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北京安定醫院開展大型咨詢活動,咨詢內容涉及老年精神科、兒童精神科、情感障礙等方面。
昨天是第24個精神衛生日,據2010年北京市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10個居民中,就有一名罹患過精神障礙。預計到2020年,精神障礙將占中國總疾病負擔的20%。為此,市衛計委昨日啟動全民心理健康促進活動。除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心理咨詢或輔導室外,還將針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在試點社區開展個案管理服務行動,以及高危人群綜合干預行動。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活環境發生改變,生活中的心理緊張因素增加,抑郁癥、焦慮癥等常見精神障礙以及各類心理行為問題逐年增加。據2010年北京市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10個居民中,就有一名罹患過精神障礙。預計到2020年,精神障礙將占中國總疾病負擔的20%。此外,兒童不良行為、青少年違紀行為,酗酒、藥物濫用、老年人孤獨等心理和行為問題已呈明顯上升趨勢。據介紹,我國城市居民中,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和“差”的比例大約在13%~18%,74%的受訪者認為“獲得心理咨詢服務不便利”,城市居民對心理健康的需求與可獲得的服務之間存在較大缺口。

調查數據顯示,各類精神障礙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文盲、未婚、離異、喪偶、與周圍人關系不和睦等人群患病率較高。同時,患者的自我識別率和就診率偏低,以抑郁癥為例,患者的自我識別率和就診率不到10%。
據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相關部門將通過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和相關心理健康危險因素監測,發布首都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和健康風險提示,并制定心理健康標準,發布居民心理健康自評工具包。同時,進一步加強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服務,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心理咨詢或輔導室。
同時,針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將在試點社區開展個案管理服務行動,以及高危人群綜合干預行動。對病情不穩定和有肇事肇禍傾向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24小時專業隊伍服務,及時發現和處理其高風險征兆,促進其心理社會功能恢復,減少心理行為問題和危險行為發生風險。
相關鏈接
精神障礙病因
生物學因素
(內因)
1.遺傳
遺傳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單基因遺傳,一般認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礙的"危險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癥為例,即使是單卵雙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終生患病率約1%,而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終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樞神經感染與外傷
心理、社會因素
(外因)
1.人格
人格障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障礙。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礙。而且某些人格障礙與特定的精神障礙有密切聯系。
2.應激
應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礙的誘因,只有在很少的情況下(如急性應激障礙)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延伸閱讀:北京市衛計委 重點精神障礙患者獲免費服務近半中國人睡不好 也算精神衛生出了問題汝州食藥監構建四級監管網絡 整合食品安檢資源青島市物價部門就天價蝦道歉 游客稱已收到退款美團上四星半的韓餐 哈爾濱一車庫里做出來的貴州食藥監局 兩成米粉加工小作坊存在安全隱患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61027/14775599141048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