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悲劇人物——西西弗斯,他足智多謀,卻受到諸神的懲罰,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每次快到山頂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于是他又重新推。生命就在這樣一件悲壯又無望的勞作中慢慢消耗殆盡。

這是一個英雄人物,也是一個悲情人物。失敗、重來、再失敗、再重來,如此的循環往復,總讓人想起美團網的王興,兩次創業、兩次失敗,而第三次創辦的美團,近期則不斷受到央視的曝光,指其成為了無證、假冒和虛擬餐廳的聚集地——他令人感慨的“努力”,到底是“興還是不興”?

王興之“興”:前半場都踩在節點

王興在互聯網圈內,個性平平、不善言談。

據說,有一次一群創業者在海南聚會,游艇開到海中。眾人正在議論,是否可以游泳?但大家均在猶豫,因為沒帶泳褲,你看我、我看你。忽然只聽撲通一聲,循聲望去,王興已跳入水中。

熟悉王興的人,都知道他素來隨心而動、難以駕馭,這也許是王興每次都陷于困境的原因之一。

當初他創建的校內、海內、飯否,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前半場都算悉數跑贏。比如 2005 年,扎克伯格剛在哈佛大學宿舍里搭建了 Facebook,王興在幾個月后就推出了 SNS 人人網;2007 年 5 月,Twitter 剛在美國問世,他就創建了飯否。

盡管王興的兩個網站,都已消失于江湖,但亮相之初的校內、飯否都曾風光一時。縱觀王興的前兩次創業,始終逃不開失敗的魔咒。正如投資圈里流傳的一句話:王興始終在創業,從來不承認失敗。

再看王興的第三次創業——美團,依然沿襲了他前場用力過猛、后勁不足的節奏。靠著龐大廉價的地推部隊,美團搶占了團購、外賣、電影等在三、四線城市的細分市場。

王興的“不興”:踩不穩的下半場

在新一代互聯網大佬中,王興和莊辰超有許多相似之處。

兩人都是南方人,都是精英,多次創業,一個清華,一個北大,均出生于 1976 年。兩人的互聯網思維相近,甚至連喜歡的書籍都相同。在公開場合,王興和莊辰超都曾經重點推薦過《資源革命》一書。

王興和莊辰超,都是天生的創業者,智商超高,善于高瞻遠矚的人,但跑不贏下半場的原因何在?這大概是性格使然。

正當貓眼所向披靡之際,王興骨子里的猶豫不決,令其把高頻的電影業務賣給了騰訊的微票,這次斷臂求生,是王興的情懷向資本妥協的結果。而這一“不果斷”的場景,在歷次創業中也曾經多次出現。有人推算過,當初王興在飯否如果發展順利的話,如今至少也有 100 億市值。

看似激進,實則保守;看似剛猛,實則猶豫,莊辰超本人也承認過自己的這一缺點。

雖然每次前半場都踩到了,但結局的“踩不穩”卻是致命的。

作為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并有海外學習經驗的王興善于把握商機——照搬海外熱門商業模式,這是王興三次創業的共同點。

2005 年,王興創辦人人網,照搬美國成立才一年多的 Facebook,雖然 Facebook 已經探路,但缺乏商業運營經驗的王興敗在了資金鏈斷裂上,成立不到一年的人人網被迫賣給了陳一舟。

2007 年,王興東山再起,比照國外紅極一時的 Twitter,創辦了飯否網,是中國最早的微博網站。正當飯否日漸步入正軌開始有收入的時候,飯否上的言論不當被關。作為一家具有媒體屬性的言論平臺,卻不知道控制風險,王興的單純、自我可見一斑。他一向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不拘小節,比如穿皮鞋不穿襪子,見記者帶著奇怪的頭巾,不懂圓融變通,飯否被封殺后,有人問他何時能重啟,他就說:“關鍵取決于我能如何改變自己”。而在王興的好友程苓峰眼中,王興就是個很難改變的軸人。

王興性格中的“軸”與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的變通和對政治的敏感,簡直天壤之別,結果也不可同日而語,如今,Facebook 的市值超過 3500 萬美金,而王興只能東山再起。

2010 年,王興再次創業,參照的對象是美國的團購鼻祖高朋。與前兩次相比,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王興給自己設立一個巨大的挑戰——人才管理。此前,作為技術出身的王興,靠技術創業,管理著小團隊,而團購則意味著管理成千上萬的地面部隊。

很多人贊賞美團強大的執行力,但問題是,管理那么多人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毫無疑問美團擴展速度驚人,但這種擴張靠的是人海戰術,帶來的是管理成本的急劇上升以及管理人才的儲備不足。

對政策嗅覺不靈敏的王興,在管理上同樣有其和年齡不相符的幼稚。美團人力架構更換頻繁,據悉高管團甚至3-4 個月就換一次人。曾經王興重金從百度挖來的沈麗也已辭職,地推頭號功臣干嘉偉被邊緣化。如今,美團各個業務條線都缺乏大將。而公關、法律、營銷等方面人才更是奇缺。這種人員架構的不斷調整也從側面反映出王興對美團的“猶疑”。

以團購起家的美團正在竭力“去團購化”,與其說,王興提出美團要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不如說是王興對美團放任。

團購作為美團發展的根基,可謂“成也團購,敗也團購”。

當年美團從“百團大戰”中突圍,一舉站在 020 的風口,王興再次引領創業風潮,并站在一個萬億市場的浪尖。

但團購在商業模式上的本質缺陷,讓美團如陷泥淖,如今更是騎虎難下。據悉,美團在團購的補貼高達 3 億元,而培養出的海量客戶卻毫無忠誠度而言。

一邊是低價至上的無忠誠度的消費者,一邊是話語權越來越多的店家,因為很多飯店根本不愁客源,而且有幾家合作平臺,為什么非美團不可呢?這就導致美團兩面夾擊,只有降低傭金甚至倒貼飯店。而美團又沒有核心技術,能為消費者和商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人的需求(吃飯、美容、看電影)不可能被無線放大,無法刺激更大的需求。美團存在的尷尬境地日顯,盈利更無從談起。從團購鼻祖高朋一落千丈的市值可以看出團購慘淡得似乎沒有未來。

所以,美團將重心轉入到外賣,而外賣還未完成原始的燒錢圈地時,美團最近又陷入了外賣食品安全的旋渦,食品藥品監督局等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再次踩到監管紅線的王興是否能全身而退,保全美團外賣業務,尚存疑。

美團之殤

那么問題來了,美團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美團內部的高管曾自嘲稱:美團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會燒錢補貼。沒錯,美團至今融資到G輪,融資額粗略估計超過 50 億美金。

美團燒錢的邏輯在團購、外賣和電影票業務中都取得暫時領先,但同樣燒錢的邏輯卻在酒店和外賣市場接連敗北,與資源相對集中、在線化程度高和產品標準化的電影發行不同,酒店和外賣共同的特點是:在線化程度低,資源分散,產品種類更復雜、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等。這就意味著在酒店和外賣領域不是砸錢就能砸出一個市場份額的,而是要注重其背后的技術和服務,這非一日之功。即使現在美團每月在酒店和外賣市場上補貼超過 2 億元,仍舉步維艱。

其實,早在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前,熊貓資本的合伙人李論就預言:美團當死。他認為和大眾點評“在一起”或許是美團最好的出路了。

但與大眾點評合并半年多后,雙方模式差別反而越來越大,人員更加臃腫。

這使美團陷入了一個悖論,號稱互聯網公司的美團卻越來越背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提升效率,而只是簡單的擴大規模。殊不知,單純依賴人海戰術的美團,由于客單價極低,在下半場已很難有制勝的法寶。

技術出身的王興,為什么不通過技術來提升人的效率反而被人海所累?這是王興需要反思的。

而更需要反思的是,2016 年美團最大的壓力來自上市,現今的美團為什么依然困囿于資金鏈斷裂的魔咒?

小聰明有余,機變不足,狠勁不足,這是王興西西弗斯式的悲哀。

悲觀地說,王興身上似乎有一種“失敗者基因”。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似乎不存在“大器晚成”一說。不過,王興依然豪言美團在“2020 年達到 10000 億規模的目標。”余音繞耳的今日,似有英雄末路的悲愴。

王興之“興”,究竟是興還是不興?

就愛閱讀www.92to.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030/2300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