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貪官王亶望、和珅等人喜歡吃燕窩,其實燕窩全無滋味,需要配雞湯、火腿或者蘑菇來調味。燕窩最大的功效,大概只能用它來夸富,以提高一桌菜肴的檔次。
當然,王亶望的飯桌上,比燕窩爽口的好菜多得是。
王亶望是山西人,和許多山西人一樣喜歡吃驢肉。
姚元之在他的《竹葉亭雜記》中提到,王亶望很喜歡吃驢肉絲,府中專門養了幾頭毛驢。每當王亶望想吃驢肉,廚子就拿上一把鋒利的菜刀,到驢身上挑選一塊肥厚的地方,生生割下一塊肉。被割處鮮血淋漓,廚子就用燒紅的烙鐵止血。所以確切地說,王亶望吃的是“活驢肉絲”。
(驢肉)
王亶望對吃鴨子也很有心得。清代最被推崇的菜肴,燕窩、魚翅之外就是鴨子了。當時的北京與江寧(南京)都尚食填鴨。
普通的填鴨,挑選一些肥壯的鴨子,用特制的飼料填喂,目的是在短時間內催肥。但這種方法養出的鴨子,也只是比普通鴨子略肥而已。
有文獻中提到福建的一種填鴨,比普通家鴨的身量小一些,鴨腳與雞爪類似,頭頂生有藍黑色的冠,如胡桃大小。據說這種鴨子味道鮮美,肉質極為肥嫩,非別處的填鴨能比。當然,價錢也出奇地貴。
王亶望吃的也是一種填鴨,由特殊的方法飼養:取一個紹興酒壇,敲去壇底,把一只活鴨子放進壇子里,用軟泥把壇口封住,只讓鴨子把頭露在外面。
喂鴨子的飼料也是特制的,是肥肉和米混合到一起。鴨子被囚在壇子里,動彈不得,連吃七八天這種飼料,身體迅速肥大,肉質如同豆腐一般,肥潤而嫩滑。王亶望想吃豆腐時,廚子就殺兩只鴨子,熬出鴨湯,用來煮豆腐。
這種方法后來被袁世凱學去。袁世凱喜歡吃鴨子,他養的填鴨,飼料更講究,是把鹿茸搗成細末,與高梁混合一處,做鴨子的飼料,這種填鴨肉不但肉美,大概還具有保健作用。看來奢華沒有極限。
(烤鴨)
據說,當年乾隆帝聽說王亶望被抄家時查出一條鴛鴦褲,心中大惡之,怒道:“公卿宣淫,一至于此!”
在這方面,乾隆帝自己做得怎么樣,其實難說。值得注意的一點,乾隆帝的兩位皇后都是在京城之外出了問題。
乾隆十三年正月,乾隆帝陪著皇太后東巡,到曲阜祭祀孔子,皇后富察氏隨行。在返京途中,船行到德州,富察氏死在船上,據說死于溺水,時年三十七歲,被乾隆帝追為孝賢皇后。
富察氏之后,烏喇那拉氏被冊立為皇后,但她也是在陪同乾隆帝巡幸時出了問題——乾隆三十年,乾隆帝陪同皇太后第四次下江南,烏喇那拉氏隨行。走到杭州時,不知道皇后因為什么事惹得乾隆帝不滿,她竟然剪了自己的頭發,乾隆帝大怒,派人送她先回北京,第二年死去。
對此,《清史稿》中這樣記載:“至杭州,忤上旨,后剪發,上益不懌,令后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
烏喇那拉氏死后,乾隆帝只準按照皇貴妃的喪儀安葬,以后不再立皇后。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乾隆帝東巡,錦縣有一個名叫金從善的書生,上書請求乾隆帝建儲立后,還要求乾隆帝下罪己詔。乾隆帝很生氣,把金從善殺了。
(乾隆雪景行樂圖)
兩個皇后一個暴亡,一個憤而剃發,其中原因,野史小說中有許多演繹,都與乾隆帝的私生活有關。
金從善只因為多嘴多舌,就被乾隆帝砍了腦袋,所以很難指望哪個知道底細的人,敢把乾隆帝的隱私泄露出來,此中奧秘,后人無從得知。
摘自《皇帝的飯局》于左著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就愛閱讀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212/6804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