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俄航母戰斗群被派往敘利亞執行作戰任務收到美等北約國家的密切關注,從駛離母港起,西方便派出艦機進行滋擾,甚至阻斷俄航母戰斗群的補給等手段對俄軍進行掣肘。那么,俄航母編隊都有哪些艦船隨行?中國航母戰力未來會怎樣呢?

此次,俄航母編隊包括“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和“北摩爾斯克”號導彈驅逐艦及各型補給艦等8艘水面艦船。此外,還有2艘阿庫拉級核潛艇和1艘基洛級常規潛艇。“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滿載排水量6.75噸,列裝12枚SS-N-19反艦導彈,192枚SA-N-9防空導彈和2座RBU12000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具備較強的獨立防空、海戰和反潛作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庫艦”還搭載11架蘇-33、4架米格-29以及10余架卡-27反潛直升機和卡-29預警直升機,另外還有2架卡-52新型武裝直升機。對于俄羅斯來說,此次遠征編隊代表了當前俄海軍的最高水準。不過,通過實戰也暴露出了俄海軍在裝備建設和軍備狀態方面的一些薄弱環節。尤其是“庫艦”由于已經服役25年之久,已顯力不從心。此外,還有兩架艦載機因為發生故障而墜海。盡管首次實戰表現并不算十分理想,但這還是凸顯出了俄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戰斗意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俄軍此次行動,使得美軍事戰略重心東移的速度放緩,但卻不會就此而終止。未來,美軍的11支航母戰斗群至少將有6艘被派往西太平洋和中國周邊水域。此前,美軍曾派出雙航母戰斗群在亞太敏感水域航行,地區局勢驟然升溫。
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加大了海軍力量的建設,“遼寧”艦也多次進行海上訓練,加快水面艦艇與艦載機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同時,中國還在加快國產航母的建造速度。一般來說,中國海軍可以依托海上編隊、岸基戰機和岸艦導彈獲得在近海作戰的絕對優勢。但在美軍60%艦機被派往亞太的情況下,整體上仍處于守勢。但要像美國一樣建立11支航母戰斗群,既不現實,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然而,我們所面臨的外部威脅和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因此,發展能夠“殺手锏”武器顯得尤為重要。

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未來將建造一種島級巡航母港。該平臺由90×300米和120×600米的建筑模塊組成,最終組成一個長1.5-3公里,寬約400-450米的巨型平臺,其排水量達數百萬噸。據悉,該平臺可攜帶800-1300多架各種型號,能夠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飛機。這個數量大約相當于13-15個尼米茲號航母艦載機總數。換句話說,一艘中國島級巡航母港的戰力就超過了美國海軍所有11艘航母戰斗群。
不僅如此,這種島級巡航母艦上或許會出現系列彈道導彈和反艦導彈。大家都知道,航母的核心戰力主要體現在艦載機攻擊機上,因此只要將航母攔截在其艦載機攻擊作戰半徑以外的區域,其對己方的威脅就基本上等于零。而在島級巡航母艦上部署東風-26導彈就可以打擊到4000千米外的目標,而這種海戰模式和戰力足以令任何國家航母聞風喪膽。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220/74863.html
文章列表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