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人類思想歷史,如同流星一般劃過。從最早期的純經驗,如大猩猩手拿樹枝去掏螞蟻窩,突變(這里必須用突變這一詞)到萬物有靈的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的宗教、再到哲學、科學,再次突變(這也必須用突變這一名詞)回到去除思維推理過程的經驗模式(思維推理過程用人工智能完成),人類的認知模式,純人為“觀念”或者說“意志”的部分在逐漸減少,而“經驗”的部分在增加。

不僅僅是遠古巫術、后來的宗教、哲學,就連科學之中也有“觀念”的部分,科學中的觀念部分已經在經歷著痛苦的分解(如時間概念、質量概念,最直接的可以拿溫度這個概念來理解),最終將變成一種純思維抽象,即純數學概念和語言解釋,將觀念進行數學概念化是很絕妙的方法,然后通過概念之間的關系表達成新的經驗,這個過程將變成機器化運行,而語言解釋更是隨著發展會發現其中漏洞。人類認知模式最終將再次達到只有經驗的部分。

易經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巫術。

巫術文化時代是人類社會普遍經歷的一個階段。巫術文化是早期人類占主導地位的文化體系。迄今為止,它仍然與 科學文化、宗教文化一起構成三種基本的文化類型之一。 巫術的起源有三大文化要素:首先是自然難題無法克服與解答;其次是人盲目相信自己能夠解決一切自然難 題;再次是人的頭腦中存在著“萬物有靈”、鬼神觀念等,且迷信物我,主客之間的神秘感應。 巫術是面對嚴酷的生存環境下人掌握自然的方式,人類首要的是生存,然后才是發展。巫法也是源自對宇宙萬物的觀察與效仿。《易經》源于巫而高于巫,是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巫術。

任何一個念頭,也包括成體系的思想,當然也包括科學,都含有兩個東西在里面,一個是“經驗”,一個是“意志”(或者說觀念),看哪一個更具主導性,有的甚至其中一個是100%,另一個基本為0。當然兩個東西本身也只是人的“意識”。但經驗是具有更貼合自然外界的意識,很多經驗不僅僅是人,就連動物都可以利用,如止血草藥,如自由下落等等;而意志則明顯不同。

人類所有思想,從萬物有靈到宗教、哲學、科學,普及性和傳播性思想的特征就是“群體生存”的需要。最早的萬物有靈思想影響著古人從觀天象觀自然中將天地存在的旋轉抽象出陰陽思想作為核心,并且繪成旋轉符號(如類似銀河系的旋轉,沒有魚眼),再加上平時的記事方法(如木棍結繩-卜,不同的組合形成卦),作為生產生活的占卜方法。易經中的方法已經沒用任何實際意義,但易經的核心思想“陰陽-旋轉”卻具有人類認識世界的最本質意義,這也是因為宇宙自然存在著“自相似性”原理,即所有大的尺度的特征與它極小尺度特征具有相似性,銀河系的旋轉和極微觀結構中的旋轉即使不同也一定有必然的內在支配性的聯系。

巫術的很多思想和方法,也未必一定是無用有害的,很多具有經驗性的總結,如巫術中的“草藥”,易經的陰陽思想,都是真正的經驗總結。所有的思想,只要含有經驗,就具有永恒的價值。而其中只有人的意志(或者說觀念)的東西,則會被歷史的洪流卷走,時間很長以后不留一丁點記憶。

從易經到霍金

相對孔子非常癡迷易經,而老子看來根本不屑易經,老子對巫術治國應該是痛心的(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如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那樣),主張“人”的價值,追求小國寡民的治國之道。

從巫術、宗教到哲學,都存在這些思想認識模式中的“意志”部分大于“經驗”,所以說所有哲學都帶有宗教的某些屬性(其實科學也有,但其中科學觀念的部分不起實際作用)。因為哲學要探討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世界的本源,無論我們在認識上認為世界本源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其本身就是“自我強制的認識”。我們已經知道認識,所有認識都來自人,認識本身就有局限的,也就是說不可能認識真正的本源,認識的最正確形式就是“經驗”,凡是經驗的,在一個可知的范圍內,就是對的。探討本源,真正的意義在于“探討”,而不是“本源”,也就是說,認識的原動力和方法論,是對人類來說真正有價值的。所以霍金對哲學有一個判斷。

霍金的“哲學已死”,即哲學已經沒必要存在了,是說“哲學觀念”對人的認識已經沒有意義了,也就是哲學“世界觀”研究探索已經沒有意義了,具體的說就是探索世界的物質一元性還是精神一元性或者多元性已經沒有意義了。不僅是哲學觀念,而且科學觀念,包括科學概念、科學解釋,和巫術、宗教、哲學世界觀等本質一樣,并不對世界以及自身的認識起決定作用。人類的認識能夠不停的向前發展,并不是觀念帶給我們的,而是認識的原動力激發的,而激發的引燃物就是“經驗”。

哲學似乎無所不包,其實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應該是其中的方法論,哲學中的方法論(如辯證法)再加上人類已知的各種認識論(如還原論、系統論、演化論、數學工具等)都已經并還將繼續對人類思想的進化起推動作用。確切的說,是認識論作為人類思想的主推動力推動前進,而人類所有觀念,包括巫術的、宗教的、哲學的、科學的都將會逐漸淡化,未來的人類對于今天我們深信不疑的科學概念可能就像我們今天對遠古時候的宗教觀那樣會成為記憶中的名詞。

以為觀念帶給我們認知,往往是人類的自以為是。

具體的說哲學中的探索世界本源,重要的是“探索”,而不是本源,糾結本源本身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所有認識,都是人的認識,如果說世界一定是物質的,或者說一定是唯心的,這樣的判斷本身就是一種強加于上的人的“意志”,也是觀念的一種,這些觀念會隨著時間逐漸被人遺忘,因為觀念本身只是解釋經驗用的,是某段階段內的產物。而經驗則會永遠被保存傳播。可以以遠古醫巫的理念和其草藥經驗進行比較,今天可能他的理念已經沒有人知道了,但草藥的經驗仍然被留傳至今。

今天我們更應該將各種認識論提升出來進行加深探索、強化應用,包括哲學中的方法論,也包括科學探索的還原論、系統論、演化論、以及數學。因為我們的認識能夠不停進化,本質上都是認識論起了工具性作用,而加工的對象就是經驗,當然加工的結果是人類暫時還看不到但在在這種工具的指導下很快可以看得到、檢測的到的經驗。對于人類思想和認識的未來發展,更有價值的研究應該是對各種認識論的挖掘和整合,包括辯證法、還原論、系統論、演化論、數學工具。。。等等。

探索本源,本源到底是什么,其實沒有什么意義,因為一旦追求本源是什么,就會陷入“強加于上”的人的觀念,就變成了人的“意志”。所有的認知模式(包括巫術、宗教、哲學、科學),都是人的認識,所以完全脫離了人的意識,也是不真實的。真正的意義在于探索,我們更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是探索的方法。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128/95958.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