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愚人可用,中材難融

    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亦可以建功。唯中材的人,多一番思慮智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道德學問達到最高境界的人,豁達大度,少有計較,沒有疑慮;天賦愚魯的人,無知無識,沒有心計;前者可以和他一起切磋學問,后者可以和他共同建功立業。唯獨那些中等資質的人,有一定的思想和智慧,同時又顧慮重重,疑心也重,所以什么事都難以合作。
    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亦可與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慮知識,便多了一番臆度的猜疑,事事難與下手。這樣看來,活在世界上最痛苦的就是中才之人了,高不成低不就,還不會自我解脫,痛苦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在我看來中人和愚人的差別,與其說是智商之間的差別,不如說是心態間的差別。象金庸小說中的靖哥哥那樣無思無慮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證明自己的價值,都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但被現實磨礪的痛苦不堪的時候,愚人會承認自己的不足,放棄自己的努力;而中人還是沉浸在自己的夢中,怨天尤人,總還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愚人在放棄自己的理想的時候,可以心靜如水,安安份份過自己的日子,享受著生活中那些微薄的幸福,但也不失甜蜜。中人不同,樹本華說人生痛苦的根源是肉體的欲望,要做到沒有痛苦就是用意志克服肉體的欲望;但事實上誰又能抵制欲望,相反在精神世界極度空虛的時候,需要通過肉欲來麻痹精神世界。
     中才之人,有時候靠著風云際會,似乎也可以有一番作為。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陳勝了,太史公對他的評價是:“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躡足行伍之間,俯仰仟佰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會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但沒過多久,他就身首異處,富貴的日子并沒有幾天。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了,做為大司馬大將軍,在漢武帝死后,他撐起了輔佐幼弱的昭帝劉弗陵的重擔,安社稷,除亂黨,兢兢業業,穩定了漢武帝之后有些動蕩的漢家天下。昭帝不幸早逝后,他首倡廢除了荒誕不經的繼任國君昌邑王劉賀,重新擁立武帝曾孫劉病已為帝。漢朝此后幾十年的相對穩定離不開他的作用。史家此后一直拿他和周公,伊尹比較,也算成就一番不小的功業。但他確不顧身后之事,在大權總攬的時候,任由子弟橫行無忌,奢侈無度。在他愚笨的妻子毒死宣帝皇后,擁立自己女兒為皇后后,也不知道事后處理。自己雖得了善終,最后去免不了死后宗族被戮。
    《漢書》上對他的評價是:“然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后,湛溺淫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雖然,但他們也算風光一時,青史標名,也是無數人羨慕的對象了。
     雖說智商算是中人,但我更愿意把陳勝和霍光放到愚人的行列。中人和愚人的差別是:愚人會兢兢業業去做自己認為對的或者別人吩咐給的事,但中人不會,中人多抱怨,少奮斗,最終的結局是一事無成,空空懷落一生。看來,有智無慧不如無智無慧。
       不過天才之人也不一定就可以逍遙自在,天才如凡高,一生不受人重視,生前只賣出過一副畫,寄人籬下,痛苦不堪,最后自殺身亡。如果他知道自己死后,作品賣了天價是在笑,還是哭呢?天才和中人的差別似乎是一樣落魄,但天才終能發掘自己的優勢所在,生前也許遭受冷落,但最終還是可以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留在這個世界上。而中人只能空空的來,空空的去。
    這個世界上中人還是占了大多數,所以我們痛苦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在交友方面,至人難求,遇了可以成為良師益友,受益終生。愚人也不多,有幾個那便是患難兄弟。

感悟:老人言讓人心曠神怡,好似在寧靜悠遠、暗香浮動的深夜里,和一位來自古代的雅士高談闊論,享受著一種如遇知己的喜悅之情以及言無不盡的幸福之感。告誡我們為人處世要謙虛謹慎、淡泊寡欲、韜光養晦,還要懂得方圓有度的處世哲學。老人言智慧超群,靠的是他人生的深晦和超然的理解,以及充滿睿智而富有涵養的交際藝術。老人言側重為人謙虛、豁達、淡泊以及處世的技巧...... 文/單眼老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031/2813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