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中醫一周五天出診
21日上午,湖北省腫瘤醫院門診大樓名老專家門診,90歲的主任醫師陳延昌坐診。候診區坐滿了等候的患者。
診室內,滿頭白發、身穿白大褂的陳延昌老人,正給患者把脈。陳延昌一邊聽患者描述癥狀,一邊查看病人帶來的檢查報告,然后書寫病歷。
病人離開時,陳延昌掏給患者一張小卡片,上面寫有忌口事項和熬制中藥的方法。
接著,候診隊伍里,一對從恩施趕來的母女走進診室……當天上午,陳延昌共接診近40位患者。
今年1月2日,陳延昌度過90歲生日。春節前,院方征求他的意見,新年是否繼續排班出診,陳老淡定地說:“一切照舊!”
陳延昌,這位我省中醫學領域德高望重的“草藥名醫”、開創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的知名專家,迎來從醫的第65個春秋。
90歲高齡,堅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出診,三天在腫瘤醫院武昌本部,兩天在漢口門診部。
潛心40年獨創腫瘤藥方
陳延昌老人生活簡樸,唯一癡迷的就是:研究中草藥治療腫瘤的規律和方法。
上世紀60年代,有著6年西醫本科學習經歷和4年西醫內科臨床經驗的陳延昌,響應毛主席“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的號召,系統學習3年中醫后,成為我省第一批從事中醫治療腫瘤的醫生。
那時,由于條件與診療技術的局限性,癌癥幾乎被當成不治之癥。但他認為,世上只有‘不知’之癥,沒有‘不治’之癥。他以西醫對腫瘤的診斷作為基礎,將癌種分類,找尋其中的中醫治療規律。同時,通過每一個病人服藥后的效果,不斷調整藥方。就這樣,歷時40余年、調整數十萬次藥方后,陳延昌慢慢摸索出中草藥治療腫瘤的規律。
2005年,他在總結經驗和規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創的包括肺癌、胃癌、腸癌、肝癌等15種常見腫瘤的單病種中草藥方。
在陳延昌眾多患者中,有一個與他同齡的老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楊冬升。1979年,53歲的楊東升被診斷為胃癌,接受了手術。楊東升完成放化療后,經人介紹,來到陳延昌處。楊冬升按照陳延昌研制的藥方,連續服用中草藥11年,活到現在。
2004年,楊冬升的女兒也不幸被診斷為胃癌。她同樣在完成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后,連續服用陳老的中草藥5年,至今健康地活著。
幾十年來,父女倆逢人便夸陳延昌的醫術。
“經常跟陳教授保持聯系的患者里,服藥后,生存期10年以上的超過100例。”跟隨陳延昌8年的護士兼助手周佩霞說。
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
獨創藥方是中醫安身立命的“金字招牌”,或秘而不宣,或不輕易外傳。陳延昌卻對凝結一生心血的藥方“一點也不保密”。
今年65歲的省腫瘤醫院原院長陳煥朝,是陳延昌的弟子之一。他由衷敬佩地說:“老師傳授經驗,毫無保留,絕不私藏。”如今,陳煥朝已是“中國醫師獎”獲得者、享譽省內外的中醫腫瘤治療名醫。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省衛計委“人民好醫生”稱號獲得者宋恩峰教授,曾跟隨陳延昌近4年,求教腫瘤疑難雜癥治療之道。他回憶說:“陳老從無‘門戶’偏見,對來自其他醫院的求教者,知無不言。”
作為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第一批開拓者,多年來,陳延昌最重視的就是中醫的傳承與發揚。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個人的精力有限,希望靠年輕人不斷完善這些藥方,把中華傳統醫學發揚光大,幫助更多腫瘤患者減輕病痛、延長生命。”(記者 龍華 通訊員 羅俊華 張智)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304/11005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