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吸天地之精華,納靈氣于神工”,作為一種奇巧結合的藝術,不僅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睞,更吸引了眾多收藏家對其進行投資。除了用于家居陳設,還具有觀賞把玩的價值。近年來,根雕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
現代的根雕藝術復興于改革開放之后,但據歷史考證,這項技藝在我國稱得上源遠流長。有史料記載:戰國中晚期根雕《辟邪》的出土,表明根雕藝術在我國至少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根雕是指以樹根、樹樁、樹瘤、枯木、竹根的自生形態或畸變形態為審美對象,因材施藝,磨砂上光,配座命題而成的樹根藝術品。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根雕藝術正是如火如荼之際,由于這樣的藏品在當時具有“物以稀為貴”的屬性,加之每一件根雕作品都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藏品,因此價格自然不菲,一件作品,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但俗話說: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
自從根雕被大眾接受之后,加之廉價根材的市場化,根藝創作的隊伍變得大眾化,創作領域不再被藝術大家獨攬,似乎感興趣者均可以在樹根上有所創作。根藝創作的功利化、機械化,根藝作品的低劣化、商品化,致使根藝作品的身價大跌。
就在這時,人們對于“根雕”與“雕根”在理念上出現了模糊,分不清“根雕”與“雕根”本質上的區別,造成木雕翻版的雕根產品與“天人同構”的根藝作品魚目混珠。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如福建、廣西等地,根材資源豐富,材質優良,一些本來從事木雕工藝的高手,利用機械工具,在廠房內大量生產傳統的、深受民眾喜愛的吉祥物以及吉祥獸等根雕。
這些雕工精、材質佳、題材好、形體大,同時也帶有一點根味的雕根產品充斥市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與挑戰性。一些商家、買家、藏家出高價購回,將其置于廳堂,風光門面;供于案頭,招財進寶。而那些貌不驚人、意不外露、似像非像甚至殘缺不全,而又不可能件件都吉祥如意的真正的根雕藝術品,卻遭受冷遇。在當前的根藝市場上,甚至花幾十元就能購得一件。
然而,真正天人合一、奇巧結合、自然美與藝術美相映生輝的根藝作品,其身價將永遠值得關注。根藝的身價到底如何認定?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判定:一是能充分顯示樹根千姿百態、鬼斧神工自然美的作品;二是能充分顯示根體上疤、瘤、孔、洞的美的作品;三是能充分顯示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美與意境美的作品;四是能充分顯示作者畫龍點睛、妙手回春的技藝美的作品。這種真正意義上的獨一無二的根藝作品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收藏價值與經濟價值,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價值將永不封頂。
作為根雕創作和收藏家,挑選根雕就像看美女一樣。漂亮的女人是內外兼修的,同理,根雕選材首先要看材質。諸如紫檀、海南黃花梨這些名貴木材都是幾千年的成長周期,僅憑這一點,就已經有了收藏的價值,加之隨著開發量越來越少,肯定有增值的空間。
其次要看造型。根雕的天然造型要能夠打動你,有讓你眼前一亮的感覺。最后還要看加工打磨。這一步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雕工與天然形態有機結合,既要保留樹根原始的形態,又要在需要雕刻的地方做到生動細膩。
版權說明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04/3968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