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王羲之故居

      在浙江一個小城市的農村,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仙逝于此。記得初中的時候,他的其中一個后代和我同班,每天晚上他會給我們講述王羲之和他們后代的故事,總覺得這是一個很神奇的村落,他們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書法。

  在這個后代同學的介紹下,原來王羲之還有一個有名的書法家兒子王操之,那個時候真的第一次聽說,王操之生于紹興會稽,生卒年不詳。

  它是華堂村,一個上千年的古村落,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鎮臥猊山麓,東臨平溪,南倚蟠龍山,西北廣闊的田野,地處新昌嵊州奉化三縣市交界。平溪江分村而過,東為新區,西為老村,老村占地 8公頃,全村1500戶,4000多人。

  而該村系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孫王弘基始率族人聚居此地,已經歷八百多年的繁衍發展。村內保留了大批明清時期格局與風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筑和歷史街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王氏家族文化。王氏子孫多擅書畫,將書畫懸于廳堂,供人品賞,其宅有'畫堂'之稱。后因其屋舍精麗,山水清妙,'畫堂'易名為'華堂',并逐漸由堂名演變為村名。明正德年間,村落發展到一定規模。王氏子孫以華堂村為聚居中心,周圍巖頭、小坑、觀下、濟渡等十余村都為王氏后代。

  有史記載,大書法家王羲之晚年辭官隱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間,卒年59歲,王羲之病逝于金庭故居,葬于嵊州市金庭鎮瀑布山。而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是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墓地距華堂村僅1.5公里。
  晉穆帝哀贈其為“金紫光祿大夫”,而操之、獻之等子孫遵父旨固讓不受。建墓于瀑布山南麓故宅之旁,子孫筑室為廬,守墓盡孝。這項家規一直流傳至今,現住在墓廬里的是王羲之五十六代孫。

  記得曾經有記者采訪,現在守墓人叫王糧才,今年50多歲。從他記事起,就住在了墓廬里。他的爺爺、父親都是守墓人。

  每年都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尋根的王氏子孫以及書法大家來拜見書圣。守墓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掃王羲之墓的雜草以及臺階上的落葉、垃圾。

  經過1600多年的繁衍發展,華堂村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來的街道建筑、民風民俗和人文景觀。華堂村現有古村面積10萬平方米,除了祠堂、庵堂、民宅、牌坊、店鋪、池塘、水井之外,還有55座老臺門、3200米鵝卵石街巷、458米九曲水甽,歷史上曾有“十廟十庵十祠堂”之稱。

  王羲之的后人們都酷愛書法。從1981年起,村上成立了金庭書會,開辦書法學校,習書法之風更加盛行。每年全世界的書法愛好者都會來此朝圣。



  華堂村還有有名的水果桃形李,村里試著把桃形李和王羲之景區和農家樂更好的結合起來,帶動當地村民發展。歡迎大家來嵊州參觀,過年旅游好去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209/99748.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