以冒充大型民航客機

  ▲以色列飛機飛行路線

  整個過程中飛行編隊先后被沙特和約旦的雷達發現。以色列飛行員按照事先的計劃,當被沙特的雷達發現時,飛行員以標準的阿拉伯語回答是約旦空軍的例行訓練。面對涂裝著約旦空軍標志和用阿拉伯語回復的飛行員,沙特輕而易舉就被騙過了。當被約旦的雷達發現時,以色列飛行員以標準的國際民航英語回答是民航飛機,面對雷達上顯示的民航客機和飛行員天衣無縫的回答,約旦絲毫沒有感到懷疑。就這樣,以色列飛行員憑借著天衣無縫的表演,輕松通過了約旦和沙特的空中盤查,順利向目標飛去。

  經過近2個小時的飛行,以色列飛機按照計劃于巴格達時間下午6點半到達反應堆上空。而此時是太陽落山的時候,從西邊飛來的以色列飛機正好背對太陽發動攻擊,太陽光直刺伊拉克防空部隊,使得他們根本無法瞄準以色列的飛機開火。面對突如其來的以色列飛機伊拉克的防空部隊顯得手足無措,防空雷達根本沒來得及開機,防空高炮也只是胡亂開火。不慌不忙的以色列飛行員準確投彈,炸彈精準的命中了反應堆上部最薄弱的頂蓋。經過2分鐘的轟炸,伊拉克花了4億美元苦心經營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成了一堆廢墟。而14架參加行動的以色列飛機則毫發無傷的揚長而去,只剩下被驚的目瞪口呆的伊拉克人。以色列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漂亮的完成了這次籌劃許久的巴比侖行動,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先河。

  ▲伊拉克當時裝備了大量的蘇制薩姆系列防空導彈

  ▲薩達姆視察伊拉克防空部隊

  如今這場經典戰例已經過去30了,今天當我們仔細回顧整個行動細節是我們發現以色列在戰前做了周密細致的準備工作。無論是情報上對目標的了如指掌,還是飛行員的訓練,航路的選擇,發起攻擊的時間,都可以說做到了天衣無縫。充分的戰前準備是任何特種作戰行動成功的前提,而這場經典的空中突襲也開創了世界軍事史上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先河。就連一直以“外科手術打擊”自居的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以色列是在這方面的開創者。美軍日后開展的很多經典的空中特種作戰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以色列這次的戰例,可以說在這方面以色列小弟教會了美國大哥。

  ▲1986年美軍黃金峽谷行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312/120689.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