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當我往圖片上打印釋文時,發現原釋文竟然和圖片不同。于是,我查詢網絡,終于找到錯處,糾正過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讀帖一定要仔細-----李如海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于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圣”。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鐘(繇)、張(芝)兩家,認為其余不足觀。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于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圣”。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鐘(繇)、張(芝)兩家,認為其余不足觀。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釋文: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耳。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游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藥欲數處。看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云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就愛閱讀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216/71714.html
文章列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