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茶最先是作為食用和藥用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局部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但是,喝茶有時為什么會出現苦味、澀味呢?

在半發酵茶中苦味是無可避免會存在的,只是程度與性質的不同。形成的原因為:

1.殺菁不足,內含物質無法轉化。

2.季節因素,溫度高、日照強的季節里所采的茶菁較苦。

3.品種特性,通常大葉種較小葉種為苦。

4.菁葉成熟度,通常嫩葉較苦。

5.另有土壤、施肥、樹齡、茶園管理等皆會有影響。
一般茶業從事者,較常將苦味分成兩類,意即可轉苦為甘的『活苦』與久苦不退的『死苦』。

澀味

它是茶葉里最討人厭的味覺。但它對茶的品質與療效,卻有一定程度的貢獻。澀為在半發酵茶的范圍里與菁、苦一樣,不可避免的存在,只是程度與性質上的差異而已。其形成的原因亦大致相似。從業者有把他分成『可化退的澀』,與久澀不退的『咬舌澀』。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027/793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