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探索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影響因素為核心問題,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過訪談法收集數據,結合學業拖延、心理學等知識,全面深入分析大學生學業拖延行為產生的原因,最終得出有任務性質、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三方面的共同影響,且與學生所在的年級高低存在密切聯系。最后以研究結果為依據,為大學生克服自身的拖延行為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學業拖延;心理因素;定性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2-0123-03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LI Xiaobei, CHEN Liang, LI Guanghao, HU Minyue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psychology and the data collected by interview, 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then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nature of the task, person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ll work. In addition, student’s grade (low or hig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crastination beha-
vior. At las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makes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overcom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mental factor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1 引言
拖延現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1-3]。對高校大學生而言,學業拖延現象尤為嚴重。學業拖延是指學習者知道自己應該完成,卻沒有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或學習者最終完成,卻不必要地推遲學習任務的行為[4-5]。國外有研究發現,高達95%的大學生有過學業拖延的情況[6]。
國內也有研究表明,78.1%的大學生存在學業拖延行為[5],并且這種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7]。學業拖延會對大學生產生直接的低學業表現、焦慮情緒和低生活質量等負面的影響[8-10]。
是什么造成了大學生的學業拖延行為?學者發現學業拖延是一個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的復雜過程,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11]。如有研究者發現,“大五”人格和自我效能感會導致拖延行為[12-13]。可見,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學業拖延對大學生的重要影響,但目前研究對于造成學業拖延現象的原因多局限在個體性格因素,未有較為全面的深入研究。
面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從嚴格監管的高中轉變到大學的自主學習,處于人生重要塑形期的大學生難免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影響。那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大學生形成拖延行為?大學生應該如何克服自身的拖延行為?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全面分析大學生學業拖延行為產生的原因,并為大學生提出策略建議。
2 基本概念回顧
研究者對拖延有不同的界定。有些研究者強調拖延的主觀性,認為“拖延是個體在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由個體的主觀性因素所引發的后果不良的、非理性的回避現實、無所作為的行為”[14];有些研究者則將拖延定義得更為具體,認為是一種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特質或行為傾向[15]。郭燕燕和范紅霞將拖延細分為積極拖延和消極拖延,其中積極拖延指主動故意選擇拖延,目標為爭取機會、做好充分準備、避免沖動,或者喜�g在壓力下工作,并享受高壓下完成任務的快感[16]。
本文中的學業拖延是指學習者知道自己應該也愿意完成,卻沒有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或學習者最終完成,卻不必要地推遲學習任務的行為[4-5]。
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過個案訪談和文獻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的訪談對象為在上海市某高校就讀的分布于不同年級和專業的30名本科生。訪談對象的平均年齡為21.83歲,男女比例為13:17,涉及財務管理等10余個專業。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核心問題展開。
1)你或你身邊的朋友有拖延行為嗎?
2)你覺得自己拖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3)克服拖延行為成功/失敗的關鍵在哪里?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訪談內容分析
1)大學生學業拖延的表現形式。通過訪談了解到,大學生學業拖延行為具體發生在完成期末考試復習、個人課程作業、團隊任務以及其他課程任務等過程中。受調查的30人中有23人(76.6%)表示在期末進行考試復習的時候會有拖延行為,通常是在考試的前兩天或者一周之內才開始復習。頻次次之,有18人(60%)表示平時在完成課程作業的時候會拖延,總是拖到時間緊迫、不得不做的時候,才去完成,如“拖到當天上課前才將作業匆忙地趕出來,有時候也會不交作業。還有一個同學是每次都要拖到萬不得已才做,否則不會想到主動去做作業”。有14人(46.6%)表示在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的時候會發生拖延,如課前預習和拓展閱讀。有7人(23.3%)表示在完成團隊任務的時候,團隊里有人會因為拖延而影響整個小組的進度。 2)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影響因素。經過分析和歸類,受訪者認為拖延現象產生的影響因素包括任務性質、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
①任務性質影響。30位受訪者中有17位表示,一部分教師對于作業要求非常寬松,一般不會有嚴格時間限制,哪怕超時,以后補交也可以。另一方面,有9位受訪者提到,對按時完成任務缺乏相應的獎罰措施。完成得早沒有獎勵,超時了也沒有嚴重的處罰。這樣性質的任務潛移默化中成為助長拖延習慣的“溫床”。此外,有7人表示在面對困難、煩瑣的任務時,傾向于拖延開始完成任務的時間,或延長完成任務的周期時間。
②個人因素影響。在完成個人任務時,個人因素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心理抵觸、養成習慣和追求完美。有13人表示會因為缺乏學習動力而消極怠工,因此拖沓完成作業。頻次次之的認為這是習慣問題,有11位受訪者認為在學業上總是習慣性地把任務完成的時間安排在截止時間附近,同時又會在拖延之后為自己找借口,合理化自己的拖延行為。另外,有8位受訪者認為有時候完美主義也會造成拖延行為。在面對一個有挑戰性的任務時,有的人太想把這件事情做好,以致遲遲沒有行動。
③環境因素影響。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松散的學習氛圍對拖延習慣的產生有很大的影響。如在一個寢室“經常是大家要玩一起玩,要學一起學,最后總歸是一起玩的時候多”。也有8位受訪者認為缺乏監管的環境助長了大學生學業拖延現象。他們認為在高中期間學校往往嚴格監管,重視作業考試,而大學作業要求自由多變,教學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時間自由安排,這就為拖延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結果討論 由訪談數據統計可得,86.67%的學生存在學業拖延問題,其中65%的學生的拖延行為較明顯,甚至已變成習慣。在對訪談結果進行匯總整理后,上文已得出受訪者對于學業拖延問題的解讀和應對。而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結合受訪者年級、心理、環境等信息,借以深入挖掘這些拖延行為背后的潛在影響因素。
1)大學生拖延行為和任務性質的關系分析。拖延是個人的一種選擇,選擇優先執行一部分工作任務時就會推遲其他的工作任務。但是這種選擇會是隨機的,通常情況下個人會首先選擇喜歡的任務,推遲困難和煩瑣的任務。另外,時間折扣角度指一件事情即使很重要,如果其結果對個體產生重要影響距此時的時間較長,就會產生時間折扣,個體會進而產生拖延[17]。所以,個體傾向于拖延獎勵或懲罰有延遲的工作任務。
2)大學生拖延行為和心理因素的關系分析。由訪談結果分析得出,大學生的拖延行為與個人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系,較為明顯的完美主義和自我效能感。大學生存在非理性的僵化完美主義做事原則[18],具體而言是指認為一件事情與其努力去做反而具有失敗的可能性,不如不去做,就算是承擔較為嚴重的后果,最終還可以將原因歸為“沒有去做”,而不是“努力做了卻做不好”,這種僵化的完美主義導致拖延。另外,學生已經存在的拖延行為可能會導致不好的成績和情緒狀態,繼而產生不自信,持續助長拖延行為。
3)大學生拖延行為和環境因素的關系分析。高中期間,學習中一切聽從教師指揮,教師教學生是“手拉手”領著教。而大學的教學模式發生改變,缺乏監管的教學方式為拖延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此外,大學生活多元化,閑散的學習氛圍也催生了拖延。
5 建議與總結
策略建議 本文主要從任務性質、個人因素、環境因素三個方面討論了造成大學生學業拖延現象的原因,基于對這三個方面的深入分析,對大學生如何克服自身的拖延行為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建議。
首先,正確對待任務,加強時間管理。應該培養大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正確認知,學會在不同的任務中,尤其是在有難度的任務中,發掘自己喜歡的或者擅長的部分,進而有動力去完成任務。此外,需要制訂高效、可行、靈活的任務計劃,并堅持執行計劃。與此同時,在按時完成任務之后,也可以給自己一定的獎賞,以增強成功的體驗。
其次,培養積極情緒,提升個人成就感。拖延行為都會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過高的焦慮水平對人對事皆無益。因此,學校應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消極情緒要給予足夠的關注。教師更要關心班上的問題學生,努力為學生建立產生積極情緒的情境,如良好的班級氣氛等。
最后,強化團體作用,營造良好氛圍。造成學業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中嚴格監督與大學自由環境的反差。學校可以提倡發揮團隊(如班級、寢室、社團等)的作用,實行團隊監督機制。嚴格意義上來說,團隊監督并非心理層面的應對措施,但它普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學業拖延者。
研究貢獻與不足 本文以大學生群體為例,研究學業拖延行為形成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為大學生認識與克服自身拖延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本文的貢獻主要有兩點:
1)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通過訪談的方式進行交流,能較深入地呈現大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
2)本文分別從任務性質、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對拖延行為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更為全面綜合地解讀了這些因素對大學生學業拖延行為的影響。
然而,本研究在得出一定結論的同時仍存在諸多不足,比如研究樣本數量有限,主要針對同一高校的學生等,還需進行更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蒙茜,鄭涌.拖延研究述評[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2(4):9-12.
[2]孫旭.大學生拖延行為研究[J].時代經貿,2012(10):
51-52.
[3]冀嘉嘉,吳燕,田學紅.大學生手機依賴和學業拖延、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5):482-487.
[4]楊志剛,王紅怡.學習拖延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18(3):79-82.
[5]王鳳.大學生學業拖延�F狀調查研究[J].科教文匯,
2013(30):6-7.
[6]Ellis A, Knaus W J.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M].New York: Institute for Rational Living,1977.
[7]陳小莉,戴曉陽,董琴.Aitken拖延問卷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1):22-23.
[8]沈烈敏.學習中投機與懈怠心理對學業不良的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2002,25(6):746-747.
[9]張弘毅,李運佳,韓婷婷.大學生學業拖延現象的心理學分析及其治理[J].行政科學論壇,2010,24(1):202-204.
[10]龐維國,韓貴寧.我國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現狀與成因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0(6):59-65.
[11]李嬙.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心理控制源與學業拖延的關系[J].價值工程,2012,31(27):264-265.
[12]顧琳�B.拖延及其應對方式[J].知識經濟,2012(16):53.
[13]薛玲玲.自我效能對大學生情境拖延的影響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14]李先鋒,張新萍.拖延行為的心理解讀和自我改變[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60-64.
[15]徐愛紅,徐夢吟.大學生拖延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23(1):26-28.
[16]郭燕燕,范紅霞.拖延現象的深度心理分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2):10-14.
[17]胥興春,王彩霞.初中生學業拖延的特征及其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J].教育科學,2011,27(2):20-23.
[18]于涵宇,李釋然,沈玉婷.我國大學生群體拖延癥現狀探析[J].教育界,2013(12):19-20.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1/118655.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15 Fri 2017 05:52
大學生學業拖延影響因素研究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