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伊刀 來源:萬伊刀(wanyidao2016)
一天,我下班回家,發現兒子正在看課外書,沒有做作業。我很好奇,由于臨近期末考試,他們的回家作業比平時多很多,要做到很晚才能完成。
一問才知,他找不到要做的語文和數學試卷了,仔細一回憶,才想起是放學前誤將試卷和其他試卷混在一起交給老師了。
這熊孩子,居然讀書讀得連回家作業都搞丟了,糊里糊涂的,不知在慌什么勁。
雖然有些生氣,但我強忍住火氣,平靜地問他:“那你打算怎么辦?”
他自知理虧,語調明顯比平時低:“只好明天早點起來,去學校找同學抄題目再做。”
“明天早上時間那么緊,要做兩張試卷,來得及嗎?要不這樣,你在QQ上讓同學將題目拍照給你,你先抄下來,能做多少是多少,剩下的明天早上再去學校做。”
他一聽很高興,連說“好”,立馬上QQ和同學聯系。
到晚上睡覺時,他語文完成得差不多了。我安慰他不要著急,好好睡覺,明天早上肯定沒問題。他才安心地上了床。
睡覺前,兒子一再提醒我將鬧鐘定早點,第二天鬧鐘一響就叫他起床。
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鬧鐘響了,我趕緊叫他起來。
他從睡夢中醒來,迷迷糊糊睜開雙眼,突然,他一反平時的磨磨蹭蹭,立刻爬了起來,快速穿衣、刷牙、洗臉、背上書包、出門。
動作之利落,程序之流暢,讓我大為驚訝,繼而啞然失笑。他是真著急啊,他得早點去想辦法補救啊,否則,他就要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們笑啊。
我慶幸當時控制住了脾氣,沒有大聲批評指責他,而是引導他自己去積極解決。有了這次的教訓,相信他以后也會長點記性,做事認真仔細些。
如果我當時簡單粗暴地將他訓斥一頓,結果會怎樣?他不開心,我也不開心,大家都不開心,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而且,因為擔憂懼怕,他睡覺肯定也不安穩,對身體也不好,真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一念之差,選擇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完全不同。
有個熟人,每次和我聊起她那快二十歲的兒子,眼淚都要出來了。
她兒子初中都沒讀完,就死活不肯讀書了,輟學后,成天泡在網吧里,和社會上的一些小年輕混在一起,很快學會了抽煙喝酒打架鬧事。這么大了也不去找個正經工作,只知道伸手找父母要錢,不給的話就發飆,在家里砸東西。
正當青春年少的小伙子,本該朝氣蓬勃,卻因長期在網吧熬夜,顯得蔫頭耷腦,灰頭土臉,佝僂著身軀,一點精氣神都沒有。
“整個一廢人!我這是造了什么孽呀!”她痛心疾首地嘆道。
經過深入交談,我了解到,這位大姐脾氣比較火爆,對孩子的教育非打即罵。
孩子一犯錯,她就生氣,就訓斥:“你怎么這么笨?這么不聽話?你長耳朵沒有?別人怎么不像你那樣?我將你養這么大都白養了嗎?”
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內向和叛逆,有什么話也不跟家里講。有一次,他居然偷偷從家里拿了兩百塊錢,被她發現了,她氣得半死,抄起撐衣桿就朝他揮去。孩子跑出了家門,再也不肯上學了,從此流連于網吧。
我委婉地向大姐指出,可能她之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欠妥,太過簡單粗暴。
她連連點頭,說很多親戚朋友都這么說過,她自己也后悔得要命,但孩子已經這么大了,學業荒廢了,也沒個一技之長,不知以后怎么辦。
我安慰她: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后悔也沒用,不如找個機會和兒子好好談談,鄭重地向他道個歉,爭取他的原諒。然后再鼓勵他重新開始學習,比如進技校學門技術或專長,有了一技之長,孩子的信心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提升,以后的路肯定越走越好。只要想改變,任何時候都不遲。
大姐高興地說回去試試。最近,我們散步時又碰到了,大姐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太感謝我了。
原來,她真的那么做了,沒想到兒子立刻就同意去上技校了。他看到以前的同學要么在上大學,要么在打工,就他一個游手好閑,心里也急,天天泡網吧,也覺得沒意思,感到空虛無聊。
母子言和,孩子重新步入正軌,皆大歡喜。
曾經,她粗暴的教育方式傷害了年少的孩子,孩子走上了歧路。如果當初她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能理性溫和些,定會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簡單粗暴的后果就是,錯上加錯,孩子意氣用事輟學,越來越差。若此時,父母繼續用粗暴的方式對孩子,批評他不懂事,責罵他是廢物,只會將他越推越遠。
相反,為自己的粗暴道歉,再伸手拉他一把,孩子后悔不已幡然醒悟,開始奮起直追,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將人生引向柳暗花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我們大人,難道就沒犯過錯嗎?平時不小心還會打破碟子碗啥的,有時也會忘東忘西耽誤正事,有時也會因迷戀好看的電視劇連飯都忘了做,等等。
我就曾不小心將自己的腳燙掉一塊皮,忘了定鬧鐘導致兒子上學遲到,貪便宜在網上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做飯時玩手機導致鍋里的菜燒糊了……
大人犯錯都避免不了,何況是各方面都還未定型的小小孩子。對待孩子犯錯,宜寬容不宜苛責,宜溫和不宜暴怒,宜疏不宜堵。
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引導他們積極彌補,鼓勵他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們必然會越來越能干,越來越優秀。
作者萬伊刀簡介:萬伊刀,專欄作者。愿以傾世溫柔和理性視角,呈現悲歡離合及人生百態,關于親子育兒、情感故事、人生感悟。公眾號:萬伊刀(wanyidao2016)。原題:《陪孩子時,你能放下手機嗎? 》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120/9259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