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其常用穴位僅30個左右,臨癥往往三至五個穴,甚至獨穴,不僅常見病,部分疑難病和傳染病也常收到效如桴鼓,每創其功的效果。今天說一說此派穴位中常先提到的“脾穴”。


延展閱讀

這種小兒保健手段,家家必備,一學就會




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主肌肉四肢,故如出現腹脹食少、便溏乏力(大便稀、易疲勞沒勁兒)等情況要考慮是否脾虛。


這里中醫范疇所說的脾胃,不是指單個器官,而是指的消化系統。脾穴吸收精微(相當于所需營養特質),分布精微,身體臟器所需營養物質需要脾的吸收和供給,從這一角度,脾相當于發動機、兵工廠,其重要性應了古時就有的“脾土居中”那句與五行相關的話。故而有“脾健不在補,貴在運”之說。


小兒很多疾病歸根尋因皆因脾的問題所致。如小學生脫發、遺尿等可能與之有關,而非僅發育遲緩、厭食納呆才是脾的問題。有時長時間咳嗽帶痰不愈也與脾有關。正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脾穴


(l)部位:拇指橈側,赤白肉際處,由指尖到指根,屬線型穴位。

 



(2)操作:用推法。分補脾、清脾、清補脾3法。


補脾

自指尖推向指根,用于虛證如脾虛泄瀉;


清脾

自指根推向指尖,用于實證如傷食、積滯;


清補脾

來回推之為平補平瀉,用于虛中挾實證,如消化不良。有云:“補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運脾”,而運脾之于推拿就可用清補脾獨穴即可實現之。


(3)次數:1000﹣2000次(5~10分鐘)。


(4)作用:健脾調中、補血生肌、消食滯、化痰涎。


(5)主治:傷乳食、消化不良、脾虛瀉、疳積、脫肛、黃疸、濕痰、虛喘嗽、慢驚風、隱疹不透等。





 脾穴可作為獨穴(只用這一個穴位)解決很多孩子生長中困擾家長的大問題:


(1)慢性咳嗽,可以只用補脾一穴,每天推約6000次;


(2)脾虛胃弱的納呆(不愛吃飯有木有),可以只用清補脾一穴,每天也推6000次。效果還是不錯滴。


難怪140年前,徐謙光即把獨穴補脾土比作“六君子湯”。


小貼士:六君子湯是傳統中醫為數不多的經典名方之一,它主要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等六味中藥材組成,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通過配伍后,其藥性中正,不偏不倚,猶如君子有中和之意,又符合中庸之道,所以中醫界把他們稱之為“六君子湯”。


脾常不足:由于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小兒脾胃的形質和功能均不成熟完善,這就是脾常不足的生理含義。因脾常不足,胃小且脆,容物不多,所以對小兒脾胃的調養護理就十分重要,若調護不當就會發生脾胃病癥,進而影響全身氣血津液的化生和氣機的升降,導致全身諸多病癥的產生,影響小兒正常的生長發育。這就是脾常不足的病理意義。


親,顧護小兒脾胃,從脾穴開始吧,一個穴位就有大用哦。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318/125979.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