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全世界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50個以上位于中國大陸,大陸已成為不折不扣的“天坑大國”,這也讓大陸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天坑考察環境,吸引全球地質及生態科學家前往一探祕境。部分天坑內找到的東西,至今無法解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8日報道,1997年,中英兩國科學家發現在天坑峭壁內約6公尺深處竟隱藏著7個直徑約4公尺的大圓球。這些大圓球呈曲線排列,球面上刻著一些無法破譯的文字和符號,圓球距今有7500萬年至8000萬年,主要成分是金屬鈦。

報道稱,更玄的是,在坑底發現一個多棘龍的頭骨化石。令人困惑的是,這個頭骨曾被鋸成相等的兩半,然后又縫合,切割痕跡十分整齊,難道是曾有外星人在這解剖恐龍?

天坑是喀斯特地區特有的地質景觀,在世界分布很廣,約占地球總面積的10%。大陸的喀斯特地貌約占全大陸總面積的13.5%,主要分布在南方的貴州、廣西、重慶、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結的喀斯特區。全球科學家若要研究天坑,大陸是最好的選擇。

報道稱,依天坑分級原則,深度和寬度均超過500公尺的為超級天坑,全世界僅有三個,全在大陸;深度和寬度在300公尺到500公尺之間的為大型天坑,全世界有16個,大陸占了9個;此外,深度和寬度在100公尺到300公尺間的為標準天坑。

【延伸閱讀】湖南邵東縣“天坑”村百余村民被撤離安置

中新網長沙12月23日電 (記者 李俊杰)湖南邵東縣黃陂橋鄉多個村莊出現塌陷等地質異常現象,引起外界廣泛關注。該縣官方23日最新通報,當地現已撤離32戶158人,全部妥善安置。

村民介紹,從兩個多月前開始,該縣黃陂橋鄉七井、光華、南元3個村便出現不少塌陷的坑洞,甚至一些路面也有類似現象,且數目仍在不斷增加。由于多處出現坑洞,導致一些田地無法耕種。

一些村民還說,他們家的魚塘,一早起來發現魚和水突然不見了蹤影,現場卻留下一個坑洞。邵東縣七井村的井水原本遠近聞名,可最近水井也莫名干枯了。

村民們認為,村莊附近出現“天坑”或與附近一家連續開采了13年的石膏廠有關——這家石膏礦超出了開采范圍。

通報表示,該石膏礦自今年8月關閉后,礦區周邊陸續出現魚塘、田土塌陷、房屋開裂等地質異常現象。12月16日下午至18日,地質災害程度加深、范圍擴大,出現了房屋開裂傾斜、橋體塌陷、池塘水井干涸等情況。

官方稱,經初步調查摸底,該地質災害導致當地3個村的地面塌陷50余處,暫無人員傷亡。

目前,當地成立了應急處置及重建安置工作指揮部,下設應急避險、維穩安保、勘測評估、重建安置等6個工作組。同時,為確保安全,當地封堵了受損村道,設置了路燈、警示牌,并抽調專門力量24小時巡邏值守。

此外,由湖南省國土廳地防處、省住建廳以及邵陽市直有關部門組成的專家及工程技術人員,先后趕赴現場,開展勘探、調查、監測等工作。22日下午,當地受損最嚴重的2棟房屋被拆除。【延伸閱讀】中法專家探秘廣西東蘭長壽地質資源 發現罕見天坑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楊志雄 攝圖為中法科考探險隊在廣西東蘭縣探險中。 科考隊 攝

中新網河池3月5日電 (記者 楊志雄 黃艷梅)中法首屆廣西東蘭長壽地質國際科考探險活動4日結束。主辦方當晚向媒體通報,本次探險發現深度約420米的國內罕見大型天坑,還發現布甲、紫色金線鲃等珍稀洞穴生物。

本屆科考探險活動歷時8天,由廣西東蘭縣人民政府、中法洞穴探險協會、法國青年洞穴協會、桂林巖溶地質研究所等聯合開展。

中法科考探險隊對位于東蘭縣武篆鎮舊洲屯韋虎臣(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地下隧道遺址和江平、巴學村溶洞群,以及泗孟鄉板岜溶洞、長樂鎮“長樂宮”溶洞等新發現的天然溶洞群進行科學探究。

法國青年洞穴協會秘書長BottazziJean有40多年的洞穴探險經驗,他在當晚新聞發布會上稱,東蘭縣的洞穴資源非常豐富,探險隊員在較短時間內有了不少令人驚訝的發現,很是興奮。他同時呼吁當地加大對地質資源的保護力度,以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本次科考探險總勘測長度為16.5公里。在東蘭縣蘭木鄉拉雅地下溶洞,探險隊發現暗河中生存著珍稀魚類紫色金線鲃。金線鲃又叫金線魚、波羅魚、小洞魚、小鱸鯉等,屬鯉形目、鯉科,是中國喀斯特地質溶洞中繁衍生存的特有魚類,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物種。

圖為中法科考探險隊在廣西東蘭縣探險中。 科考隊 攝

據本次探險隊中方隊長陳立新介紹,探險隊在東蘭武纂鎮舊州一個洞穴里考察發現,洞穴內早期巨大的地下河廊道上下交錯,支洞錯綜復雜,洞穴沉積物精美奇特令人震撼。探險隊在地下河床上發現罕見的洞穴生物布甲,這是在廣西洞穴內首次發現。此外,探險隊在泗孟鄉發現深度約420米的天坑,屬于國內罕見大型天坑。

法國攝影師卡伊歐特·塞爾奇有著40多年的洞穴攝影經歷,此行是他首次到訪中國。他接受記者采訪稱,廣西東蘭縣的喀斯特地貌和神奇洞穴令其異常激動。他在武纂鎮舊州韋虎臣軍事隧道洞穴中拍攝了很多令人驚嘆的洞穴景觀,他計劃在他主辦的法國洞穴雜志對中國東蘭的洞穴景觀做專題報道。

東蘭縣位于廣西西北部,是“中國長壽之鄉”,是廣西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的重點區,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典型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聞名國內外的江平地洞群落、泗孟田園、長樂宮、仙陽洞、紅水河第一灣等奇特自然景觀。

東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羅榮輝稱,廣西東蘭、巴馬、鳳山金三角是世界著名的長壽地帶,獨特的地質地理環境是本區域重要的長壽密碼。東蘭縣開展這次科考探險活動,主要目的是建立東巴鳳金三角世界長壽地質公園,保護好區域長壽人文資源,進一步提升東巴鳳旅游景區品味和知名度。【延伸閱讀】湖南邵東縣一鄉村現多處“天坑” 專家已赴現場勘查

中新網長沙12月20日電 (記者 李俊杰)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湖南邵東縣的黃陂橋鄉,有多個村莊出現因塌陷而形成的大小坑洞,讓村民們提心吊膽。當地官方20日最新通報稱,據初步調查摸底,該地質災害涉及黃陂橋鄉七井、光華、南元3個村的4個組的村民住房,地面塌陷50余處,暫無人員傷亡。

村民們向記者反映,從兩個多月前開始,七井、光華、南元3個村便出現不少塌陷的坑洞,甚至一些路面也有類似現象,且數目仍在不斷增加。由于多處出現坑洞,導致一些田地無法耕種。

一些村民還說,他們家的魚塘,一早起來發現魚和水突然不見了蹤影,現場卻留下一個坑洞。邵東縣七井村的井水原本遠近聞名,可最近水井也莫名干枯了。

村民們認為,村莊附近出現“天坑”或與附近一家連續開采了13年的石膏廠有關——這家石膏礦超出了開采范圍。但該石膏廠已于今年被當地政府關停,老板不知所蹤,這給他們維權帶來了一定難度。

對于這一情況,邵東縣官方通報表示,該縣黃陂橋石膏礦自今年8月關閉后,礦區周邊陸續出現魚塘、田土塌陷、房屋開裂等地質異常現象。12月16日下午至18日,地質災害程度加深、范圍擴大,出現了房屋開裂傾斜、橋體塌陷、池塘水井干涸等情況。

地質災害發生后,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作出批示,要求迅速采取措施,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切實做好群眾疏散安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邵東縣立即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目前,湖南省、邵陽市的相關專家已趕赴現場勘查具體原因,應急處置工作正在展開。【延伸閱讀】江西萬載現天坑” 專家:系溶洞與“火球擊地”無關

圖為3月4日,地質專家在江西省萬載縣康樂街道東升村地陷現場調查。 張建華 攝圖為3月2日,江西省萬載縣康樂街道東升村村民在查看因地陷出現的大坑。 鄧龍華 攝

中新網南昌3月5日電 (范文娟 張建華)本月初,江西省萬載縣康樂街道東升村新發現一個深約8米、直徑寬4米的大坑,地陷的寬度和深度目前還在不斷擴大。江西省地質專家實地調查發現,該“天坑”實為地下溶洞。

3月3日,中新網首發的《江西萬載縣東升村發現天坑深8米直徑4米》消息,引發網友們熱議。這個“天坑”是怎么形成的,會繼續塌陷嗎?

4日,江西省地礦局啟動調查預案,組成專家組。專家組成員一邊緊急查閱相關地質資料,一邊迅速趕赴事發現場進行調查會診。

“天坑”出現在萬載縣康樂街道東升村南面一空曠稻草田中。專家在事發現場看到,現場地勢平坦,坑洞在田段中央位置,洞口呈不規則圓形,直徑約5米,四壁的斷面齊整。坑洞內堆積了垮塌的泥土。

據村民反映,2月26日5點左右,當時是打著雷下著雨,村民中有人看到一團火球落下來。3月1日,村民們帶著好奇心一路去尋找,在一塊稻田中發現了這個大坑。

這個大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江西省地礦局專家經過現場地表及周邊踏勘和地質資料分析,得出結論。該地區春節前干旱,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農田泥土層松散,地下灰巖發育,地下有溶洞。春節后連續降雨,泥土吸水,造成上覆蓋巖土層自重加大,從而引發地面塌陷,與“火球擊地”說法無關。

為保護村民安全,專家組立即在塌陷區周邊拉起警戒線,樹立警示牌,以免村民靠近發生危險。

專家建議,先用片石填埋,再用泥土覆蓋,安排專職人員每天觀察記錄塌陷變化,并用物探等技術手段,了解地下溶洞的發育情況,對塌陷作出處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110/4563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