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奔月》是魯迅1926年12月在廈門大學任教時所作的一篇小說,最初發表在1927年1月25日的《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2期,后編入小說集《故事新編》。作品雖然以“大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這些極具英雄和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為題材,但作者卻一反常人的思維習慣,沒有把射日的英雄和奔月的仙女寫成一個英雄加美人的纏綿悱惻的浪漫傳奇故事,而是沿著新文學提倡的“人的文學”和“平民文學”的思路,消解或解構神話故事的神性、英雄性和傳奇性,把帶有神奇色彩的主人公平民化和世俗化。

  按照上古的神話,羿可以說是與開天辟地的盤古、造人補天的女媧相媲美的神化英雄。他甚至可以說是天帝選定到下界除惡安民的神奇英雄。“帝俊賜羿彤弓素�D,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山海經・海內經》)也就是說,是與太一共掌天庭的帝俊賞賜給羿紅色的弓和白色的�D箭,要他以超人的絕技去濟世救民。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m�、鑿齒、九嬰、大風、封�g、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m�,斷修蛇于洞庭,擒封�g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也就是說,當時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把地上的植物都烤焦了,而南方澤地荒野盤踞著食人怪獸鑿齒,北方波浪洶涌的兇水河中潛藏著吃人的九頭怪物九嬰,東方的大澤青邱有殘害人類的兇惡鷙鳥大鳳出沒,西部昆侖山下的弱水中有危害百姓的猛獸�m�,中部的洞庭湖和中原一帶的桑林有貪婪和殘暴的巨蟒和野豬。即東西南北中天上地下都已沒有人類的生存空間和容身之所。于是羿射下烤炙人間的九個烈日,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把東西南北中及潛身深水的殘害人類的兇禽怪獸射殺殆盡。真是一個為民除害而又無所不能的神奇英雄。而小說《奔月》卻不正面寫羿射日,射殺封豕長蛇、鷙鳥怪獸等等英雄壯舉,而是寫獵物幾乎被他射殺殆盡,連生活都成了問題的窘境和困厄。他天天射到的只有烏鴉,妻子嫦娥抱怨一年到頭吃烏鴉炸醬面的單調和乏味,他每天懷著愧疚的心情面對妻子。為了博得妻子滿意,他起早貪黑多跑幾十里路去尋找野味,然而除了烏鴉之外也只多射得了一只麻雀而已,自然不能滿足妻子的期待,仍免不掉受妻子的冷臉和奚落,還責怪他把麻雀射爛了。更讓他無奈和憤懣的是,人們已經不知道他是射日的英雄了,連自己的弟子蓬蒙也背叛了他。當他誤把老太婆養的一只母雞當作一只鴿子射殺之后,他惶惑地向老太婆道歉并介紹自己就是當年射殺為害百姓的巨蟒和野豬的羿,可老太婆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羿,說當年是蓬蒙老爺帶人射殺的巨蟒和野豬,奚落羿是不知羞的說謊的騙子,要求羿用兩柄鋤頭和三個紡錘來賠她的雞。最后羿拿出自己作為午餐的五個炊餅、五株大蔥和一包甜面醬,并以箭作抵押,答應明天中午再送五個炊餅才算了事。回家的路上又遇到徒弟蓬蒙的暗箭襲擊和惡言的詛咒與謾罵,回家之后更是發現妻子嫦娥終于難耐凄苦和寂寞,偷吃了道士送給羿的仙丹獨自飛到月亮上去了。憤懣至極的羿試圖用他當年的射日弓射落月亮,然而,被射中的月亮只是抖了一抖,還安然地懸在天空,且發出和悅的更大的光輝。羿前進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卻又照數前進了。羿只能望月興嘆,獨自體味著那份憤怒、感傷與無奈。
  這樣只取神話傳說的一點“因由”而點染鋪成的一篇英雄落寞的小說,表面上寫的是英雄在庸常的社會環境中的困境與無奈,嘲諷和批判那些缺乏個性與精神追求的庸人及忘恩負義、追名逐利的狹邪小人,而深層次上卻蘊涵或投射了魯迅頗為復雜的思想和情感。對此,以往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一些可資借鑒或頗具啟示意義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先對此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評述。
  有研究者抓住作品中一些暗諷高長虹的情節和語言,認為這篇“作品的主旨意在譏諷極端自私的小人”{1},表現的是魯迅“為他人盡力”而得到的卻只有“苦果子”的苦澀的心緒。認為“魯迅看透了以高長虹為代表的青年們的令人輕蔑的‘行動和思想的內幕’,確信克服‘馬馬虎虎’這一視角,對中國革命來說,比起進化論式的發想更為重要。而一方面利用魯迅的名聲,一方面又進行卑劣的攻擊的高長虹之流的‘馬馬虎虎’,盡管以‘進步’的面目出現,也只會成為新的‘僵尸統治’的土壤。魯迅當然會認為,為了革命,這種‘馬馬虎虎’才是必然要鏟除的‘病根’。可以說,《奔月》就是隨處吐露著魯迅這種心緒的某種意義上的‘油滑’作品。羿雖然有著射落太陽的本領,卻不被妻子嫦娥所體諒甚至遭到背叛,這個‘實行’者(“天才”、“詩人”、“超人’)的悲劇所顯現的正是‘為他人盡力’而得到卻只有‘苦果子’的魯迅的苦澀。”{2}確實,魯迅在廈門寫作《奔月》時,正受到高長虹激烈的攻擊。事情起源于高長虹與韋素園就《莽原》的編輯問題產生的矛盾與糾葛。莽原社是1925年4月魯迅聯合狂飆社和未名社兩個青年文學社團而創立的,因出版魯迅主編的《莽原》周刊(后改為《莽原》半月刊)而得名。莽原社的靈魂人物是魯迅,而高長虹和韋素園則分別是狂飆社和未名社的核心人物。雖然這兩個青年文學團體在魯迅的旗幟下團結在一起共同做著“撕毀舊社會的假面”的工作,但他們也難免出現思想分歧和為各自的小團體打算的狹隘意識。如1925年8月5日,作為《民報》副刊主編的韋素園在《民報》上刊出廣告,稱“特約中國思想界之權威者魯迅、錢玄同、周作人、徐旭生、李伯諸先生為副刊撰著”。高長虹就對此很反感,認為在思想啟蒙時期提“中國思想界之權威者”的說法有礙于人們思想的解放。好在當時有魯迅壓陣,雙方的矛盾還不至于公開鬧到不可收拾。1926年8月魯迅離開北京去廈門任教,韋素園接編《莽原》后,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把狂飆社成員、高長虹的胞弟高歌的小說《剃刀》做了退稿處理,又壓著狂飆社骨干向培良的劇本《冬天》遲遲沒有發表,由此使曾為《莽原》“奔走最力”的高長虹大為光火,寫信指責韋素園:“《莽原》須不是你家的!林沖對王倫說過:‘你也無大才大量,做不得山寨之主!’”{3}并寫信給魯迅,數說韋素園編輯《莽原》專權跋扈。“公然以‘退還’加諸我等矣!刀擱頭上矣!”說自己當初為辦《莽原》“無論有何私事,無論大風濘雨,我沒有一禮拜不趕編輯前一日送稿子去。我曾以生命赴《莽原》矣!”質問“爾時所謂安徽幫則如何者!乃一經發行,幾欲據為私有,兔死狗烹,現在到時候了!”{4}表示希望聽一聽魯迅的意見,意即讓魯迅站出來主持公道。而魯迅卻覺得自己遠在廈門,不了解具體情況,不愿再介入兩派的紛爭之中。他在給許廣平的信中說:“長虹和韋素園又鬧起來了,在上海出版的《狂飆》上大罵,又登了一封給我的信,要我說幾句話。他們真是吃得閑空,然而我卻不愿意陪著玩了,先前也陪得夠苦了,所以擬置之不理。(鬧的原因是因為《莽原》上不登培良的一篇劇本。)我的生命,實在為少爺們耗去了好幾年,現在躲在島上了,他們還不放。”{5}“在北京的《莽原》的投稿的糾葛發生了,在上海的長虹便發表一封公開信,要在廈門的我說一句話。這是只要有一點常識,就知道無從說起的,我并非千里眼,怎能見得這么遠。我沉默著。但我也想將《莽原》停刊或別出。”{6}魯迅的“置之不理”或“沉默”使高長虹對韋素園的滿腔怒火轉燒到了魯迅的身上,開始公開在《狂飆》上發表文章嘲諷和攻擊魯迅是一壓迫青年人的“世故老人”。指責魯迅“去年不過四十五歲……,如自謂老人,是精神的墮落!”說魯迅“遂戴其紙糊的權威者的假冠入于身心交病之狀況矣!”{7}并說“如狂飆社以直報怨,則魯迅不特身心交病,且將身敗名裂矣!”{8}這些人身攻擊使魯迅再也難以保持沉默,認為高長虹“已經墮入黑幕派了,已無須客氣”。{9}于是魯迅開始回擊高長虹的攻擊,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和他開個小玩笑”。針對高長虹一面反對韋素園稱魯迅是“中國思想界之權威者”,并嘲諷魯迅戴著“紙糊的權威者的假冠”,一面又在1926年8月出版的《新女性》月刊第1卷第8號利用魯迅的聲望為其編的《狂飆》做廣告說:“狂飆運動的開始遠在二年之前……去年春天本社同人與思想界先�者魯迅及少數最進步的青年合辦《莽原》……茲為大規模地進行我們的工作起見于北京出版之《烏合》《未名》《莽原》《弦上》四種出版物外特在上海籌辦《狂飆叢書》及一篇幅較大之刊物。”在《走到出版界・革革革命及其他》一文中,在借魯迅批駁郭沫若時又稱“魯迅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家,同時代的人沒有能及得上他的。”{10}對此,魯迅登出《所謂“思想界先驅者”魯迅啟事》{11}申明自己所編《莽原》《烏合叢書》和《未名叢書》與狂飆運動毫不相干。“今忽混稱‘合辦’,實出意外;不敢掠美,特此聲明。”“我也不是‘思想界先驅者’即英文Forerunner之譯名。此等名號,乃是他人暗中所加,別有作用,本人事前并不知情,事后亦未嘗高興。倘見者因此受愚,概與本人無涉。”稍后,魯迅又發表《〈走到出版界〉的戰略》{12}和《新的世故》{13}兩篇文章,把高長虹攻擊魯迅的話語和利用稱贊魯迅的話語匯集于一起稍加梳理、對比、點染和說明,使得高長虹對魯迅“忽然用作前驅,忽然斥為絆腳”的本相昭然若揭。此外,在《〈阿Q正傳〉的成因》中魯迅在回顧《阿Q正傳》的創作并回答西諦所提出的阿Q雙重人格的問題時,也夾槍帶棒地對高長虹進行了嘲諷。如文中把自己的被利用比作一匹為人耕地拉磨的牛,如被專指為某家的并要關在牛牢里是不行的,如果要打殺了連肉都要出賣就更不行了。“即使因此忽而從深刻變為淺薄,從戰士化為畜生,嚇我以康有為,比我以梁啟超,也都滿不在乎……決不出來再上當,因為我于‘世故’實在是太深了。”“現在是有人以為我想做什么狗首領了,真可憐,偵察了百來回,竟還不明白。我就從不曾插了魯迅的旗去訪過一次人;‘魯迅即周樹人’,是別人查出來的。”{14}   《奔月》正是在與高長虹這種唇槍舌劍論戰的氛圍下創作的,自然不免流露出魯迅對高長虹的不滿與嘲諷之情。如小說中有蓬蒙對羿施放暗箭被羿教訓“你真是白來了一百多回”的情節設計;還有小說中人物的一些話語,如蓬蒙詛咒羿“打了喪鐘”;嫦娥對后羿說“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墮落”;使女乙說“有人說老爺還是一個戰士”;使女辛說“有時看去簡直好像藝術家”等,均是模仿或用高長虹攻擊魯迅的話語來進行反諷。這些其實都是順帶諷他一下,就像在《理水》中寫文化山上的學者爭辯說“其實并沒有所謂禹,‘禹’是一條蟲”是順帶諷刺顧頡剛一樣,用魯迅和許廣平說的話是和高長虹“開了一些小玩笑”。{15}可以說,《奔月》表現的思想情感與高長虹有關,但其創作的立意與主旨卻并非為嘲諷高長虹或表現為其利用反而受到攻擊的苦澀的心緒。
  以經濟與婚戀視角來解讀《奔月》的研究者則抓住以食色為本性的人性來分析作品,認為小說表現的是“生活與愛情的命題”,是魯迅為面臨的夫妻生活的經濟重擔而擔憂的境況自喻。如有研究者把《奔月》與葉兆言的《后羿》{16}從“食”與“色”上做了互文性的比較研究,認為魯迅在小說中是“以‘五四啟蒙的話語’淡化了《奔月》中英雄與美女的愛情,將著眼點落在‘食’這一人類普遍的生存條件上,提出了‘生活與愛情’的命題,批判了新舊文化過渡時期個性解放語境下的為戀愛而戀愛的盲目愛情觀。……小說自始至終,‘食’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人物,很顯然,魯迅重構的是一個關于‘吃’的故事。……魯迅借嫦娥與后羿的故事,思考的卻是‘生活與愛情’的關系。……嫦娥與后羿的愛情,最終也因生活的清苦而凋零。這一重構顯然包含了魯迅獨特的人生體驗。……《奔月》借神話的外殼,傳達出了魯迅對現實人生的思考和對不切實際的虛幻愛情觀的批判,體現了現代人的愛情焦慮感。”{17}還有研究者認為《奔月》表現的是魯迅就經濟權與婦女解放問題的思考以及自己對今后與許廣平一起生活的隱憂。認為小說的情節是圍繞一個“吃”字展開。而由“吃”“延伸開去,是現實的物質需求。盡管后羿對嫦娥呵護有加,關懷備至,嫦娥也能因后羿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柳眉倒豎地斥責他,但從經濟方面而言,嫦娥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她只能靠后羿每天獵取的食物來維持生活,沒有后羿,她連烏鴉炸醬面都可能吃不上,面臨餓死的危險。而后羿的‘只要將那道士送給我的金丹吃下去,就會飛升’,更拉大了兩人之間的不平等。嫦娥竊不死藥飛升上天的行為,最終打破了這一不平等的狀態,將以男性為中心的統治秩序踩于腳下,幾千年的‘男棄女’模式顛倒為‘女棄男’的新模式。”認為魯迅與許廣平“即將開始的共同生活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無疑使本就敏感金錢的魯迅更加加重了心理的負擔。《奔月》中后羿為食物的發愁,未嘗不是魯迅為難承夫妻生活經濟重擔而擔憂的境況自喻。……當柴米油鹽取代了愛情成為生活的主干后,生活帶給每一個人的都將是同樣的沉重與平實,再偉大的導師,再堅強的戰士,也不能免除衣食之憂。……借以嫦娥與后羿婚后生活的描述,魯迅傳達出的,是對與許廣平今后共同生活的隱憂。”{18}我們說,魯迅在探討個性解放與婦女解放問題時確實注重從經濟層面來思考。他說:“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19}但把《奔月》的思想內涵限定為“對不切實際的虛幻愛情觀的批判”或以“女棄男”模式做出的對婦女解放問題的思考,均遮蔽了小說所蘊含的魯迅這一啟蒙思想先驅在五四落潮期復雜而豐富的思想情感。其實仔細分析就能明白,一個擁有眾多男女仆人的大家庭,其實吃飯是不成問題的,作品只是用野味難求來凸顯羿的英雄無用武之地罷了。嫦娥的牢騷與不滿,也決不是因為吃不飽肚子,而是她追慕英雄情結的失落。她偷吃仙藥飛升到月亮上去,這既是神話傳說中固有的情節,又可以渲染羿落寞與無奈的情感。若說“女棄男”棄家情節的設計,是魯迅為婦女解放所做的思考,那魯迅所思考的婦女解放之路也未免太不切實際而過于虛幻了吧。此外,如果說作品在某種意義上借嫦娥與羿婚后生活的描述傳達了魯迅“對與許廣平今后共同生活的隱憂”的話,那么,這種隱憂也主要不是經濟上的衣食之憂,當時魯迅在廈門大學任國學研究院教授,月薪400銀元,后到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月薪500銀元,再加上數目不菲的稿費,其收入是普通勞工的幾十倍,所以他根本用不著為衣食而憂。他的隱憂,很大程度上是因許廣平當時有意去汕頭或武昌謀事,敏感的魯迅擔心許廣平思想情感有變而產生的憂慮。當時,許廣平在廣州遇到她在北京時就認識的國民黨左派人士、時在汕頭任《嶺東民國日報》社長兼主編的李春濤,李鼓勵許廣平去汕頭工作,并疏通汕頭方面聘許廣平任汕頭市婦女部長兼汕頭女子中學校長,而時任廣東女子師范學校訓育主任兼舍監的許廣平,也正因處理國民黨右派為攻擊校長廖冰筠(廖仲愷的妹妹)而發起的學潮煩心,所以多次在給魯迅的信中表示想去汕頭或武昌。對此,魯迅在信中委婉地表示了反對。他寫信給許廣平說:“至于你此后所去的地方,卻教我很難代下斷語。你初出來辦事,到各處看看,歷練歷練,本來也很好的,但到太不熟悉的地方去,或兼任的事情太多,或在一個小地方拜帥,卻并無益處,甚至會變成淺薄的政客之流。”{20}其實是表達出了擔心失去許廣平的隱憂。正像許廣平后來回憶所說:“當時,想去汕頭,是為了走向革命,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但對在廈門的魯迅解釋得不夠詳細,倒引起他的牢騷來了:‘我想H.M.不如不管我怎樣,而到自己覺得相宜的地方去,否則,也許因此去做很牽就,非意所愿的事務,比現在的事情還無聊。’在寫完這封信的深夜,又添了幾句:‘我想H.M.正要為社會做事,為了我的牢騷而不安,實在不好,想到這里,忽然靜下來了,沒有什么牢騷了。’(�《兩地書》:第八十一)這里越是說沒有什么,正表明有什么,因此我考慮:同是工作,要自己去闖,可能也多少干一些事,但是社會這樣的復雜,而我又過于單純,單純到有時使魯迅很不放心,事情擺在面前,恐怕獨自干工作是困難的了。既然如此,就在魯迅跟前做事也是一樣的。這樣的想法一決定,就不去汕頭了。”{21}所以,如果說《奔月》暗含著魯迅“對與許廣平今后共同生活的隱憂”的話,那么,這種情感的危機與焦慮是其隱憂的根源。至于小說寫嫦娥耐不住婚后生活的單調與寂寞而獨自離去,羿感嘆“她竟忍心撇了我獨自飛升?莫非看我老起來了?”可以理解為魯迅是以此暗示熱戀中的許廣平,為年齡的差距與日后平淡的生活做好心理的準備。此外,小說不取名“羿”而取名“奔月”可能也有作者的特別的寓意。寫作《奔月》時,韋素園已經寫信告訴魯迅高長虹在《給――》一詩中把許廣平比作月亮。“那流言,是直到去年十一月,從韋素園的信里才知道的。……《狂飆》上有一首詩,太陽是自比,我是夜,月是她。……我是夜,則當然要有月亮的,還要做什么詩,也低能得很。”{22}也就是說,許廣平被比作月亮已是當時圈內人都知道的事實。所以“奔月”可能寄寓著奔向許廣平,即“追月”之意。   多數研究者認為《奔月》是作者借神話傳說來自況的,即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羿來表現魯迅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落寞的心態。如認為“《奔月》的主題和羿的形象的更強烈的現實意義,卻是通過羿的遭際、心境――整天與烏鴉、麻雀為伍,宵小的暗算,親人的背離,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生動、形象的描寫,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自己的現實寂寞之感。”{23}“五四退潮后,時局的黑暗,新文化陣營的分化,戰友的云散,個人的挫折及生活的波折,使魯迅陷入了深重的苦悶、彷徨之中。作為一個‘荷戟’的戰士, 他毫不放松對種種社會丑行的打擊,然而,‘新的戰友在哪里呢’的疑問及獨自躲在草叢吮吸傷痕的孤獨、凄苦,使這期間的作品帶上了彷徨期中的陰郁,這種對自己靈魂的嚴厲審視使得《鑄劍》、《奔月》傳遞出一種透骨的孤獨凄涼情緒及奔走于無物之陣中的悲哀。”{24}確實,羿的英雄落寞情狀,與五四落潮后魯迅的心態十分近似,無怪研究者們從《奔月》中感到了魯迅“英雄末路”的落寞、無奈與悲涼。如認為:“‘這樣的戰士’不僅已嘗到了進入‘無物之陣’的失卻了戰斗的悲哀,而且可怕地否定了自己:他現在的不幸正是因為他昔日的光榮。何況,整日的烏鴉炸醬面又是嫦娥奔月的唯一原因,這是所有不幸中最大的不幸,而釀成這不幸的,正是羿自己,這是一個怎樣令人困惑、發人深思的歷史怪圈!不僅如此,老婆子的責難和奚落,逢蒙的背叛,加上嫦娥奔月,使得這位曾經聲名赫赫的英雄完全走進了一個眾叛親離的絕境。……這是一出英雄的悲劇。”{25}“魯迅筆下的后羿不是處在充滿敵意的周圍世界中,他們沒有‘敵人’,是沒有‘敵人’的孤獨。魯迅站立于遠離現代文明的‘鄉村中國’的土地上,以悲憫的目光注視著人生,并感受了人生的許多無常。他試圖尋找中國現代精神界之戰士卻看到了無奈中的英雄和英雄的無奈。”{26}
  五四文學革命高潮時蜚聲文壇的魯迅,是反封建文化戰場上叱咤風云的英雄。然而不久,新青年的團體解散掉了,原來的新文化戰場變得寂寞荒涼猶如沙漠,再也聽不到戰叫,魯迅感覺只有自己還在這個戰場上“荷戟獨彷徨”。小說中描寫的羿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況確實是五四落潮后魯迅這一啟蒙思想先驅的生活體驗與思想心態的投射,即小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作者借神話傳說來自況的。這種自況,當然有五四落潮后魯迅所感到的“兩間余一卒”的彷徨與無奈,不過,這種彷徨與無奈是啟蒙思想先驅在在五四落潮期面對啟蒙困境時內心的困惑與焦慮,而不是走上了“眾叛親離的絕境”而放棄了啟蒙責任與擔當的落寞與空虛。他雖感到身陷世俗的“無物之陣”或“空虛中的暗夜”的孤獨與無奈,但他卻始終高舉投槍或用“希望的盾”進行不屈的“肉搏”。以“過客”的永不停息地頑強跋涉,來走出這世俗的荒原世界,來反抗自己內心的孤獨、絕望與虛無。也就是說,《奔月》在借羿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況比擬自己在五四落潮后的孤獨與無奈的同時,也借羿始終不與世俗合流,每天不辭艱辛苦苦尋求獵物來表現自己面對啟蒙困境時對啟蒙理想的執著與堅守。小說中的羿身懷絕技,但面對老太婆的奚落與刁難,他平和地接受。試想假如老太婆遇到的不是羿,而是一個恃強凌弱的強盜,結果會怎樣?就是遇到一旦殺得性起就掄著板斧排頭砍去的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恐怕老太婆也討不到什么便宜吧。這就是英雄與強盜的區別。面對徒弟蓬蒙的暗箭傷害和惡言詛咒,羿也只是加以教訓,而并不把其置于死地。面對妻子嫦娥的嘮叨、抱怨與指責,羿更是表現出了理解與自責。這就是英雄的寬容。羿雖然是沒落的英雄,但他還堅守這英雄的底線與情懷。其實,以他呼奴喚婢的家境情況看,他決不至于為衣食擔憂,他之所以不甘庸庸碌碌而天天早起晚歸追逐尋獵野味,是他的英雄情結使然,也是他的人生價值所在。至于小說中的嫦娥形象,許多研究者把其看成一個庸俗無聊而自私的女人,每天為“吃”而嘮叨抱怨,因難耐精神的空虛寂寞而竊藥拋夫獨自“飛升”。其實,嫦娥還是有她的操守和底線的,比如她從不��自到鄰居姚家去消遣打牌。她的牢騷與不滿,根子上是因其英雄崇拜的夢想破滅而導致的。她最初嫁給羿,是因為羿是人人崇拜的射日英雄。當事過境遷,羿頭上的英雄光環逐漸消逝,她的英雄崇拜情感因失去了寄寓對象而產生嚴重的失落感。某種意義上說,她不到附近的幾家飯店去享受美味,而每天心心念念盼望著羿給她帶來驚喜,實際上也是希冀重圓美人配英雄的浪漫夢想。同樣,羿想盡一切辦法去射獵野味,也是要給嫦娥證明他還是以前那個射日的英雄。可以說,《奔月》在表現英雄沒落的尷尬與困境時,也表現了其面對困境時始終堅守的英雄情懷。這也正是五四落潮后魯迅面對啟蒙困境既彷徨孤獨而又堅守信念、不屈探索心態的投射。
  作為經典名作,《奔月》蘊涵的情感與思想不是透明單一的,而是豐富深刻的,從而帶給讀者諸多的思考與啟迪。正像有研究者所指出:“后羿、嫦娥的神仙事跡經‘獵人故事’世俗化后,變成有血有肉的人間生活;魯迅又通過后羿、逢蒙影射自己與高長虹的關系,這就將神話傳說故事進一步世俗化――現實化,從而使《奔月》整個文本內部呈現出神圣與世俗的巨大張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人物事件的諷刺和批判,同時還暗含著魯迅所代表的神圣與世俗的巨大沖突,凸顯的是魯迅靈魂深處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孤獨情懷。”{27}是的,《奔月》有對高長虹的嘲諷,也暗含著對自己婚姻問題的思考與隱憂,但其主旨卻是借神話傳說中的射日英雄羿,在面對世俗困境時既尷尬無奈而又抗拒時俗,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英雄夢想,來表現五四落潮后魯迅面對困境既彷徨孤獨而又堅守信念不屈探索的啟蒙主義英雄情懷。
  注釋:
  {1}秦弓:《?�T故事新編?�U解讀》,《淮陽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第82頁。
  {2}[日]片山智行著 李冬木譯:《?�T故事新編?�U論》,《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8期,第28頁。
  {3}{4}{7}{8}{10}高長虹:《高長虹全集》第2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頁、第160頁、第204頁、第278頁、第141頁。
  {5}{6}{9}{15}{20}{22}魯迅:《魯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88頁、第187頁、第630頁、第280頁、第207頁、第280頁。
  {11}《莽原》半月刊第23期(1926年12月10日),并同時在《語絲》《北新》《新女性》雜志刊登。
  {12}《語絲》周刊第113期,1927年1月8日。
  {13}《語絲》周刊第114期,1927年1月15日。
  {14}魯迅:《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頁。
  {16}堯時的羿或大羿與夏時有窮氏的首領后羿并非同一個人。魯迅《奔月》中的主人公是取的前者,而葉兆言的《后羿》是取的后者。魯迅《奔月》中從沒有把“羿”稱為“后羿”,“羿”也沒做首領或國王。本文所引一些研究者的文章多把“羿”與“后羿”不做區分。
  {17}貴志浩:《?�T后羿?�U與?�T奔月?�U的互文解讀》,《前沿》,2010年2期,第130―131頁。
  {18}詹玲:《“棄家”模式下的神話建構――魯迅《奔月》的別一種解讀》,《魯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9期,第57―59頁。
  {19}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頁。
  {21}馬蹄疾輯錄:《許廣平憶魯迅》,廣東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38頁。
  {23}李希凡:《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T奔月?�U?�T鑄劍?�U的創作與?�T魯迅精神?�U》,《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1年第4期,第302頁。
  {24}楊永明:《?�T鑄劍?�U與?�T奔月?�U:靈魂的自我審視》,《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5期,第80頁。
  {25}夏明釗:《超驗里的經驗――論?�T故事新編?�U的象征意蘊》,《江淮論壇》1994年第1期,第104頁。
  {26}修磊:《英雄的沒落――我讀魯迅?�T奔月?�U》,《名作欣賞》,2013年第14期,第83頁。
  {27}蔣濟勇:《?�T奔月?�U的“故事”構造與意義生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第2期,第206頁。
  責任編輯 李秀龍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5/123008.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