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泱泱中華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其過年習俗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人們過年的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對于現代人來說,節前十天左右,家家戶戶便開始準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等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大紅鞭炮,春聯等。當然了,新年新氣象、新面貌,另外還得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每年的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那么,身為少數民族的清朝皇帝是如何過年的呢?

古代皇帝如何過年這樣一個話題,對于喜歡穿越的現代人而言應該是一個很感興趣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清朝的帝王們大都喜寒怕熱,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暢春園”、“圓明園”等園林里度過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節,才起駕回到宮中過年。皇帝一般在臘月二十六日就“封筆”、“封璽”,停止辦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開筆”、“開璽”。

在除夕這一天的早上,皇帝老兒和皇后以及妃嬪們吃早餐,一般吃的是黃米飯、餑餑、年糕東西,花樣繁多,種類達到幾十種。除夕這天的午飯往往要下午四點舉行,而晚宴則是最重要的一餐。晚宴擺在保和殿或干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晚宴的豐盛自不必說,豬肉、肥鴨、菜鴨、肥雞、菜雞、豬肘子等等山珍海味應有盡有,一切準備就緒后,各就各位。這個時候,太監先給皇帝進湯膳,接著再給嬪妃們送湯,秩序亂不得,分量也完全不一樣。

皇帝、后妃們進膳后,還要喝奶茶。喝完茶,宴會并沒有結束,這時要撤掉宴席,重新擺放酒膳。舉行酒膳時,皇帝的宴桌上有葷菜20品,果子20品。后妃們的陪宴桌上,酒膳有15品。皇帝進酒時,后妃們都要一一跪拜。進酒之后,再喝果茶。承應宴戲演完后,后妃們向皇帝跪拜,皇帝起身回便殿,后妃們也各回自己的宮殿。皇家過年的團圓飯算是吃完了。

blob.png

晚宴過后,皇帝會把各種食物甚至盤子送給各大臣。

清朝時期,皇宮里過年的秩序一般是這樣的:據《清史稿·禮志》記載,正月初一早晨天剛亮,百官要齊集太和殿廣場給皇帝拜年。那天,廣場上排列著鑾駕儀仗,大殿屋檐下排列著皇家樂隊和金鐘、玉磬等樂器。到了辰時(7點),欽天監官員宣布時刻已到,午門上鳴鐘擊鼓,樂隊奏響音樂,皇帝登上太和殿寶座,鑾儀衛官員甩響靜鞭,贊禮官高喊“排班”。百官依照廣場上擺放的銅制“品級山”所標注的品級位置,列隊下跪。這時由兩名大學士跪捧賀表,由宣表官宣讀。讀畢,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禮畢,皇帝賜座賜茶,百官又要叩頭謝恩。茶畢,靜鞭再鳴,樂隊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賀歲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這時,皇帝便將早已備好的裝有“如意”的荷包,賜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宮女、太監們。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銀如意、玉如意和銀錢幾種。乾隆皇帝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通常在他的寢宮養心殿里飲一杯屠蘇酒。他專用的酒杯重達1斤,用黃金鑲嵌珠寶特制,稱為“金甌永固杯”。金甌寓意江山,“金甌永固”意即“江山永固”。

此外,皇宮過年跟民間也一樣,也會燃放鞭炮以及貼春聯等等,但與民間不同,古代宮廷的春聯都是采取掛的形式,而不是民間的張貼方式。這樣的做法如今想來值得提倡,用掛的方式不僅干凈,而且可以多次使用,不那么浪費。相比于民間的年味,古代皇宮雖然吃的很豐盛,但卻少有年味,充滿繁文縟節,很是教條味以及官場氣息。


本文地址:http://www.lishitu.com/lishi/169.html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224/10639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